一个被卖进大山里的洋人

网上有关“一个被卖进大山里的洋人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一个被卖进大山里的洋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关于拐卖的消息,好像一直都层出不穷 ,直到近几年网络和各种刑侦手段发达了才好一点 。

比如那个“女大学生被拐卖给老头,关猪圈17年 ”的新闻,就看得人心痛 。

一个花季少女 ,原本应当灿烂美好的人生,就这样被毁了。

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盲山》”。

早在2007年,李杨导演的《盲山》 ,讲得就是女大学生被拐卖的故事 。

而倪萍主持的那档《等着你》,在上面我们也能看到各种因为拐卖而产生的人间悲剧。

妇女,小孩 ,好像受害者一直是这样的“弱势群体”。

那你有没有听过 拐卖洋人 的故事?

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部**,就讲述了一个 美国大兵 被拐卖到彝族的故事——

《天菩萨》

这部上映于1987年的**,出自香港导演严浩之手 。

严浩 ,香港新浪潮中的一员大将。

1978年 ,严浩用一部《茄哩啡》掀起了香港新浪潮的序幕,之后他又接连创作了《夜车》《似水流年》《滚滚红尘》《棋王》《天国逆子》《太阳有耳》《我爱厨房》等**,部部精品。

作为严浩的第五部作品 ,《天菩萨》的处境非常尴尬 。

尽管启用了强大的制作班底——摄影吕乐 、音乐赵季平 、美术指导张叔平,这些人都是华语**中的翘楚,但成品在观众中的存在感极低 ,就连豆瓣也仅有100多人标注看过。

但其实当我们透过粗糙黝黑的影像,去观看这部**时,就会发现这是一部充满了原始神秘色彩和少数民族景观的**。

影片一开场 ,就为我们展现了彝人生活环境和思想观念的传统 。

彝人看见了美国大兵的飞机后,大喊:“天神的裙子掉下来啦! ”

不过,这群彝人中也有“见过世面”的 ,认出这不是天神,是“飞机洋人”。

刚以为,到这里就正常了。

结果这唯一一个“明白人 ”又开始用自己的一套理论头头是道地说了起来 。

“洋人的祖先是羊 ,所以他们的眼睛是**的 。我们本来是一个家族 ,住在一个山顶,后来为了争草和水,才达成了冤家 ,洋人就搬到了缅甸去。”

这里要提一下,影片的背景被设置在二战时期,但是影片并没有讲述过多关于战争的信息 ,而是将其推到了后景。

被放置在前景中的是凉山彝族在1956年民主改革之前所实施的奴隶制度 。

在凉山彝族的奴隶 社会 中,奴隶主和奴隶以及其他劳动者之间的阶级关系,是通过森严、复杂的等级关系表现出来的。

整个 社会 成员划分为“诺合”、“曲诺 ” 、“阿加”、“呷西”4个基本等级。“诺合 ”即黑彝 ,这是贵族,基本上都是奴隶主 。

这种宏大的 社会 背景,一直是严浩的作品特色。

他以小人物面对 社会 恶劣环境而无力逃脱悲剧命运为核心主题 ,在银幕上构筑成了一道异常饱满和深刻的特殊景观。

比如叙事时空从六十年代的大陆跨越到九十年代的香港,讲述王一生爱棋成痴的**《棋王》 。

《天菩萨》中的小人物,则是一位美国大兵皮特。

一开始 ,他只是到彝族调查开头那个坠机飞行员的情况 ,负责把他的尸体运回美国。

在调查的时候,我们见证一场类似“洋人朝拜皇帝”的好笑又荒诞的戏 。

黑彝统领无比自大,还满口顺口溜 ,简直可以当个rapper。

皮特对黑彝统领说,希望他们协助美方调查,俨然一副官方姿态。

结果翻译翻过去的就是:“他说他知道的还没有您的胡子多 ,您知道的比他的头发还多 。”

啧啧啧,翻译老江湖了 。

这么一说,统领一下子就happy了。

考虑到“他们经过了六天六夜的跋山涉水来朝拜我 ” ,特意下令用大礼招待他们——

果索。 (一种待客礼仪)

当着贵客的面宰杀五只牲口,这是彝族最高规格的待客之礼 。

道理是这样了,但是皮特看着牲口被杀还是头皮一阵发麻 ,还不能不吃,不吃的话统领就要生气。

罪是受了,但皮特也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 ”——

这里多的是银子和鸦片 ,当地人轻易就会用这些东西换一些在我们眼里毫无价值的东西 ,比如几根针啦,比如一团缝衣服的线啦。

皮特见状,立马灵机一动 ,摘下自己军装上的破扣子,就跟身旁的彝族妹子换了一枚制作精美的银戒指 。

这性价比太高了,倒买倒卖起来简直就是暴利。

皮特反思了自己的现状 ,当兵根本赚不了几个钱,退休太年轻,转行又太早 ,想发财致富娶媳妇只能走走歪路了。

眼看着皮特就要和自己的好伙计走上这条剥削之路了,算盘都已经打好了 。

结果,二十分钟后 ,这位“精明”的美国大兵就被装进麻袋里成了奴隶。

哈哈哈哈哈,严浩就是这样,套用一个“传奇故事”的外壳 ,讲述那些最朴素最深刻的人性人心。

情节的奇 ,人物身份的奇,在《天菩萨》中都凑齐了 。

没能发财的皮特悲惨地被人以三坨银子的价格卖了出去。

不过呢,以后他就不叫皮特了 ,成了一个娃子(彝族对奴隶的称呼),还是个洋娃子,叫拉铁。

拉铁在彝族这一待 ,就是整整十年 。

在这十年里,他从一个军人,变成了“一条会说话的牛 ,没有家的狗 。 ”。

他要背柴,要犁地,只能光着屁股光着脚在村里乱跑。

一个老奶奶看到他这样 ,主动把自己二十年前死去丈夫留下的衣物拿给了拉铁,告诉他:“穷人有条裤子,胜过光屁股的天神 。”

因为在一次械斗中打伤对方的头领 ,拉铁受到了主人的奖励 ,地位瞬间上升了,备受彝族人尊重。

他甚至还有了喜欢的人——

另一个“娃子”,牛牛。

牛牛的出现 ,让他彻底不想跑了 。

拉铁甚至把自己最珍贵的礼物送给了牛牛——当“飞机洋人 ”时衣服上的章。

他喜欢用白萝卜做杯子,用野果子“冲咖啡”,牛牛就不顾尖刺 ,为他摘那些果子。

拉铁被剃了“天菩萨”(一种彝族特有的发型),也披上了用生羊皮织成的披肩“察尔瓦 ”,宛如一个地道的彝族人 。

看《天菩萨》有一种奇异的撕裂感:山外面炮火连天 ,山里面还是还是赛德克巴莱式的抢地盘和抢奴隶。

尤其是看着美丽娇弱的牛牛被像牲口一样被人从麻袋里拉出来的时候,很难想象这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发生的事情。

后来,拉铁的这段“偷情”被主人发现了 ,他被打了一顿,又被转卖给了当地最穷的老板 。

他和牛牛还没有开始的爱情自然而然地也就黄了。

他不再有体面的衣服穿,大冬天的一双鞋也没有 ,脚冻裂了 ,就用借来的针把伤口缝起来。

直到56年民主改革,他的生活才有了转折点 。

这时,他又一次遇见了牛牛 ,她离了婚,带着一个小姑娘 。

两人也终于走到了一起。

原以为,故事会这样结束。但最后 ,拉铁要被送回国,回到自己真正的家,重新被叫作皮特 。

牛牛不愿意 ,一直哭。

但拉铁还是回去了。

他还会回来吗?

或许会,或许不会 。

不管怎么,美丽哀愁的牛牛 ,都会一直等着他。

值得一提的是,《天菩萨》改编自50年代美国一个功勋飞行员的回忆录,内容皆为真人真事。

**虽然用了一个离奇的故事作为叙述外壳 ,但并没有将彝族一昧地神秘化奇观化 ,或是一昧地贬低少数民族,大肆渲染其落后野蛮 。

相反,它还人物以朴素 情感 ,细致地记录了那些传承了千年的悠久传统,将爱情、友情 、乡愁都描绘得真挚深刻。

严浩在《天菩萨》中还展现出一种可贵的现实主义反思精神,不见文化猎奇 ,人文价值深远。

我们在《天菩萨》里破天荒地看到一个洋人被奴隶,被“驯化”,直到逐步适应彝族的全过程 。

严浩将白人的殖民史在80年代倒转了过来 ,实在是妙。

不过正因为这倒转,这部**在一段时间内也成了“禁片 ”。

要知道自1972年美国尼克松访华后的二十年里,中美关系由解冻逐步进入了“蜜月期” ,当时时代之下考虑内容影响中美两国关系,没能内地公映,也可以理解 。

不过如今该片已解禁 ,在国内视频网站可观影 ,在当下中美关系震荡时期,再看这部《天菩萨》,不免又有另一番滋味 。

文/皮皮**编辑部:童云溪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1.大爱至朴 十三农民兄弟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唐山十三农民兄弟的颁奖词:

不是归途 ,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 ,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刘姝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正是他们及无数个他们这样的人 ,在2008年撑起了中国的脊梁。

王振耀:在国家巨大灾难面前,他们以无声有力的行动,宣告了民间志愿救灾时代的来临。

唐山十三位农民(自发去灾区救灾的农民兄弟)

宋志永、杨国明 、杨东、王加祥、王得良 、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 、曹秀军 、尹福、宋久富、杨国平 、王金龙 。均为男 ,河北唐山人年龄最大62岁、最小19岁农民

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没有上级号召 ,也没有组织要求 ,河北唐山13个农民除夕那天租了辆中巴车出发,顶风冒雪来到那里参与救灾。

这13个来自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二组的农民,自己准备了工具 ,初二上午赶到郴州电力抢险指挥部,成了湖南电力安装工程公司一支编外“搬运队 ”,每天起早贪黑、踏雪履冰为抢修工地扛器材 、搬材料、抬电杆 。2月23日 ,在工作了16天之后,这13位农民兄弟离郴返乡,许多郴州市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 ,自发赶来为他们送行。他们还被郴州市授予“荣誉市民 ”的称号。

5月12日下午,在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宋志永和12位兄弟商量后 ,几经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 。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 、徒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只要哪里需要 ,他们就到哪里。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 ,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 。

2.烛照深山 李桂林、陆建芬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桂林 、陆建芬的颁奖词: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 ,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阿来:乡村教育是重要的 ,但常常被忽略;乡村教师是伟大的,却不应该被遗忘。

阎肃写下这样深情的评价:星星和月亮在一起,桂林和建芬在一起 ,太阳和温暖在一起,桂林和建芬了不起!

李桂林、陆建芬(悬崖小学的支教夫妻)

男,42岁 ,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教师。

女,41岁,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代课教师 。

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 ,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 ,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 ,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 、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

1990年 ,李桂林夫妻来到这里,村民的落后与贫苦深深的震撼了这对彝族夫妻 。强烈的同情心和民族感使李桂林坚定了扎根二坪搞教育的信心,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他与妻子18年如一日地教书育人 ,共培养了六届学生共149人,其中有22人是从外村慕名而来的。李桂林本人还两度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

二坪--这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现在成了"文化村"。昔日的荒凉到今天的精神巨变 ,与这两位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

3.死的光荣 武文斌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武文斌的颁奖词:

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 ,自己却悄然倒下 ,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牺牲”在今天的语境中已经有些陌生 ,武文斌是一个英雄主义渐行渐远时代下真正的英雄。

任卫新:虽然他只是一名士官学员,还没有建立功勋,这片土地永远珍存着他的汗渍 、体温和灵魂 。

武文斌(为救灾活活累死的小战士)

男 ,26岁,济南军区铁军某师炮指连士官学员 。

一个战士倒在了抗战救灾的第一线,上万民众为他哭别。所有参加吊唁的人都与武文斌素昧平生 ,他们只听说:一位解放军战士在抗震救灾中活活累死了!仅这一句话,已经让人们泪流满面。13万子弟兵在抗震救灾中舍生忘死的表现,留给人们太多太多的感动……

这个战士 ,就是济南军区铁军某师炮指连士官学员武文斌 。

6月17日晚,他和战友们冒着大雨将8车50吨重的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载完后,累得瘫倒在泥水地上。就在这个夜晚 ,他因劳累过度 ,引起肺部大出血而停止了年轻的生命。

5月13日,当部队接到急赴灾区的命令时,武文斌被告知后留 ,一向脾气温和的他急了眼,坚决要求上前线 。

“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武文斌对战友们说。在他参与抗震救灾的32个日子里 ,他总是找活干、抢活干,干完份内的事,就去帮着其他班排干 ,别人拦也拦不住 。他身上的迷彩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战友们说,他的心里装的全是灾区群众。

4.这就是爱 韩惠民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韩惠民的颁奖词:

他用百姓最朴素的方式 ,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34年的光阴 ,青丝转成白发 ,不变的是真情 。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一段相知带来一个汉子34年的照顾,一声承诺变成一对夫妇共同的看护,一个特殊的传奇连起两个普通的家庭。

陈淮:啥叫爱?爱就是一生的承诺 ,就是性命相托。

韩惠民(痴情男携妻照顾初恋女友34年)

男,55岁,苏州人 。

韩惠民和妻子徐敏芳默契“配合 ” ,共同照顾一位瘫痪病人,已经持续了整整34年 。不过,让一般人难以理解的是 ,这位长期卧床的病人正是韩惠民年轻时的初恋情人……

1972年,韩惠民与比他小1岁的吴月瑛同在苏州沧浪区工业淀粉厂工作。虽然两人彼此从未说过一个“爱”字,但两人已是形影不离 ,心心相印。

1974年4月的一天,吴月瑛坐着三轮机动车回厂 。机动车突然侧翻,吴月瑛被抛落在人行道 ,当场昏迷。经抢救 ,昏迷多日的吴月瑛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颈椎中枢神经断裂,手术后用钢板固定 ,再也不能站立,也不能坐,只能躺在床上。韩惠民在吴月瑛住院的日子里 ,自己日夜守护在她身边,喂饭、端尿,陪她说话解闷 。出院后 ,韩惠民也一直悉心照顾她。

吴月瑛瘫痪后的3年多时间里,不少热心人要给韩惠民介绍女朋友,都被他婉言谢绝。吴月瑛多次劝说韩惠民尽快成个家 ,但他就是不听,他暗下决心,要一直守护着她 ,哪怕不结婚 ,也要守护她一辈子!

在吴月瑛和她父母的屡次劝说下,韩惠民终于答应找女朋友 。不过他有个前提,对方必须同意与他一起照顾吴月瑛。经人介绍 ,韩惠民认识了徐敏芳。当徐敏芳了解到韩惠民坚持多年不谈恋爱,只为照顾过去的情人,她被韩惠民的一片痴情所打动 。

1980年 ,韩惠民与徐敏芳结为伉俪。从此,守护在吴月瑛身边的又多了一个人。

34年倾情照料,如今韩惠民与吴月瑛两家人早已成了自家人 。韩惠民的女儿认了吴月瑛当干妈 ,退休在家的徐敏芳只要一有空,就来到吴月瑛家里坐坐,跟她讲讲家长里短的事情 。

徐敏芳感慨地告诉记者 ,这么多年走过来,丈夫早已成了吴月瑛的精神支柱,从年轻时的爱情到现在亲人般的依赖 ,她能理解也非常支持。韩惠民和徐敏芳告诉吴月瑛:“有我们在 ,一定会守护你,照顾你一直到老!”吴月瑛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次她流下的不再是悲伤的泪水 ,而是幸福的泪水,更坚定地活下去的泪水……

5.惊世华彩 张艺谋奥运导演团队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张艺谋奥运团队的颁奖词:

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圣火激荡 ,情感喷放。他们用人类共通的语言,让五千年文明跃然呈现,那一夜 ,中国惊艳世界 。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他们的中国式的写意圆了世界一份梦想,这不是中国的展示,而是世界的融通。

朱玉:这是一群太懂得自己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人 ,也是一个知道如何展示中华民族骄傲的团队,金牌授给他们,现在还不晚。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导演团队

总导演:**导演张艺谋;

副总导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钢 ,国家歌舞团副团长陈维亚

开幕式是北京奥运会呈献给世界的“第一印象 ” ,在整个奥运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我们能否举办一届有特色 、高水平的奥运会。2005年,张艺谋、张继钢、陈维亚等人被任命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 ,负责整个开闭幕式的创作和实现。

为更好地展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主题口号的深刻内涵,体现绿色奥运 、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 ,突出“文明”、“和谐 ”两大主题,张艺谋和他的团队推掉了高昂报酬的商业合作,带领他的团队夜以继日的工作 。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努力 ,奥运开幕式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精彩阐述了以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世界文明的交融,用中国文化打动了世界。

6.点燃生命 吉吉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吉吉的颁奖词:

白的雪 ,红的火,刺骨的风,激荡的心。鹰失去了同伴 ,但山的呼唤让她飞得更高 ,她,是高山上绽放的雪莲 。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把最纯洁的奥林匹克圣火送到最神圣的人类之巅,完成的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 ,更有她对心爱之人深深地怀念。

王晓晖:在高山上,每走一步路,吉吉都用爱和梦想在把温暖催燃 ,所以吉吉踏出的是人类最强之音。

珠峰火炬队(把圣火送上最高的地方)

第一棒火炬手:吉吉,女,西藏登山队运动员 。

第二棒火炬手:王勇峰 ,中国登山队队长 。

第三棒火炬手:尼玛次仁西藏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第四棒火炬手:黄春贵,中国农业大学学生。

第五棒火炬手:次仁旺姆,女 ,西藏自治区登山学校学生 。

2008年5月8日上午九时十七分,中国登山队十九名队员成功登上珠峰之巅并进行了奥运火炬接力,首次实现了奥运圣火在世界之巅的传递。2008北京奥运圣火终于在海拔8844.43的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点燃!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终于登上了世界最高峰!圣火耀珠峰的盛景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中国兑现了7年前的诺言 ,书写了奥运史上的一个奇迹!

珠峰火炬队当天凌晨3点出发。登顶的激情和传递奥运圣火的动力激发着队员们神速前进 。队员们的前进速度甚至超过了事前的预估 ,

9点10分,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第一次在珠峰燃烧,第一棒火炬手吉吉高举的祥云火炬与圣火在珠峰实现完美融合。经过王勇峰 、尼玛次仁、黄春贵三位火炬手的传递之后 ,站在珠峰顶的次仁旺姆高举火炬,奥运圣火在珠峰跃动!

那一刻全世界的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而这五名英雄和他们所在的珠峰火炬队克服了重重困难 ,实现了所有中国人的梦想。

7.傲拓天疆 神七航天员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神七航天员的颁奖词:

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 ,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 。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炎黄子孙留在浩渺太空中的这一小步,豁然自信、脚步稳健,展现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姿态与力量源泉。

陈章良:翱翔太空的三位勇士 ,掀起了中国民众新一轮的民族自豪感,向世人表明了梦想与航空共起飞的豪迈与快意。

"神舟七号"航天员团队(为中国人圆"太空行走之梦")

翟志刚男,汉族 ,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 ,上校军衔 。

刘伯明男,汉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 ,上校军衔。

景海鹏男,汉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 ,上校军衔。

北京时间9月25日晚,搭载着3名宇航员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执行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任务的主要内容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 、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 。

这三位航天员是经过艰苦的训练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翟志刚曾入选"神五"梯队;三人都曾入选"神六"梯队。

他们在72小时的飞行过程中出色的完成了所有任务,航天员翟志刚成为了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

2008年9月27日16点43分24秒 ,翟志刚开始出舱,他在太空迈出第一步。16点59分,他结束太空行走 ,返回轨道舱。

2008年9月28日 ,"神舟七号"飞船成功返回地球 。

神舟七号飞船顺利着陆后,翟志刚出舱后发表讲话:"中国航天员进行了首次出舱活动,使命光荣 ,充满挑战,结果圆满,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神七"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继奥运后 ,"神七"在中国民众心中激起了新一轮民族自豪感。

8.男儿榜样 李隆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李隆的颁奖词:

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 。他用希望扩展希望 ,用生命激活生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废墟里与死神搏斗,绝地助人求生;他用忠诚和果敢书写了消防官兵的壮丽人生。

陈小川:从淡定的表情和灾区群众的欢呼掌声中,我感到他身上体现的公安消防战士职业道德的高尚 。

李隆(救灾火线上的尖兵)

男31岁 ,中共党员,河南省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

在今年5月赴四川抗震救灾战斗中,已担任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的李隆和战友们在异常险恶的环境下 ,不怕牺牲 ,连续作战,在废墟下先后挖出57名群众,其中五人生还 ,包括被困104个小时的李青松和被困124个小时的卞刚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救援的奇迹。

李隆1995年加入公安消防队伍,严格要求自己 ,刻苦训练,在重大灭火抢险救援事故现场从未退缩过 。钻火场,堵泄漏 ,他总在最容易发生危险的位置 。李隆先后参加灭火救援战斗3170多次,抢救遇险群众760余人,为保卫人民群众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 、三等功三次;获得“五四青年奖章”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尖兵” ,“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等荣誉称号。

9.中流砥柱 经大忠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经大忠的颁奖词:

千钧一发时,他振聋发聩,当机立断;四面危机时 ,他忍住悲伤 ,力挽狂澜!他和同志们双肩担起一城信心,万千生命 。心系百姓 、忠于职守,凸显***人的本色。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小川:以人为鉴 ,可以明得失。这舍命的县长,是今天所有干部的一面镜子 。

纪宝成: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马当先的身体力行。这样的干部 ,一定能带领灾区人民看见新的希望!

经大忠(从容指挥救灾的北川县长)

男,羌族人,44岁 ,中共党员,现任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县是受灾最严重的县 。地震发生时 ,北川县长经大忠正在开会,他果断的组织与会人员疏散,并用最快速度将县城里的8000多幸存群众集中在安全区域。全面的救援工作展开以后 ,经大忠成为北川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 ,始终战斗在第一线。

5月14日下午,经大忠带领工作人员在废墟中救起了一个小女孩 。当经大忠抱着孩子往担架跑的时候,孩子一直在哭泣。经大忠摸着她的脸 ,安慰她:“别怕,孩子,爸爸救你来了!”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动容。

地震发生后 ,经大忠3天3夜没有合眼,他说,“群众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只有我们舍命,被埋的人才有更大的希望获救 。”

震后,北川县城大部分被埋 。经大忠家中的6个亲人全部遇难。

10.特别奖——全体“中国人 ”

组委会认为 ,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 、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 、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关于“一个被卖进大山里的洋人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寻香]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zlan/202508-7106.html

(45)
寻香的头像寻香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寻香的头像
    寻香 2025年08月01日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寻香”

  • 寻香
    寻香 2025年08月01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一个被卖进大山里的洋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一个被卖进大山里的洋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寻香
    用户080108 2025年08月01日

    文章不错《一个被卖进大山里的洋人》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