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达江村属于哪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达江村属于哪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达江村是西藏日喀则市萨迦县木拉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 ,为村庄 。区划代码为540224208201,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40224。邮政编码为857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892 ,车牌号码为藏D。达江村与木拉村、亚国村 、培玛村、拉顿村、查玛村相邻 。
达江村附近有萨迦寺 、萨迦古城、那唐寺(纳唐寺)、卡吾法王温泉 、刚钦寺等旅游景点。
西藏日喀则市康马县属于哪个市
人口:约2万人
人口密度:4人/km2
康马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总面积5400平方千米/6176平方千米 。总人口2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康马镇,邮编:857500。行政区划代码:542331 。区号:0892。
康马县基本概况 康马,藏语意为“红房子 ” ,原属西藏噶厦政府江孜宗管辖。1960年康巴县成立,隶属江孜专区 。1964年,日喀则、江孜两专区合并 ,康马县归日喀则地区管辖。
康马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距日喀则市140公里,是以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边境县。境外与不丹王国接壤,边境线长78公里 ,境内与亚东,白朗 、江孜、浪卡子四县相邻。全县总面积70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300米 ,海拔最低的乡4100米,最高的乡4500米 。县域内山大沟深,高山占总面积一半以上 ,年平均降雨量180毫米,年平均温度4摄氏度,冬春多风 ,风力在5级左右。湖泊有冲巴湖、色木湖 、白湖、美龙湖;河流有江如河、涅如河、康如河,均属年楚河流域;矿产有金 、银、铜、铁等。耕地面积4.7万亩,可利用草场488万亩 ,绿色植被覆盖率7% 。全县辖8乡1镇 、48个村民委员会、160多个自然村、人口3529户20036人,藏族占总人口的99%以上,农牧区人口占总人口的94%,大部分农牧民群众信教。
国民经济综合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为8243万元 ,同比增长16% 。地方财政净收入为145万元,同比增长83%,首次突破百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901元 ,同比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6672万元,同比增长71% 。
农牧区经济。农村经济总收入4741万元。工业总产值124.9万元;乡办企业9家 、村办企业28家,产值308万元;个体工商户220户 。粮油总产2350.28万斤;牲畜年载畜量33.61万头 ,年末存栏24.15万头,畜产品商品率达到40%以上。
基础设施。全县有水库4座,水塘99个 ,水渠350条,防洪堤坝228公里,农田、草场水利基础设施基本能保证农牧业的正常生产;公路通车253公里 ,乡(镇)、村基本通车;电站1座,装机容量1000千瓦,农网改造58.85公里,6个乡(镇)通电;6个乡(镇)通电话 ,48个行政村实现了广播 、电视“村村通”工程,县城实现了闭路电视。
教育卫生事业 。全县有1所中学、9所乡(镇)中心小学、13所教学点。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100% 、中学91%;适龄儿童入学率98.78%,中小学在校生3441人 ,毕业生升学率小学100%、中学83.42%;“普六”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普九 ”义务教育进展顺利,基础教育名列地区、自治区前茅。农牧科枝推广站9个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名 。“一甲”医院1所,医务人员33人,住院床位20张。乡级卫生所9个 ,防疫站所10个。人口自然增长率7.08‰ 。
自然地理
该县地处青藏高原南部,属雅鲁藏布江河各地形,地势东西部高 ,中部低,高差仅在300~400米之间。全县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
喜马拉雅山脉中段西起阿里地区普兰县的纳木那尼峰,东到亚东——帕里的卓木拉日峰,绵延近千公里 ,珠穆朗玛峰、洛子峰 、马卡鲁峰、卓奥友峰、希夏邦马峰等海拔高度大于8000米的山峰耸立其间 。喜马拉雅山脉主脊和北坡基本上都分布在日喀则地区境内,雪线大约在海拔5200—5500米。
湖泊有冲巴湖 、色木湖、白湖、美龙湖;河流有江如河 、涅如河、康如河,均属年楚河流域。
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 、铜、铁、铅等金属以及花岗岩 、大理石、硫磺、硝、云母等非金属 。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有野驴 、盘羊、黄羊、狐狸 、水獭、岩羊、樟子 、猪荆、雪鸡、野鸭 、贝母、雪莲花、雪山一枝篙 、三棵针、次大黄、当归、黄连 、兰石革等百余种。
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铜 、铁、铅等金属以及花岗岩、大理石 、硫磺、硝、云母等非金属。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有野驴 、盘羊、黄羊、狐狸 、水獭、岩羊、樟子、猪荆 、雪鸡、野鸭、贝母 、雪莲花、雪山一枝篙、三棵针 、次大黄、当归、黄连 、兰石革等百余种。
历史沿革
康马 ,藏语意为“红房子” 。
康马,原属西藏噶厦政府江孜宗管辖。1960年,江孜县辖两个区被划出成立康马县 ,隶属江孜地区。1964年江孜、日喀则两专区合并,康马县遂归日喀则地区管辖至今 。
风土人情
西藏是歌的世界,舞的海洋 ,日喀则人更是能歌善舞。其民间舞蹈风格独特,优美大方。“果谐 ”舞步轻快奔放、场面宏大,“斯马卓”鼓舞粗犷激昂;吉隆的“螺舞”舞姿轻盈 、歌声优美动听 ,康马的“谐青 ”、定日的“甲谐”舞步有力整齐,歌声和谐悦耳、庄重典雅,夏尔巴舞美妙抒情,舞步轻柔优美 ,萨嘎的“甲谐”豪放古朴,“羌姆 ”隆重、气势宏大 。
甲谐 甲谐的汉语意思是隆重的歌舞表演,是一种集体舞蹈。其历史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为庆贺战争胜利而跳的舞蹈;二是歌舞比赛获胜时跳的舞蹈;三是唐朝时代庆祝文成公主进藏而跳的舞蹈。
甲谐的服饰都是用高级绸缎做成 ,以红色和**为主,显示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 。演员所戴的是一种大而圆又有流苏的帽子,表演时不停的摇摆 ,就象狮子一样威武 、雄壮。演员的裤子又大又肥,象裙子。甲谐的动作十分粗犷、豪放,显示出藏民族剽悍而又勇敢的性格特征 。道具有长腰刀、马鞭 、装在小刀鞘内的小刀和筷子等。表演时间可长可短 ,长的一般可以连续跳一整天。
甲谐一般在每年的藏历年和重大节日时表演。
堆谐 所谓“堆”是指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拉孜、定日等地,“谐”是舞蹈的意思,即以堆地区人所跳的一种舞蹈称为“堆谐” 。日喀则地区拉孜县曲夏镇的堆谐在后藏地区及全区享有盛誉 ,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和喜爱。 堆谐是扎年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自弹、自唱 、自跳三合一体缺一不可的综合性艺术。舞步多样变化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情绪欢快,是格调较高的一种民间歌舞品种 。其舞姿优美、洒脱,动作以两脚的踢和踏的舞步动作 ,故此堆谐也称“踢踏舞 ”。
同甲 “同甲”舞在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吉隆镇一带流传,已有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吉隆“同甲”舞 ,即“手镯舞 ” 。特点主要是妇女手上戴的两个镯子,右手是尼式银镯,左手是象牙镯 ,银镯子和象牙镯碰撞发出的声音叫“同甲”。 “同甲”舞的原本歌词大意突出了当时人们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 、歌颂和平、歌颂友谊四大方面的内容。细节上还唱出了家庭和睦、尊老爱幼 、保护环境等 。手镯舞又作为一种祈祷舞,每当藏历6月4日在查嘎达索寺进行演出。
果谐 “果谐 ”即“圆圈舞”,它是围着圆圈跳的一种舞蹈。该舞在后藏江孜、白朗等地民间广为流传 。
果谐是群众在田间地头劳作之余自编自演的一种民间集体舞 ,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旋律、歌词随着聚集的目的和内容而变化。一年一度的藏历年、望果节 、婚礼等比较隆重的节日里人们围着炉火尽快地表演。
期马卓 斯马卓是民间腰鼓舞,是全区有名的古老而传统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日喀则市20多里的地方 ,有个叫司马章堆的村子,这里以跳斯马卓而出名,据说在几百年前 ,他们的祖先就传下了这种舞蹈 。 司马章堆村的鼓舞是一种剧烈的跳跃式舞蹈,鼓点明快、节奏感强、气势恢弘 、多彩多姿、豪迈奔放、催人奋进。同时,又是一种即展舞姿 ,又重情绪表现的一种舞蹈。舞蹈一开始,一个老头先出场,手里拿着一把捆着白哈达的木棒 ,一面手舞足蹈,一面口中念念有词 。接着,身穿彩条衣服 ,腰系多皱短裙,挎着大鼓的小伙子们奔腾而出,羽锤齐动,鼓声震天 ,舞蹈就开始了。
期马卓表演时由各村村长带队进行演出,在每年的传统佳节和喜庆日子里或农闲时进行演出。
索 “索”流传于日喀则地区萨迦县一带,萨迦索起源于元朝八思巴时期 ,是由萨迦地方势力组织起来的一种民间舞蹈 。它不仅具有独特的风采,而且是具有萨迦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
“萨迦索舞 ”是萨迦法王庆贺盛典和法王出访,以及迎接欢送外来贵宾用的一种最高礼节的舞蹈。 “萨迦索舞”特点是不用任何乐器 ,边唱边舞,独具一格,场面十分壮观 。
羌姆 “羌姆”即“跳神舞 ” ,宗教类舞蹈指羌姆各教派僧众在自己寺院范围内表演的一种仪式隆重,场面壮观,气势宏大的集诵经 、音乐、舞蹈三合一体的寺院大型舞蹈艺术。在藏传佛教众多节日中 ,扎什伦布寺举行的“斯姆庆姆”跳神舞,最为隆重。
每年藏历八月举行跳神舞节,至今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 。跳神舞出场近80名僧人,身着古装 ,戴着佛教中各护法神的面具进行表演,以不同的神态翩翩起舞,其舞姿和音乐奇妙无比。羌姆分“阿羌姆”和“铜羌姆” ,其主要区别是用不同乐器伴奏。跳神舞由六童子按照鼓号的节奏跳吉祥舞为开场。其后逐次表演金刚、骷髅 、鹿牛、比丘、六长寿等数十节不同的神舞 。最后,装饰的宝马 、宝象、宝牛身背珊瑚树、珍珠曼札、黄金塔 、象牙等奇珍异宝出场,以回应开场的吉祥舞。最初 ,跳神舞当作密宗仪式只在扎寺内举行,严禁俗人观看。随着其规模越来越大,同时也是传播教义的需要 ,七世班禅丹白尼玛决定每年藏历八月举行“斯姆庆姆 ”即跳神舞,供四方香客欣赏 。
经济概况
国民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为8243万元,同比增长16%。地方财政净收入为145万元 ,同比增长83%,首次突破百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901元,同比增长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6672万元,同比增长71%。
农牧区经济
农村经济总收入4741万元。工业总产值124.9万元;乡办企业9家、村办企业28家 ,产值308万元;个体工商户220户 。粮油总产2350.28万斤;牲畜年载畜量33.61万头,年末存栏24.15万头,畜产品商品率达到40%以上。
基础设施
全县有水库4座 ,水塘99个,水渠350条,防洪堤坝228公里 ,农田、草场水利基础设施基本能保证农牧业的正常生产;公路通车253公里,乡(镇) 、村基本通车;电站1座,装机容量1000千瓦 ,农网改造58.85公里,6个乡(镇)通电;6个乡(镇)通电话,48个行政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县城实现了闭路电视。
教育卫生事业
全县有1所中学、9所乡(镇)中心小学 、13所教学点 。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100%、中学91%;适龄儿童入学率98.78%,中小学在校生3441人,毕业生升学率小学100%、中学83.42%;“普六”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普九 ”义务教育进展顺利 ,基础教育名列地区 、自治区前茅。农牧科枝推广站9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名。“一甲”医院1所,医务人员33人 ,住院床位20张。乡级卫生所9个,防疫站所10个 。人口自然增长率7.08‰。
行政区划
康马县辖1个镇、8个乡:康马镇;南尼乡、少岗乡 、康如乡、雄章乡、萨玛达乡、嘎拉乡 、涅如堆乡、涅如麦乡。共有48个村委会 。
康马镇
总人口2737人。
南尼乡
总人口2135人。
少岗乡
总人口2245人 。
康如乡
总人口1823人。
雄章乡
总人口1853人。
萨马达乡
总人口1838人 。
拉乡
总人口3168人。
涅如堆乡
总人口2068人。
涅如麦乡
总人口1634人 。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 ,康马县在列。
2017年2月21日,康马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属于:西藏日喀则市康马县
康马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 、日喀则地区东部。总面积5400平方千米/6176平方千米 。总人口2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康马镇,邮编:857500。行政区划代码:542331 。区号:0892。
康马县基本概况康马 ,藏语意为“红房子”,原属西藏噶厦政府江孜宗管辖。1960年康巴县成立,隶属江孜专区 。1964年 ,日喀则、江孜两专区合并,康马县归日喀则地区管辖。
康马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距日喀则市140公里,是以牧业为主的半农半牧边境县。境外与不丹王国接壤 ,边境线长78公里,境内与亚东,白朗、江孜 、浪卡子四县相邻 。全县总面积7000平方公里 ,平均海拔4300米,海拔最低的乡4100米,最高的乡4500米。县域内山大沟深 ,高山占总面积一半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80毫米,年平均温度4摄氏度 ,冬春多风,风力在5级左右。湖泊有冲巴湖、色木湖、白湖 、美龙湖;河流有江如河、涅如河、康如河,均属年楚河流域;矿产有金 、银、铜、铁等 。耕地面积4.7万亩 ,可利用草场488万亩,绿色植被覆盖率7%。全县辖8乡1镇、48个村民委员会 、160多个自然村、人口3529户20036人,藏族占总人口的99%以上,农牧区人口占总人口的94% ,大部分农牧民群众信教。
国民经济综合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为8243万元,同比增长16% 。地方财政净收入为145万元,同比增长83% ,首次突破百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901元,同比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6672万元,同比增长71% 。
农牧区经济。农村经济总收入4741万元。工业总产值124.9万元;乡办企业9家、村办企业28家 ,产值308万元;个体工商户220户 。粮油总产2350.28万斤;牲畜年载畜量33.61万头,年末存栏24.15万头,畜产品商品率达到40%以上。
基础设施。全县有水库4座 ,水塘99个,水渠350条,防洪堤坝228公里 ,农田 、草场水利基础设施基本能保证农牧业的正常生产;公路通车253公里,乡(镇)、村基本通车;电站1座,装机容量1000千瓦,农网改造58.85公里 ,6个乡(镇)通电;6个乡(镇)通电话,48个行政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 ”工程,县城实现了闭路电视 。
教育卫生事业。全县有1所中学 、9所乡(镇)中心小学、13所教学点。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100%、中学91%;适龄儿童入学率98.78% ,中小学在校生3441人,毕业生升学率小学100% 、中学83.42%;“普六”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普九”义务教育进展顺利 ,基础教育名列地区、自治区前茅 。农牧科枝推广站9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名。“一甲 ”医院1所,医务人员33人 ,住院床位20张。乡级卫生所9个,防疫站所10个。人口自然增长率7.08‰ 。
自然地理
该县地处青藏高原南部,属雅鲁藏布江河各地形 ,地势东西部高,中部低,高差仅在300~400米之间。全县平均海拔4300米以上。
喜马拉雅山脉中段西起阿里地区普兰县的纳木那尼峰,东到亚东——帕里的卓木拉日峰 ,绵延近千公里,珠穆朗玛峰、洛子峰 、马卡鲁峰、卓奥友峰、希夏邦马峰等海拔高度大于8000米的山峰耸立其间 。喜马拉雅山脉主脊和北坡基本上都分布在日喀则地区境内,雪线大约在海拔5200—5500米。
湖泊有冲巴湖、色木湖 、白湖、美龙湖;河流有江如河、涅如河 、康如河 ,均属年楚河流域。
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铜 、铁、铅等金属以及花岗岩、大理石 、硫磺、硝、云母等非金属 。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有野驴 、盘羊、黄羊、狐狸、水獭 、岩羊、樟子、猪荆 、雪鸡、野鸭、贝母 、雪莲花、雪山一枝篙、三棵针 、次大黄、当归、黄连 、兰石革等百余种。
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铜、铁 、铅等金属以及花岗岩、大理石、硫磺 、硝、云母等非金属。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有野驴、盘羊 、黄羊、狐狸、水獭 、岩羊、樟子、猪荆 、雪鸡、野鸭、贝母、雪莲花 、雪山一枝篙、三棵针、次大黄 、当归、黄连、兰石革等百余种 。
历史沿革
康马,藏语意为“红房子”。
康马,原属西藏噶厦政府江孜宗管辖。1960年 ,江孜县辖两个区被划出成立康马县,隶属江孜地区 。1964年江孜 、日喀则两专区合并,康马县遂归日喀则地区管辖至今。
风土人情
西藏是歌的世界 ,舞的海洋,日喀则人更是能歌善舞。其民间舞蹈风格独特,优美大方。“果谐”舞步轻快奔放、场面宏大 ,“斯马卓 ”鼓舞粗犷激昂;吉隆的“螺舞”舞姿轻盈、歌声优美动听,康马的“谐青” 、定日的“甲谐”舞步有力整齐,歌声和谐悦耳、庄重典雅,夏尔巴舞美妙抒情 ,舞步轻柔优美,萨嘎的“甲谐 ”豪放古朴,“羌姆”隆重、气势宏大 。
甲谐甲谐的汉语意思是隆重的歌舞表演 ,是一种集体舞蹈。其历史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为庆贺战争胜利而跳的舞蹈;二是歌舞比赛获胜时跳的舞蹈;三是唐朝时代庆祝文成公主进藏而跳的舞蹈。
甲谐的服饰都是用高级绸缎做成,以红色和**为主,显示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 。演员所戴的是一种大而圆又有流苏的帽子 ,表演时不停的摇摆,就象狮子一样威武 、雄壮。演员的裤子又大又肥,象裙子。甲谐的动作十分粗犷、豪放 ,显示出藏民族剽悍而又勇敢的性格特征 。道具有长腰刀、马鞭、装在小刀鞘内的小刀和筷子等。表演时间可长可短,长的一般可以连续跳一整天。
甲谐一般在每年的藏历年和重大节日时表演 。
堆谐所谓“堆”是指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拉孜 、定日等地,“谐 ”是舞蹈的意思 ,即以堆地区人所跳的一种舞蹈称为“堆谐”。日喀则地区拉孜县曲夏镇的堆谐在后藏地区及全区享有盛誉,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和喜爱。堆谐是扎年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自弹、自唱、自跳三合一体缺一不可的综合性艺术 。舞步多样变化快,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情绪欢快,是格调较高的一种民间歌舞品种。其舞姿优美 、洒脱 ,动作以两脚的踢和踏的舞步动作,故此堆谐也称“踢踏舞”。
同甲“同甲 ”舞在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吉隆镇一带流传,已有悠久的历史 ,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吉隆“同甲”舞,即“手镯舞” 。特点主要是妇女手上戴的两个镯子,右手是尼式银镯 ,左手是象牙镯,银镯子和象牙镯碰撞发出的声音叫“同甲 ”。“同甲”舞的原本歌词大意突出了当时人们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歌颂和平 、歌颂友谊四大方面的内容。细节上还唱出了家庭和睦、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等 。手镯舞又作为一种祈祷舞,每当藏历6月4日在查嘎达索寺进行演出。
果谐“果谐”即“圆圈舞 ” ,它是围着圆圈跳的一种舞蹈。该舞在后藏江孜 、白朗等地民间广为流传 。
果谐是群众在田间地头劳作之余自编自演的一种民间集体舞,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旋律、歌词随着聚集的目的和内容而变化。一年一度的藏历年、望果节 、婚礼等比较隆重的节日里人们围着炉火尽快地表演。
期马卓斯马卓是民间腰鼓舞,是全区有名的古老而传统的民间艺术 ,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日喀则市20多里的地方,有个叫司马章堆的村子,这里以跳斯马卓而出名 ,据说在几百年前,他们的祖先就传下了这种舞蹈。司马章堆村的鼓舞是一种剧烈的跳跃式舞蹈,鼓点明快、节奏感强、气势恢弘、多彩多姿 、豪迈奔放、催人奋进。同时 ,又是一种即展舞姿,又重情绪表现的一种舞蹈 。舞蹈一开始,一个老头先出场 ,手里拿着一把捆着白哈达的木棒,一面手舞足蹈,一面口中念念有词。接着 ,身穿彩条衣服,腰系多皱短裙,挎着大鼓的小伙子们奔腾而出,羽锤齐动 ,鼓声震天,舞蹈就开始了。
期马卓表演时由各村村长带队进行演出,在每年的传统佳节和喜庆日子里或农闲时进行演出。
索“索”流传于日喀则地区萨迦县一带 ,萨迦索起源于元朝八思巴时期,是由萨迦地方势力组织起来的一种民间舞蹈 。它不仅具有独特的风采,而且是具有萨迦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
“萨迦索舞”是萨迦法王庆贺盛典和法王出访 ,以及迎接欢送外来贵宾用的一种最高礼节的舞蹈。“萨迦索舞”特点是不用任何乐器,边唱边舞,独具一格 ,场面十分壮观 。
羌姆“羌姆 ”即“跳神舞”,宗教类舞蹈指羌姆各教派僧众在自己寺院范围内表演的一种仪式隆重,场面壮观 ,气势宏大的集诵经、音乐 、舞蹈三合一体的寺院大型舞蹈艺术。在藏传佛教众多节日中,扎什伦布寺举行的“斯姆庆姆”跳神舞,最为隆重。
每年藏历八月举行跳神舞节,至今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 。跳神舞出场近80名僧人 ,身着古装,戴着佛教中各护法神的面具进行表演,以不同的神态翩翩起舞 ,其舞姿和音乐奇妙无比。羌姆分“阿羌姆 ”和“铜羌姆”,其主要区别是用不同乐器伴奏。跳神舞由六童子按照鼓号的节奏跳吉祥舞为开场 。其后逐次表演金刚、骷髅、鹿牛 、比丘、六长寿等数十节不同的神舞。最后,装饰的宝马、宝象 、宝牛身背珊瑚树、珍珠曼札、黄金塔 、象牙等奇珍异宝出场 ,以回应开场的吉祥舞。最初,跳神舞当作密宗仪式只在扎寺内举行,严禁俗人观看 。随着其规模越来越大 ,同时也是传播教义的需要,七世班禅丹白尼玛决定每年藏历八月举行“斯姆庆姆”即跳神舞,供四方香客欣赏。
经济概况
国民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为8243万元 ,同比增长16%。地方财政净收入为145万元,同比增长83%,首次突破百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901元,同比增长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6672万元 ,同比增长71%。
农牧区经济
农村经济总收入4741万元。工业总产值124.9万元;乡办企业9家、村办企业28家,产值308万元;个体工商户220户 。粮油总产2350.28万斤;牲畜年载畜量33.61万头,年末存栏24.15万头 ,畜产品商品率达到40%以上。
基础设施
全县有水库4座,水塘99个,水渠350条 ,防洪堤坝228公里,农田、草场水利基础设施基本能保证农牧业的正常生产;公路通车253公里,乡(镇)、村基本通车;电站1座 ,装机容量1000千瓦,农网改造58.85公里,6个乡(镇)通电;6个乡(镇)通电话 ,48个行政村实现了广播 、电视“村村通 ”工程,县城实现了闭路电视。
教育卫生事业
全县有1所中学、9所乡(镇)中心小学、13所教学点 。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100% 、中学91%;适龄儿童入学率98.78%,中小学在校生3441人,毕业生升学率小学100%、中学83.42%;“普六”义务教育得到巩固 ,“普九”义务教育进展顺利,基础教育名列地区、自治区前茅。农牧科枝推广站9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名。“一甲 ”医院1所 ,医务人员33人,住院床位20张 。乡级卫生所9个,防疫站所10个。人口自然增长率7.08‰。
行政区划
康马县辖1个镇 、8个乡:康马镇;南尼乡、少岗乡、康如乡 、雄章乡、萨玛达乡、嘎拉乡 、涅如堆乡、涅如麦乡 。共有48个村委会。
康马镇
总人口2737人。
南尼乡
总人口2135人。
少岗乡
总人口2245人 。
康如乡
总人口1823人。
雄章乡
总人口1853人。
萨马达乡
总人口1838人 。
拉乡
总人口3168人。
涅如堆乡
总人口2068人。
涅如麦乡
总人口1634人 。
2019年8月 ,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康马县在列。
2017年2月21日,康马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关于“达江村属于哪里”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四方通行]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life/202509-1899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四方通行”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达江村属于哪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达江村属于哪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达江村是西藏日喀则市萨...
文章不错《达江村属于哪里》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