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波江上使人愁作者

网上有关“烟波江上使人愁作者”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烟波江上使人愁作者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烟波江上使人愁作者:崔颢 。

资料扩展:

全文为: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译文为: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 ,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 ,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鉴赏:

这首诗首联写登楼凭吊所见。诗文开始由传说转入现实中所见,“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昔人 ,指传说中的仙人。这句是说仙人乘着黄鹤飞去,这个地方只剩下黄鹤楼,暗含世事变迁 ,物是人非的感慨。

颔联写仙去楼空,惟有天际的白云千载悠悠 。这是首联意蕴的进一步续写和渲染。诗人登上黄鹤楼,面对辽阔的江天 ,很自然地抒发感慨 ,给人一种苍茫的、寂寞的感觉。五 、六句仍是写登楼所见所感,与前面气势一贯 。

汉阳城中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也清晰可辨。这两句以景写情 ,直抒胸臆,不雕琢,不用典 ,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景象,给人一种悠悠难尽的感受。

最后两句写由日暮、江波而产生的乡情 。乡关何处,归思难禁 ,全诗以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又归到开头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回应前面 。

这首《黄鹤楼》诗历来为人推崇 ,严羽曾称为唐人律诗第一。据说李白后来游黄鹤楼时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清人沈德潜评此诗说:“意得象先 ,神行语外 ,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

这首诗抒情真切,写景明朗 ,景情交融,艺术上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 此诗是唐代崔颢所作的《黄鹤楼》颔联 ,全诗内容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白话文释义: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 ,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 ,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

扩展资料

这首诗首联写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 ,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

颔联写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 ,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 ,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 。

颈联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 、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 ,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

尾联写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 ,问乡乡不语 ,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 。

诗作以一“愁 ”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 ,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关于“烟波江上使人愁作者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睢翼杨]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life/202509-16813.html

(29)
睢翼杨的头像睢翼杨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睢翼杨的头像
    睢翼杨 2025年09月02日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睢翼杨”

  • 睢翼杨
    睢翼杨 2025年09月02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烟波江上使人愁作者”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烟波江上使人愁作者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烟波江上使人愁...

  • 睢翼杨
    用户090202 2025年09月02日

    文章不错《烟波江上使人愁作者》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