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为什么说得中原着得天下?”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为什么说得中原着得天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古代 ,曾以“中原 ”一词来代中国,也用“中国”一词来指中原 。《史记》中以中原为中国的用法就很多,比如:“中国于四海内则在东南”(《天官书》),“子孙或在中国 ,或在夷狄 ”(《秦本记》)等。(不过这里“中国”仅指中原一的部分,比我们所称的中原要小)。中原,可谓是中国历史文化之根 。
中原”这个名称是指的一个大概的地理区域 ,并没有明确具体的分界线,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位于黄河流域 ,指黄河上、中 、下游,这在史书和辞书中是比较一致的,而其中更主要是在黄河中下游流域 ,包括河北、河南、山西 、山东、陕西、宁夏以及内蒙、甘肃的部分地域在内,其中又以豫晋陕为重。直到现代仍广泛使用的“中原”指黄河流域,
4000年前 ,黄河流域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传说中孔子出生时黄河水是清澈的。西周时,黄土高原拥有森林4.8亿亩,森林覆盖率为53% ,黄河中游地区是很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区。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这片广阔富饶的土地上,创造出了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华夏文明的中心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中心在中原地带。
女娲造人;伏羲教民结网 ,进行渔猎和畜牧并创造八卦;有巢氏发明巢居,教民构木为巢,四季遮风避雨 ,居住树上,以避野兽侵袭;燧人氏发明火,他钻木取火 ,教民熟食,与动物完全脱离开来;神农氏发明种养殖业,告别采集 、渔猎方式而定居生活。远古时代 ,在中国领域内,居住着许多不同祖先的氏族和部落,它们彼此间不断撞击、融合、同化 、发展着 。黄帝族发迹于此,联合炎帝打败蚩尤 ,并和炎帝族融合,并把早期各氏族统一、融合为炎黄族,开创了中华文明 ,中国人也因此把炎帝和黄帝作为自己的祖先。
中原地区是东西南北经济交通的枢纽,又是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以社会综合发展程度而论,春秋以降 ,秦汉以前,中国政治大舞台是中原一带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楚汉之争,主战场都在中原。战国时期全国有较为著名的经济都会26个,其中22个在黄河流域 ,如长安、咸阳 、洛阳等,长江以南仅有姑苏等四个。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崛起,百家争鸣 ,从老庄、孔孟到申韩,其代表人物都主要集中在鲁、齐 、楚、魏等中原地区 。最适合耕种的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特别是黄河流域内的中原 ,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气候适宜 ,经济发达。自古有“得中原者的天下 ”的说法。
在这片中原大地上发生了不胜枚举的战争 。诸如黄帝蚩尤涿鹿之战、武王伐纣 、周公营洛、春秋诸侯争霸、战国群雄逐鹿、楚汉争霸 、光武帝刘秀兴汉、曹魏中原称雄、隋末瓦岗暴动 、赵匡胤陈桥兵变、岳飞抗金鏖兵、李自成中原血战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
在广阔的中原土地上,河南、山西以及陕西部分和三省交界的一片区域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自然条件,都是中原地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以单独称为狭义的“中原”,即 “中原之中的中原”。这一片地区从古至今都是黄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河南是中国古代皇朝建都最多的省份 。从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此建都或迁都于此。山西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 ”、“文献之邦”的美称,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旅游界因此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 ,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中原地区的历史名人很多,其中圣人荟萃 ,有武圣关羽 、科圣张衡、画圣吴道子、医圣张仲景 、药圣孙思邈、诗圣杜甫等;文有杨修、白居易、韩愈 、欧阳修、杜牧、王维 、王之涣、柳宗元、司马迁;武有关羽 、马超、岳飞等 。还有韩非,武则天,杨贵妃 ,狄青,司马光,元好问 ,班固,班超等,不胜枚举。就连《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也生养在此。
在古时,中原可以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说"得中原者得天下"!
补充说明:
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的交界处 ,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北挽淮河,南濒长江,瞰至中原 ,其特殊地理位置极具战略意义,因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素有“得大别山者得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 ”之说。
“河出图 ,洛出书,圣人则之。”于是中华文明诞生于天下之中的河洛 。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 ,故称中州,又名“中原 ”。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中原 ,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华夏民族的摇篮 ,被视为天下中心 。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所以后来有逐鹿中原这个成语。而中原附近文化较低的各族泛称为四夷,即东夷、南蛮 、北狄和西戎 。
中原地区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 ,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地区。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从黄帝开始,黄帝战胜炎帝、大败蚩尤 ,在河洛建都立国,国家的性质实际上是一种“联邦制 ”,是由众多诸侯国组成。无论以河洛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还是四夷之地,均是方国林立的局面,各国以及各部落联盟的领袖们均尊位于中原的黄帝为帝 ,也就相当于所有联盟的最高首领 。黄帝之后,颛顼、帝喾、尧 、舜、禹依然居中原地区做着天下的联盟领袖。之后从夏商周开始,先后有20多个朝代 ,3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
相对于中原来说,周边相对落后的部落,统称四夷,《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 、南曰蛮、北曰狄 。”
东方曰“夷” ,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夏商周时期,东夷作为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总称。分布在今安徽省、山东省 、江苏省一带 。相对落后于中原地区 ,他们懒得把头发梳理好扎起来,基本都是披头散发,大多喜欢纹身 ,甚至还有个别部落是不会用火的生食者。春秋战国群雄争霸兼并的过程中,夷夏间的差别逐渐消失,当秦统一六国时 ,“其淮泗夷皆散为民户”,东夷已经成为华夏的一部分。秦汉以后的东夷多指居住于中国以东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琉球群岛等地的外族 。
南方曰“蛮 ”,雕题交趾 ,有不火食者矣。
南蛮是对长江以南各民族的统称,不仅是广东,浙江、江苏 、湖北、湖南、贵州 、四川等地。他们大多额头纹花,喜欢盘腿席地而坐 ,有些部落还吃生食。
南蛮本来就是泛指南方各部落,蛮这个字本来没有褒贬之意,明清之时就有了民族歧视的味道 。“蛮”成了野蛮的意思 ,蛮子就代表了野蛮的民族。“南蛮”是女真人、蒙古人和满族人对汉人的称呼,也是准噶尔人对满族人的称呼。
西方曰“戎 ”,被发衣皮 ,有不粒食者矣 。
西戎是古代华夏人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即以戎作为对西方所有非华夏各族的泛称。没有西戎,就没有后来的春秋战国。周幽王十一年 ,西戎之中的犬戎与申侯联合,攻杀周幽王,迫使周室东迁 。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春秋战国。
西戎也可以指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西戎人建立的国家。他们披头散发 ,以狩猎为主,穿兽皮为衣,不耕不种,所以也不吃粮食 。秦穆公屡战晋国而不胜 ,无法称霸中原,于是便转战西戎,令西戎二十多国俯首称臣 ,为四百年后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也使西戎逐渐融入到华夏民族之中。
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 ,有不粒食者矣。
今陕北及山西、河北两省的中部与北部,有许多强悍有力的部落,是对中原诸夏的威胁 ,这些部落被称为狄,以其方位又称北狄 。
北狄人穿羽毛,住洞穴 ,他们有些部落不耕不种,不以粮食为食。大致分布在今陕西一带和晋东南一带。
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者/不文
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关于“为什么说得中原着得天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钟哲铭]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jyan/202510-31273.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钟哲铭”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为什么说得中原着得天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为什么说得中原着得天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在...
文章不错《为什么说得中原着得天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