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浅谈一下高尔夫GTI和Model S的体验对比”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浅谈一下高尔夫GTI和Model S的体验对比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省下的早餐钱买《汽车之友》,大概0708年的时候就中毒红色高尔夫“追我?除非GTI ”的广告给迷住 ,那个年代2.0T紧凑两箱车,6.9秒的百公里加速的?“平民跑车”,高中时候的我就幻想自己拥有一台 。
一则中美无差价的朋友圈炸了,从此注意起特斯拉这个牌子 ,网上的视频也经常看到明星开着特斯拉跑滴滴,直到一次暑假上海美罗城的天桥上看到一台红色的Model?S,第一次见到真车就被有没得线条和鲜艳的红色给吸引住 ,拿着手机追了好久却没拍到。
大学在澳门,开始看到很多GTI、改装GTI,心里的小种子就开始发芽 ,一次澳门国际车展终于坐到GTI6代里(那时候大陆还没国产),也目睹了GTI?MK2的身影,就想着自己毕业一定要买一台。
刚毕业那会儿和朋友跑到龙华看车 ,顺便“骗了”个试驾,特斯拉的销售主动邀请,终于开上百万豪车 ,当时坐上去就觉得做过咋这么一般呢,但销售加速那一下我觉得做工已经不重要了 。
2015年毕业到了深圳,经常加班打车很贵,于是在爸妈的鼓励下开始看二手车 ,都没看上喜欢的,一天正好路过一家GTI展厅,直奔展车 ,前前后后看了十几分钟,销售问明来意带我试驾了一下,回来我就交了定金。等了两周多就是提车上牌什么的 ,因为没有深圳指标只能花了6000上牌费上了惠州车牌,第一年保险8000多,金融服务费3000 ,第一次买车没啥经验这些都是被坑的。再说说当时怎么说服爸妈同意买个快30的高尔夫,因为EA888这发动机,第一批进口 ,我跟爸妈说A5 、Macan、Q7都在用,是装着保时捷发动机的高尔夫,不是普通的高尔夫,进口发动机质量高很多不担心问题多 ,当然懂车的人就不用多说看闪闪发光的GTI标就懂。
GTI路过特斯拉的时候不忘拍照
GTI开了两年,由于自己的工作生活需要,不得不买一个大一点的车 ,当时爸妈觉得要买个他们觉得高级车,看了新530Li运动版,外观品牌内饰价格都爸妈都满意 ,但新车刚上市要等很久,而且留学生免税的还不能贷款,主要还得花小十万 ,结合GTI的用车成本,530开5年也得多花小十万,想着省牌照钱 ,于是转眼看上了Model?S?60,70多万,有牌,还不用油费 ,感觉捡了个大便宜,再加上更酷炫更强的性能,带着爸妈了解了一圈果断接受了超前思维的产品 ,买!
刚提车那会儿俩车合照
GTI?GTI7有模拟声浪,通过车内音响随发动机转速发出来,有时候给自己感觉就像开大排量自吸 ,爽 。?油门给的大升档时有“碰 ”的放炮声,快速降档有“啪啪”细微回火声,刚听到的时候挺喜欢 ,听多了反而有点讨厌。?涡轮介入的嘶嘶声,进隧道都会把车窗打开听,现在想想挺土的 ,就像放着DJ摇开车窗回乡下。?天窗和车门异响声是刻骨铭心的,过减速带“吱嘎吱嘎”就开始了,修了很多次都没解决,只好作罢 。
除了风噪路噪 ,没有啥声音了,一度觉得像是失去了灵魂的车,现在我才觉得安静才是一种全新的态度 ,喧闹更像是一种弱者的嘶吼,虚张声势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静悄悄的超过路上所有的车,不带走一片云彩更不会引来邻居嫌吵投诉交警的拦车拆排气。
GTI?1-2挡特别在车库找车位的时候 ,我的背都是一直前后耸动,可能这就是DQ380双离合的特点吧,不舒服 。?加速阶段在涡轮介入的时候 ,就感觉有人踹了一脚我的背,所谓推背感大概就这样,换挡的时候也就像被踢了一下。?开着GTI长途驾驶过一次,座椅单薄没啥包裹 ,辛苦我的腰了。
跑长途的一个记录,还挺省油
Model?S?地板油的时候我的背是死死地按在座椅上的,大脑也是空白的,过山车的感觉 ,因为没有变速箱加速的时候也就没有被踢的感觉,而是一直按在椅子上 。
GTI?有拨片换挡,开车的时候喜欢找节奏换挡 ,仿佛我不是在开车而是在吹萨克斯,也就从这时候我对在中间的档把就没啥好感了。?空调手动旋钮,当时我最纳闷的地方 ,为啥不用上面那个不大的屏幕控制,连电子手刹都有却没有屏幕控制的空调。?娱乐系统就没啥体验可言了,屏幕触感像是十年前的国产山寨手机 ,我的旧iPhone就固定在了空调出风口至今没有拿下来,反正这个搭配挺习以为常但奇怪的 。
Model?S?除了刚买回来的时候回经常摸索功能到处点,用久了我发现我几乎不会再去碰屏幕了 ,都是自动的,空调上车前就可以设置好,一键搞定。?挂挡更是,小指一勾 ,油门一点,车随心动。
那个吐槽无数次的空调旋钮
特斯拉就两块屏幕,简单清楚 ,怀挡在手,挂挡不愁。
红色车漆,大爱 ,战斧轮毂,超爱,红色卡钳 ,没有战斗力但也能装个X,红色缝线配座椅方向盘,运动 。?中控虽然有很多人喜欢的指针 ,但我都设置了数码显示速度,家里闹钟都是电子显示了,为啥还要看不清的指针。
战斧+红色=经典
Model?S?红色车漆,大爱 ,车身线条优雅运动,大型轿跑。?中控两块屏,数码显示清晰 ,过测速再也不担心会多几公里,总的来说驾驶途中的眼睛的压力小了很多,从而大脑的注意力更集中驾驶了 。
路上遇到的Model?S俩车搭配真帅
GTI是典型的前驱小钢炮 ,零百永远不是强项,跳胎严重,前段加速地板油几乎没啥抓地力 ,跑起来了才有动力,配合上短小轻的车身车流里穿梭,山路上劈弯很灵活 ,山路脱兔,城市可以全油门,毕竟只有220HP马力,高速的上到170左右就明显力不从心 ,车身也晃得厉害,感觉随时会被吹飞起来,高速的弯道也不能开太快 ,侧倾明显,只能双杀抓紧方向盘生怕“飘”。
跑长途的靓照
参加奥迪赛道日的时候
开着GTI参加特斯拉聚会
Model?S是后驱的,加速不多说 ,0-130内基本没对手,由于电机的和电脑配合程度很高,雨天和干燥路面几乎都不打滑动力损失也小 ,明显感觉到电脑机智的控制在那个临界点,由于自身2吨多的车重,山路笨重 ,速度快了只听到吱吱的响胎,有的急弯不得不重踩刹车,车身重也不是不好,特斯拉的重量都集中在底盘中间 ,重心低,高速公路的弯道就得心应手,家门口有个上快速路的匝道 ,GTI上了90就开始飘,明显感觉你的身子斜了45度,如果有水就只敢降到60左右 ,但Model?S没有低于90并且身子没太大倾斜,感觉自己开了个坦克。
日常三洲田
和朋友M2一起玩
三洲田日常
GTI两年,油费400+块/周 ,1700左右/月,加德士#98,?一年2-3次基本保养:换机油力魔6L约700块 ,机油空调滤芯约200块,工时费约400块?也就说两年我花了4万多油费保养费,如果还是原来那样开五年,那得多少钱??Model?S两年 ,终身免费超级充电,壹方城用过第三方充电桩,充值100块 ,2万公里的时候做了四轮定位,当时是有跑偏售后免费给做了,现在四万公里了我准备换一换空调滤芯 ,车胎还能用,没有机油要换 。?科技什么的就不为难GTI了,亮个故障灯都要跑4S点等一下午 ,还是特斯拉香,都是打售后电话远程看。?就分享这么多粗浅的感受吧,如果还感兴趣啥可以留言 ,有空了再写一篇。?最后附上一些靓照吧 。
特斯拉的简单外观改装,亚光膜+21原厂锻造轮毂
轮毂喷黑特写
Model?S日常跑山
有幸试驾了特斯拉新款Model3高性能版,中毒了,计划着买一台。
特斯拉日常OTA升级新功能
午夜飙车
后续还想捣鼓点内饰改装就先不拍了。
盘点90年代最棒的汽车内饰
修车师傅说懂车的人都买日系车?我不同意~如果说日系车质量好、后期故障率低 ,那无论喜不喜欢日系都要认可这一点 。
“懂车的人 ”这四个字所代表的人群太广泛了,日系车从整体上来看,最大的优势是可靠性比较高 ,但是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质量并不能完全起到一美遮百丑的效果,也许对家用车而言多数人很在乎质量 ,但是不免有人更注意驾驶感受,其中不乏懂车之人,那在这方面上日系车就并没有什么优势了。
真正懂车的人只要是对整车的行驶和驾驶品质有一定要求 ,那就很难去选择日系车,即便是心中知道日系的质量很可靠,因为就同级别的车型而言 ,日系车在底盘的扎实度 、行驶质感等方面,普遍不如德系、美系、法系表现好,做工用料也很一般,虽然马自达把底盘调校的还不错 ,但是隔音做的并不好,降低了行驶品质和乘坐感受,德、美 、法系三者中再考虑到质量和保值率等方面 ,一般就会更倾向于德系了。
再有就是豪华品牌领域,日系车中除了雷克萨斯要好一些以外,其他的例如英菲尼迪、讴歌表现都很不理想 ,基本上还是奔驰宝马和奥迪的天下,那懂车的人想买一辆高档车,显然还是选择BBA的概率大一些 ,起码日系在品牌的影响力上是难以抗衡的,到了这个级别以后会更多的追求“品质”两个字,而且BBA在可靠性上也没有什么太明显的劣势 ,所以并不能说懂车的人都买日系,具体要看追求的是什么、预算是多少等等。
日系车并非只有懂车的人买,实际上购买日系车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 ,有不同阶段的理解 。
第一阶段:一脸懵逼阶段
人生第一次购车,除了兴奋,还有害怕 ,最怕面对一切不可知的车辆故障。因此选择一款日系车,可以减少一脸懵逼的状态。因为除了日系车,你根本无法预知可能会发生什么故障问题 ,哪怕是俄罗斯总统都无法避免 。
第二阶段:追求个性
当你拥有了用车经验之后,就开始不断的追求速度 、越野、操控等个性需求,这个时候你已经可以熟练应付路况和车子的脾气。你坚决不会再买日系车 ,毕竟日系车公认的没有个性。
第三阶段:返璞归真
玩儿够了总是要回家的,再好的菜也得就着米饭吃 。当你上了岁数,对那些激情澎湃 车型不再感兴趣的时候 ,你会回归日系车。因为你希望有一台车真正的与你终伴一生。而能够伴你一生的车除了日系车,其他豪车还真不太靠谱 。
本人工作原因加上身边同事朋友的车,很多牌子的车都开过,高中低档都有。感觉再选择车 ,会考虑日系会多些了。开过最多的就是德系大众,速腾,高尔夫 ,迈腾,途观,A6 ,Q7 。以速腾为例,最简单的,大家观察一下速腾的日行灯 ,看看路上有没有只亮一只的,肯定有,还不少 ,同事的速腾,仪表盘灯忽亮忽灭的。朋友的迈腾autohold时有时无,老捷达东北冬天喇叭不响,不一一列举了 ,毛病都不大,但很烦人,没有黑大众的意思 ,确确实实经手的车,奔驰宝马不予评价,没开过宝马 ,奔驰开过一次ML,路途短也感觉不出来啥。之前觉得再买车一定买个动力好的,带T的是省油 ,但是加油得加9598的,保养也高出几百省的这点油钱一算账差不多。南朝鲜的不予考虑,承认早期的K5是很帅 ,改款后就平庸了,还有捷恩斯劳恩斯,国内基本看不见,也贵买不起 ,还有就是因为南朝鲜的车 。再说下国产,老婆现在开的就是国产小车,三菱的机器 ,很省油,现在也十万公里了,配置是高也好多小毛病 ,玻璃升降,每次降到最下面的时候咣的一下,总怕升不起来 ,仪表盘有时候不好使,出乱码,车门现在开关总是有吱吱的声。再说现在国产在十几万价位上专注suv ,外观配置都没啥说,但是油耗啊。 。。咱平头百姓不得不考虑这些,土豪可以无视。曾经同事朋友买车交流的时候,本人坚决鄙视日系 ,但有车之后,加上开过的车多了,还是日系经济省心 ,所以再换车就会考虑日系多一些,说日系皮薄我承认,但我觉得事故轻重与速度 ,还有发力方和受力方有直接关系 。还有选车最好选保有量多一些的车型,个性是有代价的,配件少 ,坏啥了基本得等,价格奇高,贬值率咂舌 ,让二手车贩子颤抖的个性车最好别买。当然经济条件允许了,二十万以上的车还是合资车选择多一些,以上是个人的经验很想法,轻喷。
前段时间有朋友家要换车来着 ,本来想换德系大众,不过一位开 汽车 维修的朋友给他提一个建议,那就是换成日系车 ,朋友还没买,不过已经冲着日系车去了,照维修店老板的话说就是 ,油耗低保养低,就算是坏了维修也省事多了 。
对于他而言,看到日系车韩系车进来 ,基本上不论什么牌子的来,他都觉得轻松愉快;美系车来,还可以;德系车来 ,觉得糟了真的有活干了;来一辆菲亚特或者路虎,我的上帝杀了我吧。
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日系车,如本田、丰田 、马自达再到雷克萨斯、讴歌等,打开盖子 ,以及在车底一看,什么东西都一目了然,什么都触手可及 ,而且标识明确,至少随便一个菜鸟都不会把变速箱的油塞当发动机的放掉,机油格和其它滤芯触手可及 ,一切都快捷方便。
而且更重要一点,日系车基本上是不漏油不漏水,除了极个别一两辆有十几二十年车龄的 ,他一年也就会遇到过一两次 。高端的日系车比如雷克萨斯就更友好了,除了你该碰到的地方其他都给你盖起来,放发动机油的时候 ,只要打开一小块很轻的手掌大的保护层,就可以放油塞了,而且人家往往连各种液体排出时的角度都考虑到了,不会碰到任何其他部件弄得到处飞溅。
除了有的人会有民族情结外 ,恐怕确实很难找到日本车有什么明显的缺点,中庸就是它最大的特点,所以有很多人去买。
不管日系车营销广告投入多和少 ,卖的大多是口碑,不是靠噱头,也没有过什么炒作。
日系车,接一句大碗里面的台词,开个日系车,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日系车,造车理念就是能省就省,日系车几宗罪
第一刹车优先系统在30万以下的车子都能不装就不装,后来不知道有没有改进,美国爆出这个问题后丰田,本田赔了不少钱 。
第二,车钢板普遍比国产车的薄,如果你看看奇瑞和比亚迪的车门和引擎盖,按一下,就知道比丰田,和雅阁的要厚重。
第三 德系车门一体成型,车底盘也是整体成型,而日系车拼接,电焊连接,造成日系车安全度大降,杭州雅阁车车底盘断裂,4人死伤,就是底盘焊接强度不够。整体断裂 。
第四,车电路系统普遍偷工减料,线束杂乱,电瓶没有超过60A的,都用35A小电瓶,而且有的车还没有点烟器,因为电瓶太小。
如果你还在考虑买日系车,还不如国产车的质量安全。
发动机稳定性世界排名!
第一名本田 ,第二名丰田,第三名奔驰,第四名沃尔沃 ,第五名捷豹,第六名雷克萨斯,第七名菲亚特 ,第八名福特,第九命日产,第十名路虎 。不懂得或者不承认都是喷子或者装逼货!
想开到报废不用维修的就从这些品牌根据自己喜好和经济实力选择!
想修车修到怀疑人生的一定要买大众神车,尤其是带 T 和 DSG ! 10 万公里一大关 ,当祖宗伺候着能勉强给你坚持到 20 万公里,没办法,中国人惯坏了!神车的口碑停留在开不坏老款普桑捷达桑塔纳上 ,神车在吃老本儿!缸筒活塞节气门前后平面轴承都对不起观众!新款没法和老款相比较!其实谁说了都不算,维修厂的数据说了算,问问认识的关系比较好的维修师傅他修那个品牌的发动机最多甚至学徒娃都会修的 ,哪个品牌发动机维修最熟练,你就应该明白哪个品牌不能买,神车绝对中枪!
人们对日本车的印象 ,大多不是对日本车的直观感受,而是看到日本车之前脑海里已经有一个观念,省油 ,但省油的原因就是皮薄馅烂车子轻。只能说不考虑撞击速度和撞击角度还有谁撞谁,就说被撞的比较严重的车无疑是耍流氓。那些所谓把别人停着的车撞成渣而自己没什么事的奔驰宝马等等 。如果你看了视频,就知道,他当时速度起码150KM/H以上。这种速度如果换成他在前面停着 ,后面来一辆和他价格相当的日系(比如那个把马自达2撞成粉碎的宝马)GS450之类的以150KM/H的速度开来,一样能把那宝马撞成一箱车。再说,车子是拿来开的 ,不是拿来撞的 。之前我也在奔驰4S做了4年的机电维修,见过太多惨状。不要以为车好就为所欲为,很多拖回来的奔驰车门打开能让你一天吃不下饭。遵守规矩 ,文明驾驶,安全出行,道路更加畅通 ,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抛开皮薄皮厚论,很多人还觉得日本车轻,高速不稳 。简单的例子 ,F1赛车,600多公斤,只有普通车的一半重,300多的速度为什么这么稳。实际上很多人说的稳不稳大多是指高速时遇到侧风 ,乱流影响车身的姿态。而车子稳不稳全靠底盘调校和空气动力设计 。高速的时候靠的是下压力而不是重力。之前我们在高速路上试G63,跑到200KM/H的时候,是感觉很稳 ,毕竟G63有3吨多,完全不受气流影响,遇到路面不平也能靠车重抵消。但只要遇到弯道 ,方向盘稍微动一下,巨大的惯性就让车辆往外侧滑 。而测试SL55跑车的时候,完全是两个概念 ,200KM/H过弯相当轻松,刹车也很清晰。而日系车,开朋友的EVO10的时候 ,也是如此,这个1.4吨的小家伙风阻系数数据上来说不算优秀,但高速过弯稳的惊人,主要归功于底盘设计。
最后说说发动机 。
(500马力S140SX)
(2000马力EVO9代)
我只想说一句 ,你那个拳头大小的涡轮是拿来做啥的?为什么日本车舍不得上涡轮?家用车用不着,很多人也知道,日本国内马力限制在280匹内 ,普通自吸发动机足以应对日常需求。涡轮一般用在Kcar和改装车上,而且要用就用好的,不会用个小号涡轮上个1.5bar死撑。而且日本和美国的排放测试标准 ,对于小排量+涡轮来说,完全是噩梦,随机负荷分配会使小排量+涡轮的发动机可能刚刚进入涡轮介入点马上又减少发动机转速 。使厂商无法针对其某个区域的值进行调校从而作弊 ,使测试的时候纸面数据相当可观。比如说,一个2.0自吸和一个1.5T在一个500米就经历拥堵,缓堵 ,畅通,拥堵,通畅,缓堵的路段 ,可能从油耗来说,2.0自吸要高点,但从排放来说 ,1.5T的不完全燃烧物绝对比自吸多。排的少,但排的不好,和一个排的多 ,但排的好。
再说,普通家用车,在乎的是什么 ,经久耐用故障少是第一步,配置丰富油耗低是第二步,动力操控是在满足前面基础上量力而为的 。作为一个代步工具 ,不要当赛车开,你把街道当赛道的时候,也可以低头看看油耗表,绝对会让你更感刺激。
说这么多 ,可能有人会说,我是日系的托,专黑德系。那么我这么说 ,不管奔驰还是宝马,保时捷还是大众或者现在死而复生的宝沃,作为 汽车 先驱都经营了几十年上百年的品牌 ,车辆品质,技术创新,还是对世界 汽车 文化的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
只是现在 汽车 市场竞争太过激烈 ,很多人却忽略了 汽车 的本质。说了这么多,日系车好不好,如你题目所问 ,为什么师傅会推荐你买日系,在他的角度,修车无数,日系车可以说是故障最易排除的车系了 ,因为他觉得好修,所以推荐你买,免得你在车辆维护方面花太多的精力和钱财。朋友为什么很多推荐你买德系 ,因为他们消费者看来德系是质量的保证,而且品牌档次更高 。而我看来,什么车系不重要 ,主要是你喜欢什么。
先说下,我自己家就有两台本田,一天8.5代思域 ,一台思铭。而我堂叔家还有一台讴歌TL和一台讴歌MDX,讴歌是本田旗下的豪华品牌 。
由此你知道我是否同意你的观点了。
一、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设置一个前提 ,抛开狭隘的民族情绪。
由于日本曾经侵略过中国,所以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铭记 历史 仇恨,这一点我当然赞同!而如果中日开战,我也原意上战场保家卫国 ,但是别忘了现在是和平年代,发展经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才是我们当下的主要任务 ,因此在谈论产品的时候请不带带上有色眼镜,我们就谈产品本身 。
二 、日系车好在哪?
我之前曾在大型 汽车 销售与维修服务集团工作过,我们总工程师有一句话非常经典:“妈的看见日系车来就不想搭理他们 ,每次都只换个机油机滤就走了,找不出啥毛病挣他钱。最后可碰到一个要修车的,但是因为配件便宜 ,又挣不到啥钱。还是喜欢奔驰宝马,来了都多少有点毛病,随便一修几千上万。”
我们这个大师傅的话很有代表性 ,它说了日系车的优点:
1、质量稳固 。
以我的8.5代思域来说,开了6年,就换过发动机减震块、轮胎 、雨刷、压力轴承等部件,减震块、轮胎、雨刷都是橡胶件 ,时间长了老化了,压力轴承算是个机械部件,一个550块 ,其他都是正常的保养,一次也没有修过。
另外,日系车漏油等小毛病也要少于德系车美国车。
2 、维修保养便宜 。
8.5代思域加半合成机油就行 ,4S店也就370块钱,如果你去外面做,170就够了。换个空滤、空调滤也就30块钱。
如果不幸有别的机械部件坏了 ,其维修成本也不太是太贵,但是这个部件的价格与通用、福特 、大众等品牌同级车型相比,基本都差不多 ,但是你要注意,日系车坏的几率更低,所以整体维修费用要比别的品牌便宜 。
此外,日系车还有下面几个优点。
3、省油
这个不用多说了吧?日本二战后很穷 ,因此生产 汽车 的时候非常在意油耗,他们会想办法从发动机技术跟变速箱上考虑省油的问题。例如讴歌TL的3.5版本有6个气缸,在低功耗的情况下 ,发动机会自动关闭3个气缸,只用3个气缸工作,你说省油不?
为什么欧美车不这样做?
第一人家是发达国家 ,还喜欢柴油车,油钱便宜 。第二,他们多大平原与大支路 ,交通条件好, 汽车 跑的快,频繁启停少 ,同样的发动机在这种路况本身油耗就低一些。
4、省油钱
这个意思是说,日系车能吃粗粮,例如在甘肃等山区地区也非常多的丰田普拉多和陆地巡洋舰,这些几十万的大号SUV甚至加90号汽油都能愉快的跑 ,而德系30万的车,都得95号汽油伺候着,每顿还得配上燃油宝等添加剂 ,加个92弄不好都油路阻塞,或是发动机故障。
5 、空间设计更好
在车内空间的利用率上,日本人挺下功夫 ,会设置很多储物空间放手机放钱包等等,德系或者欧美厂商,有时候会追求设计感与逼格 ,因此不会降低身板给你弄个洞放东西 。
三、日系车这么好怎么不上天?
说了这么多,日系车感觉要上天啊,都是神车?
1、国内以讹传讹 ,喜欢说日系车轻,所以不安全。
但是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你自己去看看同级别车型的重量再说。
2 、日系车在底盘上要比德系弱一些。
德国人搞了百年的 汽车 ,在底盘上积累了很多经验 ,因而他们的底盘质感更好一些,但是这个对于家用车来说,意义不大 。
3、品牌影响力不行。
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宾利劳斯莱斯法拉利兰博基尼...说了一大堆 ,貌似没有日本车啥事。
这是 历史 和低于原因造成的,这些品牌成立时间早,拥有动辄百年的 历史 ,在全球有着很高的品牌影响力,而日系品牌大多都是二战后才慢慢出现,因此不容易受认可 。
特别是在欧洲 ,日系车和美国车几乎没啥存在感,跑的都是德国法国品牌。
不过在美国和中国,大部分普通家庭还是会买日系车作为家用车 ,原因就是上述12345。
驾龄16年,开过11年出租车,行驶里程150万+,把两辆全新的大众捷达车开到报废为止 ,中间没有出过大的车祸,一直在8000公里正常保养,第一辆开到50万公里的时候换了变速箱 ,因为烧机油,发动机只在70万公里的时候做了一次大保养;第二辆差不多也是这个情况,一般都是8000公里做保养 ,5万公里换变速箱油,8万公里换自归皮带,没有人为的车祸 ,一辆车子看到100万公里左右……所以不管是大众车,还是日系车,主要如果是正常的开 ,都不会有大问题,很多问题其实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比如车祸引起的后遗症,没有正常的维修保养;车无好车 ,人无完人,虽然从经济角度来说,日本车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稳定性大众的也不差;但我们买车基本上为家用,综合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比方说舒适性 ,稳定性,性价比和配置等等!但我自己个人用车买车直接pass掉日系车,因为我更看重 情感 因素和情怀 ,所以我第一辆车是比亚迪L3的CVT版本,确切的说,车子不咋地 ,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国产车确确实实在进步,目前正考虑换车,我想会在VV7和领克01之间做个选择!
俺的卡罗拉,闽DE235?维修记录:目前里程200900公里 115000公里 换波箱油+工时费共125元 。 125000公里 换万力轮胎两个398元 126000公里 换前刹车片+工时费共125元。 190000公里 换后刹车片+工时费115元。 每一万公里 京东自买金嘉护机油+机油格+工时费合计190元 。 自换三次空气滤芯共75元。 自换三次空调滤芯共105元。 如有夸张 ,天打雷轰 。
你好!我们来自90年代 盘点90年代最棒的汽车内饰
迈凯轮F1
就像法拉利F40一样,迈凯轮F1也是汽车性能的巅峰。
然而,与F40不同的是 ,迈凯轮F1可以容纳三个人,包括一名坐在中间的高个子车手。
驾驶员周围有一些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即使中央碳纤维座椅很薄,也依然很舒适 。
司机可以在驾驶室顶部放置一些可调踏板 ,帮助他们获得理想的驾驶位置。F1甚至有令人惊讶的充足的行李空间,尽管F1在长途旅行中会因发动机的热量而过热。
丰田Supra
标志性的第四代丰田Supra主要以其传奇的2JZ-GTE发动机而闻名 。
1000马力的故事还会继续存在,但我们不会忘记 ,这款车在其他地方也会有不错的表现。它不仅是公路和赛道上的优秀跑车,而且内饰也非常棒。
丰田和宝马在打造新款Supra的时候忘记了什么,就像Mk IV Supra的内饰一样 。它的仪表盘区域很特别 ,可以弯成中控台,把手动挡杆放到合适的位置。我们看新Supra的内饰,确实缺少前辈的感觉。
大众高尔夫Mk2 GTI
早期的大众高尔夫GTI车型虽然性能出色,但其出色的内饰也为其树立了行业标杆 。
当然这里最特别的是类似高尔夫的杠杠 ,不过92年的GTI座椅图案也很漂亮,车内使用的材料在当时都是一流的。
现在,如果你有幸坐上一辆状况良好的Mk2 GTI ,车内按钮的松紧程度会让你完全无法想象它的年龄。在90年代生产的所有高尔夫运动车型中,噪音被大多数车主抱怨 。
大众高尔夫Mk2 GTI的车内布局合理,驾驶者可以轻松触及一切 ,布局完美,所有按钮都易于操控。
雷克萨斯LS 400
当雷克萨斯将LS 400投放市场时,它彻底改变了豪华车市场。结果显示 ,日系车甚至可以和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德系品牌媲美。
雷克萨斯在研发LS 400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包括全新的4.0升V8发动机,可输出250马力 。它以其钟表般的可靠性而闻名 ,但真正的亮点在内部。
现在看起来并不特别,但是用料一流,精致得不可思议。雷克萨斯LS 400还通过电动座椅位置记忆和电动腰部支撑、电动头枕升降 、电动方向盘调节等一系列新功能震惊世界 。
梅赛德斯·奔驰CLK GTR
奔驰CLKTR的内饰非常接近90年代的赛车座舱,因为是为FIA GT锦标赛设计的。
但与赛车不同的是 ,它采用了柔软的皮革材料和Alcantara麂皮材料进行装饰,如果你喜欢,它还可以配备空调。
在20世纪90年代 ,可能会有更时尚的汽车内饰,但梅赛德斯-奔驰CLK GTR感觉就像坐在一辆舒适的赛车里 。独一无二的赛车悬挂是当年任何一款车都无法比拟的。其实最重要的是,它是一辆可以合法上路行驶的赛车!
梅赛德斯·奔驰S级
第一代S级车在1972年告诉了世界豪华车的标准 ,每一代新车的内饰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W140配备双层隔音玻璃、自动行李箱盖和电动吸合门、带防夹功能的电动车窗、发动机熄火后可利用余热取暖的空调系统 。
它甚至可以为乘客提供上下区空调。W140的一切都经过精心设计,包括皮革和令人难以置信的舒适座椅。
劳斯莱斯Silver Spur II
1993年,Mark III取代了劳斯莱斯Silver Spur II 。我喜欢它是因为它的价格在目前的海外二手车市场确实很有吸引力。
当然 ,你需要负担得起的保养费,但作为回报,你会以这个价格得到最豪华的汽车。
车内亮点包括厚厚的真皮座椅 、门板、仪表盘和中控台 ,以及折叠在前排座椅后面的小桌子,这些都是由珍贵的木材制成的。
令人惊讶的是,照片中这辆1990年制造的劳斯莱斯,出厂时在头枕位置装有电视屏幕!
丰田世纪
1997年 ,丰田在日本市场推出了世纪,这是该车系列的第二代产品 。它的更新换代速度很慢,直到2018年才出现第三代产品 ,是手工制作豪华车中的标杆。
内饰(包括座椅)的内衬是羊毛而不是皮革,因为羊毛具有防水隔热功能,有人走动时不会发出吱吱声。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决策都是为了获得安静舒适的乘坐环境 。
它的后座是你想要的位置 ,虽然驾驶员可以和手工制作的仪表盘互动,驾驶它感受漂浮在路上的舒适感觉。
但是在后面,你会得到一把可以半躺的椅子 ,这不像是在汽车后座,更像是家里的客厅。
宝马850CSi
如果你想买一辆能在90年代旅行的轿跑,你可能会想到当时辉煌的宝马旗舰850Ci 。
如果你对驾驶有很高的需求 ,那么更稀有的CSi车型可能会更讨喜。由于其独特的运动属性,CSi车型在很多细节上借鉴了一级方程式赛车。
从技术上来说,宝马850CSi不是M型车,但它的V12发动机是由宝马M部门调校的 ,可以产生375马力和550牛·米的扭矩 。原厂标配六速手动变速箱和限滑差速器。
宝马850CSi的内饰几乎使用了90年代豪华车所包含的所有元素。座椅覆盖着厚厚的纳帕皮革,仪表板用紫杉硬木装饰 。
对于电子产品,当时的宝马可以说是把所有的高级驾驶辅助功能都塞到了这款车上 ,后备箱有多碟CD转换器磁带立体声高级音响。
这辆车的所有功能还有一个按钮,与驾驶员成一定角度,操作起来极其方便。
从1990年开始 ,正式进入90年代。那段时间摇滚乐队占据了广播时段,《综艺大观》在CCTV1首次开播,说唱音乐发展成为一种合法的音乐风格 ,中国第一家麦当劳开业,既宽松又舒适的牛仔裤出现,日本任天堂游戏公司成立 ,互联网上的Facebook还尚未出现 。
更妙的是,随着汽车制造商学会了如何应对环境法规,更新的技术让汽车拥有了更强的动力,轻量化 ,操控性以及小排量发动机技术,和稳定的涡轮增压技术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90年代被认为是汽车工业的巅峰时期。
当涉及到内饰时,大体与如今的汽车大相近同 ,不过那时候所有人都必须转动点火钥匙才能启动汽车 。
在那个年代真皮内饰意味着所有都是真实的动物皮革,加热座椅是真正少见的豪华功能。
无论你是怀着崇敬,怀旧或者哪种心情来看那个年代 ,请跟随我的视角一同回顾90代的那些经典的汽车内饰,可以说这些是我认为90年代最棒的汽车内饰。
迈凯轮F1
就像法拉利F40一样,迈凯轮F1也是汽车性能的巅峰之作 。
不过 ,与F40不同,迈凯轮F1可以容纳三个人,其中包括一个坐在中间的高个子驾驶员。驾驶员周围有一些接近人体工程学的设计 ,即使中央碳纤维座椅很薄,但仍然很舒适。
驾驶员可以在驾驶室顶部放一些可调节的踏板,以帮助获得理?想的驾驶位置 。F1甚至有令人惊讶的充裕行李空间,尽管由于发动机的热量 ,F1会在长途行驶中整体过热。
丰田Supra
标志性的第四代丰田Supra主要以其传奇的2JZ-GTE发动机而闻名。
1000马力的故事将继续存在,但我们是不会忘记这台汽车再去其它地方也是表现出色 。它不仅是公路和赛道上性能卓越的跑车,而且内饰也很棒。
丰田和宝马在建造新Supra时忘记了什么 ,就像Mk?IV?Supra的内饰一样。它的仪表板区域很特别,该区域可以弯曲成中控台,并将手动变速杆恰好放在正确的位置。当我们看新Supra的内部时 ,它真的缺乏前辈的这种感觉 。
大众高尔夫Mk2?GTI
早期的大众高尔夫GTI车型尽管性能卓越,但出色的内饰也为它树立了行业标杆。
当然,这里最特别的要数类似高尔夫球的档杆 ,但是1992年的GTI座椅花纹也是很漂亮的,而且车内所有使用的材料都是当时一流的。
现在如果你有幸坐进一台车况良好的Mk2?GTI中,车内按键的紧实感会让你完全想象不出它的车龄 ,在90年代所生产的所有高尔夫运动版车型中,噪音被大多数车主所抱怨 。
大众高尔夫Mk2?GTI的车内布局合理,驾驶员可以轻松够到所有东西,并且布局完美 ,所有按键也便于操控。
雷克萨斯LS?400
当雷克萨斯将LS?400投放市场时,它彻底改变了豪华轿车市场。结果表明,日本汽车甚至可以和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德国品牌一样好 。
雷克萨斯(Lexus)为开发LS?400投入了大量资金 ,其中包括全新的4.0升V8发动机,可输出250匹最大马力。它以类似发条的可靠性而闻名,但真正的亮点却是在内部。
现在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但是材料是一流的,而且令人难以置信的精致 。雷克萨斯LS?400还通过电动座椅位置记忆和电动腰部支撑,电动头枕升降 ,电动方向盘调校这一些列新功能震惊了世界。
梅赛德斯·奔驰CLK?GTR
梅赛德斯·奔驰CLK?GTR的内部与1990年代的赛车座舱非常接近,这是因为它是为FIA?GT?Championship赛车而设计的。
但是,与赛车不同 ,它采用皮革软式材质装饰,并搭配Alcantara翻毛皮材质,如果你愿意的话他还可以选装空调 。
在90年代,也许会有更时尚的汽车内饰 ,但奔驰CLK?GTR的感觉就像坐在舒适的赛车中一样,独特的赛车悬架是同年任何车无法比拟的,其实最重要的是 ,这是一台可以合法在路上行驶的赛车!
梅赛德斯·奔驰S级
第一代S级轿车于1972年告诉了世界豪华车的标准,而每一代新车的内饰都向前迈了一大步。
W140配备了双层隔音玻璃,自动行李箱盖和电吸车门 ,具有防夹手功能的电动车窗以及可在发动机关闭后利用剩余热量,保持温暖的空调系统。
它甚至可以为乘客提供上下分区空调。W140的一切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包括皮革和令人难以置信的舒适座椅 。
劳斯莱斯Silver?Spur?II
Mark?III在1993年取代了劳斯莱斯Silver?Spur?II ,我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目前在海外二手车市场它的价格真极具诱惑力。
当然,你需要负担得起的维修费用 ,但作为回报,你会得到一辆这个价位最豪华的汽车。
车内亮点包括厚实的皮质座椅,门板,仪表板和中控台 ,以及前排座椅后面折叠的小桌板,这些都是珍贵的木材所制作 。
令人吃惊的是,照片中这台1990年制造生产的劳斯莱斯 ,在出厂时头枕位置就选装有电视屏幕!
丰田世纪
1997年,日本市场上丰田推出了?Century(世纪)这是该车系的第二代产品。它的更新换代速度很慢,直到?2018年第三代产品才出现 ,它是手工制作豪华汽车中的标杆。
内饰(包括座椅)衬有羊毛而不是皮革,因为羊毛具有防水,防热的功能 ,并且在有人移动时不会发出吱吱声 。在设计过程中做出的每个决定都是为了获得一个安静舒适的乘坐环境。
它的后座是你想要的位置,尽管驾驶员可以与手工制作的仪表板进行交互并且驾驶它可以感受到那种在路面上漂浮的舒适感觉。
但是在后面,你会得到一个可半躺的椅子 ,那种感觉不像是在汽车的后排,更像是家里的客厅 。
宝马850CSi
如果你想在90年代购买一台可以旅行的轿跑车,你可能会想到当时辉煌的宝马旗舰850Ci。
如果你对驾驶有着很高的需求,那么更加稀有的CSi车型可能更讨得欢心 ,CSi车型因为其独特的运动属性,很多细节的地方借鉴了一级方程式赛车。
从技术上讲,宝马850CSi并不是M型车 ,但它的V12发动机是由BMW?M部门调校,可产生375马力和550牛·米的扭矩,原厂标配六速手动变速箱和限滑差速器 。
宝马?850CSi的车身内部运用了90年代豪华车包含的几乎所有元素。座椅覆盖着厚实的纳帕真皮 ,仪表板则用紫杉硬木装饰。
对于电子产品,当时宝马可谓把当时自身所有的先进驾驶辅助功能塞进这台车里,而后备箱中带有多盘CD转换器的磁带立体声高级音响。还有一个就是这台车所有功能的按钮 ,它们都与驾驶员成一定角度,操作极其方便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关于“浅谈一下高尔夫GTI和Model S的体验对比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悦琳花]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zlan/202508-957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悦琳花”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浅谈一下高尔夫GTI和Model S的体验对比”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浅谈一下高尔夫GTI和Model S的体验对比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
文章不错《浅谈一下高尔夫GTI和Model S的体验对比》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