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乐烽前沙似雪的全诗

网上有关“回乐烽前沙似雪的全诗”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回乐烽前沙似雪的全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回乐烽前沙似雪出自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以下为诗文全文: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的这首诗,是一首抒发戍边将士乡情的作品 ,这类题材,唐人描绘极多,所以想写好并不容易 ,但是李益却写得很有特色,将感情蕴藏在景物之中,含蓄多情 ,让人一读便印象深刻 。这是诗人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诗歌通过描写诗人夜上受降城的所见 、所闻、所感,表现了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两句写诗人登城时所见到的月下景色。诗人登上受降城观望景色,远方的回乐烽前是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 ,沙子像积雪一样洁白且带有寒意。在近处 ,月光笼罩着受降城,皎洁的夜色像秋霜一样,同样是洁白而带有寒意的 。诗人运用“沙似雪”和“月如霜”两个比喻 ,以渲染征人心境的凄凉。受降城的氛围空寂而凄凉,诗人感受到自己身处边塞的孤寂和凄惨,触发思乡的情愫 ,为下文抒情作好了铺垫。

《夜上受降城闻笛》表现手法:渲染 。以景结情,通过闻笛这一情景侧面来表现。

《塞上听吹笛》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有机地联系起来 ,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 、委婉动人的画卷 。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文: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

翻译: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七绝 。

全文: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 ,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 、铺垫 。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

扩展资料: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举目远眺 ,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 。近看 ,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 ” ,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 ”。

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 ,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从全诗来看 ,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 。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 ,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 。

关于“回乐烽前沙似雪的全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又荷]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zlan/202508-8962.html

(11)
又荷的头像又荷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又荷的头像
    又荷 2025年08月06日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又荷”

  • 又荷
    又荷 2025年08月0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回乐烽前沙似雪的全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回乐烽前沙似雪的全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回乐烽前沙...

  • 又荷
    用户080607 2025年08月06日

    文章不错《回乐烽前沙似雪的全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