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白平衡色温调节时使用光圈优先为什么照相都是三张而驱动显示单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白平衡色温调节时使用光圈优先为什么照相都是三张而驱动显示单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单镜头反光式取景照相机,(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 ,缩写为SLR camera)又称作单反相机 。它是指用单镜头并通过此镜头反光取景的相机。所谓“单镜头 ”是指摄影曝光光路和取景光路共用一个镜头,不像旁轴相机或者双反相机那样取景光路有独立镜头。“反光”是指相机内一块平面反光镜将两个光路分开:取景时反光镜落下,将镜头的光线反射到五棱镜 ,再到取景窗;拍摄时反光镜快速抬起,光线可以照射到胶片或感光元件CMOS或CCD上 。
单方相机的操作模式
1 、AUTO(全自动模式)
这是最省事的拍摄模式。你只要取景、对焦、按下快门即可拍照。至于白平衡 、快门、光圈、ISO值等都交给照相机自动处理 。在此种模式下,由于参数设置的不精确,导致成像很一般 ,毫无特色可言。
2 、P(程序自动曝光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让相机自动设置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与AUTO模式相同。如果不能取得正确曝光,液晶显示屏上的快门速度与光圈值便会以红色显示。这时可以手动调节许多参数 。
例如在曝光不正确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开启闪光灯、手动更改ISO值、改变测光方式、进行曝光补偿等方式使图像正确曝光。还可以通过白平衡的设置以表现更真实的图像色彩。
要知道,照片效果(如黑白)和连拍模式在AUTO模式下是不能调节的 。
3 、Tv(快门优先拍摄模式)
在快门优先模式下,先设置快门速度 ,相机会自动选择合适的光圈值。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捕捉移动主体的瞬间图像。较慢的快门速度则会营造流动的效果,在拍摄夜景的时候也经常会用到 。
在快门速度设置好后,半按快门 ,在对焦过程中如果发现光圈值显示为红色,表示图像曝光不正确。这时需要更改快门速度值,直至光圈值显示为白色为止。这是因为光圈值也是有一定范围的 。
4、Av(光圈优先拍摄模式)
光圈优先 ,即事先设置好所需要的光圈大小,数码相机会根据拍摄条件自动调节其它参数。利用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控制景深的大小。选择较低的光圈值(开大光圈),景深变小 ,使背景柔和 。选择较高的光圈值(缩小光圈),景深变大,使整个前景和背景都清晰。
如果快门速度在液晶显示屏上以红色显示 ,即表示图像曝光不正确需要更改光圈值,直至快门速度以白色显示为止。
5、M(全手动拍摄模式)
此模式需要我们以手动方式调节快门与光圈的参数,没有相当功底的摄影经验是难以正确曝光的。但在此种模式下学摄影是进步最快的 。
自动曝光功能会根据所选择的测光方式自动计算标准曝光量。半按快门按钮时 ,液晶显示屏上会出现标准曝光及所选曝光的差值,如果其差值超过正负2级,“-2” 、“+2 ”会以红色显示。这时必须修改快门或光圈的值 ,直至曝光正确为止 。
6、人像拍摄模式
如果想使拍得的主体清晰而背景模糊,可使用此模式。要获得背景逐渐柔和的最佳效果,在构图时把拍摄主体身体的上半部分尽量占满取景器或液晶显示屏。将变焦倍率设置为最大则效果更明显 。
7、风景模式
在此种模式下进行拍摄 ,光圈和快门值都比较适中,能让人物和风景都成像清晰。
8 、夜景拍摄模式
这
种模式也叫“慢速快门闪光同步模式”,最适合于拍摄包含前景人物的夜景照片。相机会用较慢的快门速度配合闪光灯闪光来拍摄,使主体和背景都得到合适的曝
光 。为了防止照片模糊 ,一定要使用三脚架,以保持机身的平稳,保证有足够的曝光和画质。另外 ,在闪光灯闪了以后,人物不能马上移动,否则会使图像模糊。如
果只是拍摄夜景 ,就不要使用闪光灯 。因为闪光灯的有效距离比较短,很容易忽略掉主体后面的景物。
9、高速快门拍摄模式
此模式用于拍摄快速移动的物体,例如抓拍水滴或运动的物体。
10、慢速快门拍摄模式
此模式用于拍摄移动主体 ,使其模糊显示,用以制造柔和效果,如溪水 、河流等。
11、SCN(特殊场景模式)
有植物、雪景 、海滩、焰火、潜水、室内这六种模式供选择 。
12 、全景图拍摄模式
此模式主要用于风景拍摄。它可以把拍摄的若干个画面合并为全景图像。
为画面构图时 ,要使各相连的画面重叠30%至50%,并把垂直误差限制在图像高度的10%以内 。
当
拍摄完第一幅图像后,相机的液晶屏上会保留第一幅图像,允许再构图拍摄第二幅图像。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完成全景图像的拍摄。为了获得最好的效果 ,一般采用水
平移动(旋转)相机来拍摄连续图像 。当然,三角架是不可少的。在拍摄时不可改变焦距,否则会造成相临的画面变形而无法连接。
要创建全景图像 ,需要在计算机上进行拼接 。可使用随机附送的PhotoStitch软件来进行。
13、摄像模式
此模式可以拍摄有声短片,以AVI格式记录,最高分辨率为640x480。因为存储卡的容量有限 ,所以只能意思意思,体验一下拍摄动态图像的快乐 。
从一般专业操控的角度以你看尼康相机为例来讲主要用的就是P、S(佳能是TV) 、A(佳能是AV)、M这四种模式。而A(AV)、M这两种模式我相信是大多数摄影爱好者使用的模式,在A(AV)模式中 ,使用者只要根据景深的需要随时控制光圈的大小,而快门值相机会根据测光随时调整,如果快门值低于安全快门的时候(镜头焦距的倒数)就要提高ISO感光度了(ISO越高快门产生的噪点越大) ,当然如果光线太暗的时候还需要三脚架固定相机。而M模式就根据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想法灵活操控相机了,当然还是通过调整光圈 、ISO,在保证快门速度的情况下拍摄。
单反相机还有一个白平衡控制图像的色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白平衡 。首先我们假设这样一个场景 ,在该场景中有一只白炽灯光源,白炽灯的色温在3200K左右,它发出的光线中含有红色和橙色的成分较
多 ,同时在该场景中还有一张白纸,它能把照射到其上面的光线全部反射出去,所以白纸对外会呈现出红橙色 ,但是我们的眼睛在看这张白纸时它仍然会是白色而不
是红橙色,这是由于我们的眼睛在生理上具有很强的视觉补偿性,它能够使用青绿补色进行补偿 ,使得白纸在白炽灯的照射下仍然是白色,这就是白平衡。那么人眼
的这种色温补偿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就要从人眼的结构说起。从生理结构上看 ,人眼大致由角膜、前房、虹膜 、晶状体、玻璃体与视网膜组成 。
当人眼在观察景物时,来自景物的光线,通过角膜、房水 、瞳孔、晶状体、玻璃体,到底视网膜处 ,视网膜的视细胞受到光刺激,转换为神经冲动,再经由视神经传
导到各视觉中枢 ,直至大脑的视觉皮层,使人产生视觉。其中视网膜是产生视觉的关键,在视网膜上密布着视觉细胞 ,主要由锥形细胞与柱形细胞两大类组成,柱形
细胞不辨色,但对弱光敏感 ,锥形细胞可分辨颜色、感受强光,对弱光不敏感,它由感红R(700~600nm) 、绿G(600~500nm)、蓝
B(500~400nm)色光的三种细胞组成。我们知道白色是一种消色 ,黑白灰都是消色,它们对光源光谱成分不是有选择的吸收和反射,而是等量吸收和等量
反射各种光谱成分 。当对各种光谱成分全部吸收时,物体的表面看上去就是黑色;等量吸收一部分 ,等量反射一部分的表面是灰色;反射绝大部分,而吸收极小部分
是白色,此时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白色反射了所有色光。在我们假设的场景下 ,由于白炽灯的光线中红色、橙色成分较多,而使白纸对外呈现出红橙色,为了使白纸
呈现出原来的白色 ,我们的眼睛需要自动增加蓝光 、与绿光的数量,从而使它反射出的红、绿、蓝光的数量相等,这样才能还原出白纸原来的白色 ,这个色光补充的
数量就是白平衡的校正系数。在这种白炽灯的照射下,如果白色物体的白色得到准确的还原,那么通过使用确定好的白平衡校正系数 ,其他物体的颜色都会得到准确
的还原 、再现 。
我们知道,任何相机都是对人眼睛的模仿,单反相机也不例外。为了模拟人眼中的感红、感绿与感蓝细胞,在设计相机的成像部件CMOS时在其前方设置了拜耳滤镜 ,这种滤镜由很多红、绿 、蓝的方格组成,每个方格对应CMOS上的一个感光二极管(也叫像素),当光线经过拜耳滤镜时 ,
透过红色方格的光线会变成红色光,经过绿色的方格的光线会变成绿色光,经过蓝色方格的光线会变成蓝色光 ,这样光线就会被分解为红、绿、蓝三种色光,并分别
被CMOS上的感光二极管记录,最后转换为电信号保存起来。从色光的记录过程来看 ,每个感光二极管都只能记录红绿蓝三种颜色中的一种,但我们知道在最终形
成的图像中每个像素都是由红R 、绿G、蓝B三种颜色组成的,那相机是如何从实际像素(相机CMOS上的感光二极管)上的单色到图像像素上的三色转换的呢?
这个转换过程是靠相机内置在相机中的某种算法实现的 ,不同相机的算法有所不同,所以相机拍出的彩色照片其实是相机靠内置的算法从CMOS上相邻的红、绿、
蓝三种像素推算出来的 。同人眼睛一样,相机在记录红 、绿、蓝三种颜色时,也要考虑白平衡的问题 ,在相机内部设置有白平衡调节机构。在大部分相机中,进入白
平衡菜单,会看到有多种白平衡设置选项 ,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自动白平衡,这是一种相机自动设置白平衡的方式 ,另一类是内置的一些常用白平衡,如
日光、阴影 、阴天、钨丝灯、荧光灯等,在相应的拍摄场合下选择相应的选项即可 ,还有一类是自定义白平衡,它允许用户通过拍摄一个基准的白色物体或直接输入
色温来设置白平衡。相机的自动白平衡由相机内置的色温测量系统自动测出景物的色温,而后自动控制相机以求获得正确的色彩还原 ,自动白平衡的实质是把与“景
物照明光源相对光谱功率分布”相同的光线补偿为视觉中性,亮度高为白色,亮度中为灰色,亮度低为黑色。在自定义白平衡时 ,既可以通过拍摄基准白色物体的方
式确定白平衡,也可以直接手动输入色温值,当输入色温值时 ,相机就把输入的这一色温作为白光,若拍摄场合中实际的照明光源低于该色温,那么拍得照片就会偏
暖 ,高于该色温值拍摄的照片就会偏冷 。当把相机的白平衡直接设置为照明光源的色温值时,该场景中的白色物体在拍摄后的照片中就如实地被表现为原有的白色,
这样场景中的其他物体的色彩将都会得到准确的还原表现。假设我们的拍摄场景中使用的光源色温为5500K ,那么当把相机的色温也设置为5500K时,拍摄
场景中的所有物体的色彩都会得到如实地表现,若把相机的色温设置为6500K ,那么相机就把6500K作为白色,由于实际光源色温为5500K,小于
6500K,所以拍摄出的照片画面中红 、橙色光成分较多 ,整个画面偏暖。相反,若把相机的色温设置为3500K,那么相机就把3500K作为白色 ,实际光
源色温5500K大于3500K,这样拍出的照片中含蓝、青色光成分较多,整个画面就偏冷 。在前面色温的讲解中 ,我们提到过随着光源色温由低逐渐升高,所
呈现出的颜色也将依次由暗红逐渐变红、再逐渐变橙 、变黄,而后又逐渐变白 ,最后再逐渐变蓝。但在相机中设置色温时,色温值设置得越大,照片越偏暖 ,越小,
照片越偏冷,好像与色温的规律相反,其实从上面我们举的例子中你就能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它并没有违背色温变化与颜色的对应规律。
关于色温与白平衡总结一下:
第一,在某个拍摄场景中,只有白色物体固有的白色在照片中得到如实地再现 ,其他物体的颜色都会得到真实再现 。
第二,同一白色物体在不同色温光源的照射下所呈现出的颜色是不同的(此处指呈现出的颜色,并非指人眼看到的颜色) ,在高色温光源之下,由于光源辐射出的光
线中含有的蓝、青色光成分相对较多,所以白色物体所反射的蓝、青色光的比例较多 ,致使白色物体客观上呈现出青蓝色,整体色调偏冷;而在色温较低的光源的照
射下,由于从光源辐射出的光线中含有红 、橙色光成分较多 ,所以白色物体所反射的红、橙色光的比例较多,使白色物体客观上呈现出红橙色,整体色调偏暖。为了
使白色物体在不同色温下仍然表现为本身固有的白色,就需要对相机接收的红、绿、蓝色光信号的比例重新进行调整 ,这就是相机的白平衡设置。
第三,在通过输入色温值设置相机的白平衡时,只有输入的色温值与实际光源的色温值一致时 ,整个场景中的物体的色彩才会得到真实地还原 、再现 。若输入的色温值高于实际光源的色温值,拍得的照片将偏暖;若输入的色温值低于实际光源色温值,拍得的照片色调将偏冷。
最后 ,准确地设置白平衡,只是用来帮助你准确、真实地还原被摄物体的固有色彩,有些时候需要我们这样做 ,比如拍摄服装、产品等照片时,而有时候拍摄又需要
我们故意地设置“错误 ”的白平衡,以在照片中营造出某种氛围 ,满足艺术表现的需要。究竟设置什么样的白平衡,是由拍摄需要决定的,但不管怎样,理解相机白
平衡的设置原理 ,将帮你快速地掌握白平衡的使用方法,拍出符合需要的照片来 。当然如果你嫌麻烦的话这个只要使用RAW拍摄就不成问题了,后期再软件里面可以随时调整。(RAW文件是未经处理 、也未经压缩的格式。是一种记录了数码相机传感器的原始信息 ,同时记录了由相机拍摄所产生的一些原数据(如ISO的设置、快门速度、光圈值 、白平衡等)的文件。
RAW是一种专业摄影师常用的格式,因为它能保存本地拍摄数据信息,让用户能大幅度对照片进行后期设计 ,如调整白平衡、曝光程度、颜色对比等设定,也特
别适合新手补救拍摄失败的照片,而且无论在后期制作上有什么改动 ,相片也能无损地回复到最初状态,不怕因意外储存而损失照片 。
RAW还有一个好处,可以通过软件可以修正镜头的失光 、变形等。)
照相机镜头为什么有一层膜
问题一:单反相机的 快门速度怎么调? 可用快门优先模式或光圈优先模式 ,照相无非就是光圈与快门的关系,大光圈快门速度就快,快门慢光圈就小。
问题二:佳能650D单反相机实时显示拍摄,怎么调节快门速度啊! M档和TⅤ档 ,直接转动拔盘调整快门(快门按纽后面那个) 。
问题三:单反相机的光圈和快门怎么设置 您好!摄影是一门美学艺术,对于拍摄方式与效果我们需要多多尝试就可以了。如果手头有此款型号的说明书多看几遍也会有很多提升。下面几点相互学习一下,希望能够帮到您
一、感光度ISO :
在传统胶卷相机上ISO代表感光速度的标准 ,在数码相机中ISO定义和胶卷相同,代表着CCD或者CMOS感光元件的感光速度,ISO数值越高就说明该感光材料的感光能力越强 。ISO的计算公式为S=0.8/H(S感光度 ,H为曝光量)。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感光度越高,对曝光量的要求就越少。ISO 200的胶卷的感光速度是ISO 100的两倍 ,换句话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ISO 200胶卷所需要的曝光时间是ISO 100胶卷的一半 。在数码相机内,通过调节等效感光度的大小 ,可以改变光源多少和亮度的数值。因此,感光度也成了间接控制亮度的数值。
在传统135胶卷相机中,等效感光值是相机底片对光线反应的敏感程度测量值,通常以ISO 数码表示 ,数码越大表示感旋光性越强,常用的表示方法有ISO 100 、400 、1000等,一般而言 , 感光度越高,底片的颗粒越粗,放大后的效果较差 ,而数码相机为也套用此ISO值来标示测光系统所采用的曝光,基准ISO越低,所需曝光量越高 。
传统照相机本身是无感光度可言的 ,因为感光度只是感光材料在一定的曝光、显影、测试条件下对于辐射能感应程度的定量标志。使用过传统相机的人,都知道胶卷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感光度―――通俗一点就是衡量胶卷需要多少光线才能完成准确曝光的数值。我们在照相机商店买的100、200 、400的胶卷,数字表示的就是感光度。感光度一般用ISO值表示 ,这个数值增大,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也增,这样就可以在不同的光线进行拍摄 。像ISO100的胶卷最适合在阳光灿烂的户外进行拍摄,而ISO400的胶卷则可以在室内或清晨、黄昏等光线较弱的环境下拍摄。
但是 ,由于照相机与普通照相机不同,他的感光器件是使用了CCD或者CMOS,对曝光多少也就有相应要求 ,也就有感光灵敏度高低的问题。这也就相当于胶片具有一定的感光度一样,数码相机厂家为了方便数码相机使用者理解,一般将数码相机的CCD的感光度(或对光线的灵敏度)等效转换为传统胶卷的感光度值 ,因而数字照相机也就有了“相当感光度”的说法 。
用通常衡量胶片感光度高低的眼光来看,目前数字照相机感光度分布在中、高速的范围,最低的为ISO50 ,最高的为ISO6400,多数在ISO100左右。对某些数字照相机来说,感光度是单一的 ,加之CCD的感光宽容度很小,因而限制了它们的在光线过强或过弱条件下的使用效果。另外一些数字照相机相当感光度有一定的范围,但即使在所允许范围内,将感光度设置得高或低 ,拍摄效果亦有所区别,平时拍摄应将它置于最佳感光度上这一档上 。和传统相机一样,低ISO值适合营造清晰 、柔和的 ,而高的ISO值却可以补偿灯光不足的环境。
在光线不足时,闪光灯的使用是必然的。但是,在一些场合下 ,例如展览馆或者表演会,不允许或不方便使用闪光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ISO值来增加照片的亮度 。数码相机ISO值的可调性 ,使得我们有时仅可通过调高ISO值、增加曝光补偿等办法,减少闪光灯的使用次数。调高ISO值可以增加光亮度,但是也可能增加照片的噪点。
二、光圈:
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我们平时所说的光圈值F2.8 、F8、F16等是光圈“系数”,是相对光圈 ,并非光圈的物理孔径,与光圈的物理孔......>>
问题四:单反70d怎么调快门速度 EOS 70D是佳能的上一代中档单反,机身上有两个拨轮 ,一个是在快门后边,一个是在后背上屏幕旁边。在A档或P档就不用操心了,在TV档就是速度优先模式和M档手动模式 ,前拨轮是控制快门速度的。
问题五:佳能550d的单反相机怎么调快门速度 M档下如何调快门速度光圈和ISO,直接转动控制转盘就可以调整快门速度,按住液晶屏右上角那Av按钮的同时转动转盘就是调光圈大小 ,控制转盘边上有个ISO按钮,按一下然后用机背的方向键选择ISO,选好后按方向键中间的SET按钮确定
佳能550D单反相机、拍摄技巧
买来新相机无论是老手还是新手都应当仔细阅读一遍说明书 ,然后再拿起相机亲自操作拍摄几天,然后回过头来再看一遍说明书,然后再拍几天,再看一遍说明书 ,一般至少要看三遍吧.......第五次看说明书的时候还能从中学到新东西。因为说明书里有些内容在你没有实际拍摄经验的情况下是看不懂的,所以说明书一定要多看,说明书是最好的教材 。
1 如何正确暴光
先把相机拍摄模式调到M档 ,也就是全手动档。(如果不明白如何调到M档就看一下说明书,以后就不再说明了,看不懂的地方就翻说明书) ,有人说M档不实用操作麻烦,新手不容易掌握,但我觉得M档更适合新手学习 ,因为M档需要手动调圈和快门更容易让新手快速的掌握光圈和快门的关系以及对成像的影响。反正我拍照只要不是很紧急的情况下拍摄都是M档的 。
要想用M档拍照先要知道如何调光圈和快门,从液晶屏上看横排最上方有三个数据,最左边的是快门速度 ,中间是光劝大小,右边是ISO感光度值。正常在光线不是很暗的情况下我们拍照都要把ISO值设成一百,如果光线很暗又不想开闪光灯的话可以适当调高。然后光圈和速度怎么调这个是不固定的,要看你所在的环境光线和你要拍摄的物体 。别急 ,一步步来……
说一下M档下如何调快门速度光圈和ISO,直接转动控制转盘就可以调整快门速度,按住液晶屏右上角那Av按钮的同时转动转盘就是调光圈大小 ,控制转盘边上有个ISO按钮,按一下然后用机背的方向键选择ISO,选好后按方向键中间的SET按钮确定。
知道怎么调以后我们就要实战演练了 ,先找个布娃娃或别的差不多的东西或是家里的任意一样摆设,先拿它练起。这时候你要拿媳妇练估计容易给你媳妇练出拍照恐惧症~正常情况下18-55IS镜头最佳成像光圈是8 。先把光圈设成8再说。这时候的设置是光圈8,ISO100。设置好后把眼睛贴近取景窗 ,然后瞄准被摄体,半按快门,听到嘀一声响表示对焦完成就可以拍摄了 ,
在取景器里我们能看到下方有这样一排发绿光的数字和标尺,先说一下这分别是什么意思,最左边的是速度,画面中是1/125秒 ,第二个是光圈8,中间的标尺就是测试暴光度的,右边的是ISO100 ,我们注意观察这个暴光度标尺下面有一个小竖条,这个条的位置有时候偏左,有时候偏右 ,有时候在中间 。偏左说明暴光不足,这时候拍出来的照片会发黑,偏右说明暴光过度 ,这时候拍出来的照片会发亮,只有在正中间的时候拍摄才是最合适的,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这只是个参考,因为测光模式不同和你的对焦点都会对这有一定影响,但咱先不管它。这时候如果你的测光尺的浮标正好在中间那么你就可以直接拍摄了,如果在右边那么你就需要把速度调快 ,调成1/160 1/200 1/250 1/320 1/400直到标尺到正中间为止,但需要注意的是别太快了,如果你是拍静止不动的物体(包括风景静止的人物体)那就别调太快 ,如果到了1/500还是偏右那说明你现在正在一个阳光充足光线非常良好的环境下拍摄,这时候你就把速度停在1/500秒这然后去调整光圈把光圈调小些,把光圈调小就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大的意思。然后一直缩小直至测光尺浮标到中间为止 ,如果你光圈调到22了还是偏右那么你还是再继续调速度吧。 。。另外问下你是......>>
问题六:尼康d7000怎么设置快门速度 左手把转盘放到S,
右手拨快门前面拨轮,
看见屏场的数字变化,
就是快门速度在变化。
问题七:请问单反怎么调节快门速度(具体操作) 同一品牌的不同型号的单反操作都不一样 ,你最好说明你用的什么品牌什么型号的机器 。
例如尼康单反,入门级的D3000与D5000系列,有曝光模式盘 ,当曝光模式设置在快门先决S或手动曝光M档位时,可以调节快门速度,利用指令拨轮即可调整。对于D300/D700这类没有曝光模式盘的准专业机型,先要设定曝光模式到S或M ,再利用指令拨轮调整快门速度。
又如佳能单反,如5D2,将曝光模式盘设置在快门先决TV或手动曝光M时 ,调节快门钮后方的拨轮即可调整快门速度 。可参看说明书90页。
问题八:单反相机如何调快门速度 要拍夜景流光要把快门速度调慢,需要长时间曝光才会拍出那种效果,单反机都有快门优先模式 ,一般在转盘上为TV或者S,可以手动选择快门速度,或者用B门 ,根据自己想要的效果自己控制快门龚度。要拍这种照片一般需要三脚架和快门线,快门速度慢了稍微抖动就会糊片 。
问题九:佳能600D单反相机怎么调快门速度? 把档位调到M 、Av,显示屏会有一堆数据 ,其中显示1/n(n是4000以内任意数)并且两边都有箭头指向的那个参数就是快门速度了,按DISP键把调节位置切换到这个参数上就可以进行调节了。
照相机镜头为什么有一层膜
照相机镜头为什么有一层膜?随着科技的发达,照相机、手机等成了人们记录生活的一个媒介,但是很多摄影爱好者仍然喜欢用照相机拍照摄影 ,记录生活,但是很多人都没有发现照相机镜头有一层膜,那么照相机镜头为什么有一层膜?
照相机镜头为什么有一层膜1照相机镜头为什么有一层膜?
早在19世纪末期 ,照相机发明没多久,科学家泰勒无意中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他用照相机拍照,结果发现用脏镜头拍出来的照片反而更清晰 ,效果更好 。不过,他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
40年以后,这一现象引起了另一位科学家鲍尔的注意。他进行了研究 ,并且拍了许多张照片。结果,鲍尔发现了这样一个秘密:在镜头上加一层膜,反光性虽然差了 ,看上去镜头不很光亮,但实际上却大大地增加了透光性 。在镜头上涂了一层薄膜,从薄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反射出来的某种颜色的光就有可能互相抵消。在反射的光中,就没有这种颜色的光了 ,那么这种颜色的光躲到哪儿去了呢?原来它们都透过薄膜钻入镜头中去了,所以透过镜头薄膜的这种颜色的光的亮度就被加强了。
从此以后,人们在制造照相机的时候 ,往往在照相机的镜头上镀上层紫色物质,使得拍出来的照片更加清晰、更有层次,效果更佳 。当然 ,这层物质的加工在技术上的要求是很高的。
照相机镜头为什么是紫色的?
因为镜头上镀了一层膜,人的眼睛对绿光比较敏感,所以膜的作用是通过光的干涉原理来增加绿光的透过 ,减少其能量损失。然而因为光的波长频率都不一样,所以这层膜无法减少其他光的能量的损失,所以镜头看起来是有紫光和红光的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根据拍摄要求,现在照相机镜头也有其他颜色的镀膜 。
如何看镜头镀膜有没有损坏?
众所周知,照相机镜头的镀膜很容易被损伤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镜头的镀膜有没有损坏呢?推荐两种很简单的方法。
办法1:对着太阳(或者强光源),使用较小光圈(F8或者以下)进行拍摄 ,看画面中的镜头眩光的形状是否规则。如果有,就可能是镀膜的磨损 。
办法2:取下镜头,让镜头正面斜对着光源 ,此时镜头镜片组上会出现或绿 、或紫、或橙、或红的色彩,这就是镀膜。看看这颜色里有没有空缺、色彩较淡 、不完整的地方,也是镀膜的磨损处。
照相机镜头的分类
镜头的型号和种类很多 ,镜头的基本种类分为:变焦镜头、定焦镜头 。
变焦镜头: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换焦距、从而得到不同宽窄的视场角,不同大小的影象和不同景物范围的照相机镜头。
定焦镜头:是指只有一个固定焦距的镜头,只有一个焦段 ,或者说只有一个视野。
按焦段来分,分为广角镜头 、标准镜头、长焦镜头。
标准镜头:用视角来划分,镜头视角从40度到55度之间,均为标准镜头 。
广角镜头:焦距长度小于底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称为广角镜头。
长焦镜头:也称为远摄镜头 ,这类镜头的焦距比较长,要比底片的对角线大得多,可以把远处的景物拍得较大而得此名。
鱼眼镜头:鱼眼镜头是一种焦距为16mm或更短的并且视角接近或等于180度的镜头 。
微距镜头:是一种用作微距摄影的特殊镜头 ,主要用于拍摄十分细微的物体,如花卉及昆虫等。
移轴镜头:相机不动,但是镜头可以上下、左右动。
照相机镜头是什么透镜?
相机的镜头并非只有凸透镜或者凹透镜那么简单 ,照相机镜头即有凸透镜也有凹透镜,是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组合 。总体合成的效果是凸透镜。凸透镜可以将实物影像汇聚到镜片另一侧形成实像,使胶片 、或电子感光元件曝光 ,而凹面镜不行。
照相机镜头为什么那么贵?
俗话说“单反毁三代”,如果你是摄影爱好者,你一定知道好的照相机镜头的价格是超级贵的 ,入门级别的大几千,稍贵一点就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照相机镜头为什么那么贵?
1 、镜头的原材料玻璃就很贵
不同于一般的玻璃加工,精密的光学仪器 ,不止镜头,玻璃中的很多的元素控制很严格,从而提高的制作成本 。玻璃的研磨的成本是很高的 ,毕竟精密的研磨机床价格昂贵。
2、照相机镜头镀膜贵
镀膜,现代光学仪器都是使用多层镀膜的,设备同样杠杠的贵 ,技术都是专利。萤石由氟化钙结晶形成,光学特征是低折射率和低色散,可大幅度改善色像差 。但纯天然的萤石体积很小 ,无法用于单反相机镜头。于是,佳能就研发确立了萤石的人工结晶技术,并且成功运用于镜头中。不过就算人工萤石造价也很贵 ,所以佳能开发出了UD镜片,两片UD镜片可相当于约一片萤石镜片的.效果。后来超级UD(超级超低色散)镜片开发成功,一片超级UD镜片可提供相当于约两片UD镜片的效果,乍一看 ,超级UD镜片的效果,就可以媲美达到萤石镜片的性能 。
3、镜头设计成本高
镜头的设计不是随便就画张图纸做出来的,需要经过计算曲度是多少 、玻璃产生怎样的折射 ,怎么叠,距离多少,产生什么成像等等 ,这些计算即使现在全部用电脑来完成,人力的投入也是很大的。一个镜头的结构设计费用都高达百万元,这些设计不可能去抄袭模仿 ,人家都会申请专利。
4、产量小
一款价格上万元的镜头设计出来,销量一般是不高的,比如宾得、索尼销售数量基本上万个就比较好了 ,佳能、尼康这种牛一些的牌子卖到十几万个就很厉害了 。越稀有的镜头,卖的越少,平摊设计 、生产、流通中的成本的能力就越低,价格就越高。
5、驱动类
除了光学结构 ,在EF镜头中还有很多电子技术。比如IS影像稳定器 、环形USM马达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实现图像稳定以及快速对焦而开发的技术 。现代镜头中大多都采用的是“模块化 ”设计,有些甚至可以直接靠计算机模拟。这已经大大缩减了镜头的设计与制造成本。
照相机镜头怎么擦?
一旦照相机镜头脏了就会很麻烦 ,因为如果擦拭方法不正确,就会损坏镜头镀膜,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擦拭照相机镜头的正确方法 。
1、带上防静电手套 ,尽量在无尘的环境中进行清洁工作。首先用气吹吹净镜头表面的灰尘。
2、去除表面灰尘之后,先用镜头布将相机外部整体擦拭干净,之后使用尖头清洁棉棒沾取少量清洁液轻轻擦拭各个小角落 。清洁液不要蘸取过多 ,以免多余的清洁液流入相机内部。如果棉棒已经明显变脏,换用一根新的棉棒继续清洁。
3 、如果用吹气球无法清洁掉镜头表面的灰尘,我们还可以尝试使用软刷清洁镜头 ,一般的话就可以取出灰尘等脏东西,而对于顽固一些的污渍,例如指痕等,我们就要使用麂皮、镜头清洗布或镜头纸配合镜头清洗液来进行清洁了。在擦洗时 ,注意不要用力挤压镜头表面,因为镜头表面覆盖有一层易受损的涂层,很容易因为用力清洁而被擦去 。
4、使用镜头笔前务必保证吹净镜头表面 ,确保没有任何灰尘颗粒,再竖直轻压镜头笔从镜头中间顺时针向外赶,一次后注意吹去镜头表面脱落的镜头碳粉 ,再观察效果,再擦再吹!反复4-5次镜头就应该光亮如新啦!行家说过任何擦镜头的行为都是伤害镜头镀膜的!镜头笔虽是比较安全的工具,您也要小心使用。
5 、用镜头清洗液去除顽固污渍(慎用)
关于是否采用镜头清洗液清洁镜头的争论很多 ,有些劣质的杂牌清洗液也确实会对镜头造成损伤,所以我们建议如果单纯使用麂皮等工具可以清洗掉镜头上的顽固污渍,那么就可以不必使用清洗液 ,万不得已使用时也一定要注意使用的量不宜过多,而且不要把清洗液沾到镜头之外的地方,因为有的清洗液的成分是丙酮,很容易使黑色的镜头边缘掉色 ,严重的还会使镜头周围变形,切记切记!镜头有油污或指纹,吹、刷都无效 ,就要用极柔软的洁净棉签儿(或揩镜纸)沾上一点镜头水轻轻擦拭。不推荐使用镜头清洁液,清洁液经常使用,会洗去镀膜 。另一方面 ,清洁液在晾干时不可避免的还会再沾上污物。
再次强调,不论手法多么小心翼翼,使用镜头水擦拭对镜头镀膜总会有损害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擦拭。
6、建议每次清洁镜头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0秒,过长时间的擦拭会造成镜头不必要的损伤 。
照相机镜头为什么有一层膜2照相机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一款设备,他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使用底片记录影像的设备 ,是用于摄影的光学器械。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记录影像的设备,它们都具备照相机的特征,比如医学成像设备 、天文观测设备等。
被摄景物反射出的光线通过照相镜头(摄景物镜)和控制曝光量的快门聚焦后,被摄景物在暗箱内的感光材料上形成潜像 ,经冲洗处理(即显影、定影)构成永久性的影像,这种技术称为摄影术,分为一般照相与专业摄像 。
那么照相机镜头为什么会有一层膜?
原来它们都透过薄膜钻人镜头中去了 ,所以透过镜头的这种颜色的光就被加强了。从此以后,人们在制造照相机的时候,往往在照照相机镜头 相机的镜头上镀上紫色的薄膜 ,使得拍出来的照片更加清晰、更有层次,效果更佳。当然,这层薄膜的加工在技术上的要求是很高的 。
关于“白平衡色温调节时使用光圈优先为什么照相都是三张而驱动显示单拍”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紫文]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zlan/202508-825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紫文”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白平衡色温调节时使用光圈优先为什么照相都是三张而驱动显示单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白平衡色温调节时使用光圈优先为什么照相都是三张而驱动显示单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
文章不错《白平衡色温调节时使用光圈优先为什么照相都是三张而驱动显示单拍》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