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关于外星人的书籍”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关于外星人的书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外星人是人类对假象中的地球以外类人生命的统称。
古今中外一直有关于外星人的遐想 ,但现今人类还无法实际探查是否有外星人存在,虽然一直以来,很多人声称自己见证外星人造访地球 ,甚至与自己发生接触,但是大多数学者专家相信,人类与外星人所谓不同程度的接触,其实都是心理作用 ,人类发现“外星人 ”的机会很小,即使发现有外星人的存在,也几乎很难与它们发生任何接触。
相关书籍:
1. 前世今生——16堂生死启蒙课(连续96周登上美国畅销书排行榜 ,台湾金石堂网络书店畅销书冠军,名列亚马逊网络书店畅销书排行榜前列,译成数十种文字)
内容简介:
1980年 ,27岁的凯瑟琳莫名焦虑、恐惧,生活一团糟 。无奈之下,她求助于著名心理医生布莱恩?魏斯。
魏斯花了18个月做传统心理治疗 ,想减轻凯瑟琳的症状。一无所获时,他尝试用催眠疗法 。在一连串的催眠治疗状态下,凯瑟琳记起引发她症状的“前世”记忆。
公元前1863年 ,她是一个18岁的金发女孩阿朗达。后来,洪水淹没了乡村,她溺死在洪流中。
公元1756年,她是西班牙妓女露伊莎 。
19世纪 ,她是美国维吉尼亚州的奴隶艾比。
二战时,他是德国飞行员艾力克,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最后在战争中丧生。
这些都是凯瑟琳的前世,而她的症状似乎也是这些前世“业障”的结果 。
令人震惊的是,催眠状态下的凯瑟琳会向魏斯转达一些高度进化的“大师们 ”的讯息——有关生与死 、爱与希望、信心与善意、德行与罪愆等。每一次催眠 ,都仿佛一堂堂生死启蒙课。
2. 黑暗任务:NASA不可告人的秘密(揭开月球与火星的惊天秘密)
内容简介:
年复一年,一震惊世人的证据被不断地发现,它们挑战着早已建立的地球生命起源论 ,并用这些证据向我们证明,一个更为先进的地外文明曾在我们的星球上居住过 。
带有革命意义的《地球编年史》丛书的第一部,它提供的不可反驳的证据 ,强烈地证明了那颗“谜之行星”—一尼此鲁的存在。它告诉我们,其上的宇航员为什么要在数个时代之前来到地球,并通过他们的形象造人。
超越30年一丝不苟的探索,《第十二个天体》将《创世纪》中大洪水 、巴别塔以及娶人类女儿为妻的纳菲力姆的故事 ,视作事实而非神话那样进行研究 。通过将《圣经》故事与苏美尔、巴比伦泥板文献汇总,它挑战着现存的地球和人类的起源观,并向人类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历史和史前观。
3. 水晶头骨之谜(一部被译成30余种语言 ,全球发行总销量突破100,000,000册的最伟大的考古学全程鉴证实录)
内容简介:
在美洲的土著人中,一直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中讲述,他们的祖先在世上留下了十三块和真人头骨一般大小的会说话、能唱歌的水晶头骨 。他们坚定地相信着 ,这些祖先留下的头骨中蕴含着有关人类起源 、发展和死亡的重要信息,甚至还能帮助人类解决许许多多未解之谜。
根据传说中的记载,当人类终有一天把这十三块水晶头骨全部发现 ,并且聚集到一起的时候,这些神奇的头骨将会为人类破解那些被深藏的秘密……
最初的时候,作者也仅仅把这个传说当成了一个神奇的故事 ,并没有在意。直到20世纪初,当真的有一颗水晶头骨在古玛雅废墟中被发现以后,他们才忽然开始相信,也许真的存在这样神奇的头骨。而当另外几块头骨陆续被发现 ,他们意识到了这个事件的价值,于是立刻开始着手调查此事 。
在逐步深入的调查过程中,本书作者发现了有关水晶头骨越来越多的奇异现象 ,为了解开这些科学无法解释的事件的真相,他们不得不从水晶头骨被发现的地方开始从头调查。调查过程中,他们拜访了各式各样的人物 ,其中包括巫师、巫医、UFO专家、科学家 、考古学家和神秘学家等等……
4.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你就是外星人!你身上就有外星基因,你的祖先 ,来自遥远的宇宙深处)
内容简介:
50万年前,一支名为“藏象生命体”的外星生物来到地球,它们发现这里是茫茫宇宙中罕有的生命天堂;这个星球的陆地、海洋、天空 ,充满着美丽 、丰富、不可思议的生命。它们决定留下来 。
时至今日,这些外星生命仍然寄生在我们的身体里,它们是我们的共生体,它们是经络与灵魂的混合体 ,它们让人类对宇宙深处的秘密有着神秘的感知——为什么星相学中的28星宿,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的命运?为什么当我们静静地仰望星空的时候,可以感到灵魂安静下来?为什么这个星球上 ,除了人类,没有任何动物,会仰望一无所有的星空?其实 ,仰望星空的,并不是我们人类自己,而是我们身体里的外星人 ,它们在仰望自己宇宙深处遥远的故乡。
这一切的秘密,一直埋藏在那些不知作者的远古经典里,《山海经》里暗示了这一点 ,《奥义经》中有所提及,最为翔实的,则是《黄帝内经》。
本书通过对《黄帝内经》抽丝剥茧般的分析,递给你一把打开生命神秘之门的钥匙:你就是外星人!你身上就有外星基因 ,你的祖先,来自遥远的宇宙深处 。
5. 人其实有两条命:梦到底预言什么(六年梦学研究,本书将让每个人掌握解梦法则)
内容简介:
2007年出版的美国《科学周刊》上有一篇关于做梦研究的最新报告 ,报告的作者华盛顿神经科学研究院和马里兰州博才斯达国家卫生研究所的合作小组通过一台高性能神经断层摄像仪为十来个接受实验的人进行测试,发现他们在有梦睡眠阶段大脑皮层的这个特定区域的血液循环异常加快,研究人员们由此发现 ,大脑中负责看梦中景象和看外部视觉景象的视觉神经系统原来是各自独立存在的。
6. 飞蛇与龙:人类爬虫祖先的故事──为什么我们是龙的传人(在这里读懂蜴蜥人的真相!)
飞蛇与龙---那些来自远古的外星爬虫类高智能生物光临地球,建立了美索不达米亚、埃及 、印度和中国的文明。这些龙蛇异族究竟是何方神圣,本书对众多最重要的历史之谜做出了回答 。
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 ,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连。这一门学科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 ”的问题,但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犯罪心理学家也可以做为证人 ,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 。精神病学亦有处理到一部分的犯罪行为。根据犯罪心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说,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x0d\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犯罪主体的心理包括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机理、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怎样对犯罪心理结构施加影响和加以教育改造等 。简单地说,它只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x0d\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的心理学问题;还包括有犯罪倾向(即尚未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的心理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心理;还包括被害者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 、审讯心理、审判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等等。简单地说 ,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学部分,即被认为是司法心理学的有关内容 。\x0d\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研究范围颇广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确定:\x0d\⑴把什么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具体说来,有以下5种人的心理和行为:\x0d\①犯罪人,这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x0d\②一般违法人 ,指实施了违反刑法,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 ,不认为是犯罪的行为和违反治安法规的行为而又为治安部门所处理的人\x0d\③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x0d\④揭露与惩罚犯罪的有关人员,这主要是指司法部门人员,这方面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办案质量\x0d\⑤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和监狱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何 ,直接影响到罪犯犯罪心理矫治的成效。\x0d\⑵研究哪些课题 。犯罪心理学(广义的)研究课题十分广泛,\x0d\①犯罪心理结构\x0d\②犯罪心理结构成因\x0d\③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x0d\④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x0d\⑤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x0d\⑥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如个体犯罪的心理预防,犯罪侦查心理和审讯、审判心理以及罪犯矫治等问题)以及其它有关课题。 [编辑本段]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1.建立假设。通过观察如果对未知现象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发生了疑问 ,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原理进行尝试性或假设性的推测,也就是提出问题 。\x0d\2.搜集资料。建立假设后,进一步的工作就是根据事实资料验证假设。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 、调查法、问卷法、个案追踪法等 。\x0d\3.分析资料。采用适当的方法将搜集到的原始资料加以整理 、分类 ,是指系统化和简约化。\x0d\4.做出结论。即验证假设的过程,确定假设的正确与否 。 [编辑本段]犯罪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1.犯罪心理学既是一门交叉性学科,也是一门边缘性学科\x0d\2.犯罪心理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x0d\3.犯罪心理学是一门或然性学科 [编辑本段]研究犯罪心理学的目的 1.为发展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做出贡献\x0d\2.为预防和惩治犯罪以及矫治罪犯的实践服务。 [编辑本段]犯罪心理学常用的方法 1.观察法\x0d\2.调查法\x0d\3.实验法\x0d\4.心理测验法\x0d\5.案例分析法\x0d\6.经验总结法\x0d\7.数量统计分析法 [编辑本段]犯罪心理学的历史 犯罪心理学一词最早出现于1790年德国人明希编写的《犯罪心理学在刑法制度中的影响》;而最早以犯罪心理学为书名的著作是1792年德国人绍曼编写的《犯罪心理学论》。\x0d\18世纪末、19世纪初形成了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第一个活跃期 。\x0d\在龙勃罗梭实证研究的带动下,19世纪末出现了犯罪心理学的第二个活跃期。\x0d\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x0d\犯罪心理学或称为罪犯侧写,起源于1940年代时,当时的美国战略情报局要求精神病学家威廉·兰格侧写阿道夫·希特勒的心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英国的精神病学家利昂内尔·哈瓦特在英国皇家空军中工作,侧写了一串纳粹的高阶战犯可能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以期能由一群被俘的士兵和飞行员中找出他们。\x0d\19世纪后期的欧洲,生产力迅速发展 ,从而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新兴的学科,如人类学 、人体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同时 ,由于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犯罪率急剧上升 。因此,具体提示犯罪行为原因 、心理机制、犯罪者的人格特征 ,从而提供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途径,就成了当时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这种情况下,犯罪心理学逐渐形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 \x0d\1872年 ,德国精神病学家K.埃宾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犯罪心理学为书名的著作《犯罪心理学纲要》 。这本著作主要从精神病态的角度研究犯罪人。1889年,奥地利的检察官和犯罪学家H.格罗斯出版了《犯罪心理学》一书,着重研究犯罪者的人格。这两本专著的问世 ,标志了犯罪心理学的诞生。\x0d\1950年代时,美国精神病学家布鲁塞尔精确地侧写了恐怖份子攻击纽约的不寻常心理状态 。\x0d\最快速的发展出现在联邦调查局在匡堤科开了联邦调查局学院之后,此一学院导致了全国研究暴力罪行中心和暴力犯罪执导系统的建立。其原初的想法是想建立一个可以找出许多无解的重大犯罪之间关连性的系统。\x0d\在英国,大卫·康特博士是于1980年代中期指导警方侦探侦办已犯下一连串重大攻击行为的罪犯的一位先驱 ,但康特博士看到了“罪犯侧写”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做为一个心理学家的主观、个人看法之下 。他和一位同事创立了“调查心理学”这一词,并且开始尝试以他们认为较科学的观点来逼进此一主题。 [编辑本段]犯罪心理学在中国 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对犯罪心理的探讨却由来已久。我国古代的史书上早就有探讨犯罪心理问题的记载 。公元前11世纪 ,周公旦就曾对犯罪的心理原因、犯罪动机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关于人性善恶的论战,其实就是对犯罪心理形成原因的探讨。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 、“羞恶 ”、“是非”之心 ,有些人之所以干坏事,是因为受环境的影响 。他说:“富岁,子弟多赖;凶岁 ,子弟多暴。”荀子则认为,人生来就有“好利 ”、“疾恶” 、“好声色”的不良本性,只有“师法 ” ,即进行遵守礼义法度的教育,才不会作恶。西汉初期,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说,认为“圣人”天生性善;“斗筲之徒 ”天生性恶;“中民”则既可为恶 ,也可为善,关键在于对其是否进行教化和以刑罚威胁 。可见,我国历史上许多政治思想家和学者已有关于犯罪心理的精辟见解 ,只是未能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 \x0d\犯罪心理学在我国的传播比欧美国家晚。尽管我国历史上早就有关于犯罪思想的探讨,其历史比欧洲早得多,内容也更为丰富 ,但一直未能形成一门系统的独立学科。本世纪30年代前后,西方的犯罪心理学开始传入中国 。当时我国有一些学者翻译出版了一批西方犯罪心理学著作,也有学者撰写出版了自己的犯罪心理学著作。同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一样 ,从30年代到40年代,犯罪心理学在我国缓慢地发展着。建国以后,由于受前苏联的影响 ,一度曾将心理学视为伪科学,50-70年代中期,犯罪心理学一直没有得以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直到70年代末 ,犯罪心理学才与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一样开始复苏,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我国许多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法学工作者 、青少年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犯罪心理研究,翻译出版和撰写出版了几十种犯罪心理学教材和专著 ,以及不计其数的研究报告和论文。开设犯罪心理学课程的学校从1979年的几所政法院校发展到全国各地的几百所院校 。犯罪心理学成为心理学各门支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 [编辑本段]犯罪心理学的发展 本世纪以来,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学者逐渐增多,许多心理学家也加入了研究犯罪心理的行为。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S.弗洛伊德认为 ,性本能的冲动是犯罪的根本原因 。他指出,人的意识由本我、超我自我三个部分组成。本我代表与生俱来的欲望冲动,按“快乐原则”活动;超我代表社会道德标准 ,按“至善原则 ”活动;自我则对本我和超我进行协调,按“现实原则”活动。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由于自我对超我的依从力减弱,而趋向于本我的结果 。他还认为 ,成人犯罪是由于退化而使幼儿时期原始的、非道德的性冲动复活了起来。美国精神病学家W.希利和他的妻了A.F.布朗纳对少年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于1936年提出了“情绪障碍理论”。他们认为,违法犯罪行为是“不能得到满足的愿望与欲求的表现”。当年轻人的愿望和欲求长期得不满足,就会产生深刻的情绪问题 。长期存在不满情绪就会导致年轻人采用违法犯罪的方式求得代偿性的满足。 \x0d\美国犯罪学家E.H.萨瑟兰1939年在他所出版的《犯罪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不同接触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1)犯罪行为是由学习得来的 。(2)犯罪行为是通过与他人交往的过程而学得的。(3)犯罪行为主要是在与个人关系密切的群体中学习得到的。(4)犯罪行为的学习内容包括犯罪方法技巧 、动机、态度、理由等 。(5)在犯罪动机和内驱力的形成方面 ,主要是从人际接触中获得错误观念,即犯罪比不犯罪有利,使违法心理战胜守法心理。(6)犯罪学习的结果随接触频率 、时间长短、顺序、强度的不同而异。在犯罪多发区 ,由于同犯罪分子接触机会多,因此犯罪行为多是必然的 。 \x0d\德国精神病学家K.施奈德在1940年出版的《精神病质的人格》一书中,具体分析了各种异常人格与犯罪行为的联系。他发现易于导致犯罪的异常人格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意志薄弱型 ,这种人对外界的诱惑缺乏抵抗力,易受外人引诱而去犯罪。(2)情感缺乏型,这种人缺乏羞耻、怜悯 、同情、名誉感、良心等高尚情感 ,具有冷酷 、无耻的人格特征 。(3)爆发型,这种人稍受外界刺激,便会暴怒 ,用暴力手段攻击他人。(4)激奋型,这种人很容易激动兴奋,做事不谨慎、无耐心,很容易与人发生纠纷。(5)自我显示型 ,这种人有强烈的虚荣心,处处想表现自己,不顾场合和方法。(6)偏执型 ,这种人顽固地坚持违背社会规范的错误观点和信仰,并付之于行动 。(7)情绪易变型,这种人喜怒无常 ,情绪一日多变,难以捉摸。(8)软弱型,这种人缺乏人格的尊严 ,经受不了外界的压力,常违心地屈服于他人,做自己明知不该做的事情。(9)自卑型 ,这种人极度自卑,否定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经验,认为自己无法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只能依靠他人 ,或采取非法手段来谋生 。(10)忧郁型,这种人整日情绪低沉消极,遇到任何事情都看成是不利于自己的事 ,并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 [编辑本段]犯罪心理学的研究 1、对犯罪心理的生理基础研究。包括研究体型-性格与犯罪的关系,染色体变异-性格异常与犯罪的关系,内分泌失调-情绪障碍与犯罪的关系 ,脑电图紊乱-意识障碍与犯罪的关系,血型-人格类型与犯罪的关系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大量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美国犯罪心理学家提特斯说:“我们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只有依靠生物学家 、精神病学家、内分泌学家、脑电学家等的共同努力才能面目一新。”这位犯罪心理学家还指出:“社会应当承认,如果我们希望树立这样一种对待犯罪心理的态度 ,这种态度既有社会科学的根据,又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与当代最新的生理学 、医学科学、心理学的成就相结合 ,那么我们的犯罪心理学就能以崭新的姿态,在20世纪末之前出现” 。 \x0d\2、对犯罪者人格和人格变化的研究。许多犯罪心理学家致力于研究犯罪者特定的人格特征和这种人格特征的由来。他们将犯罪者人格的各个方面与未犯罪者进行系统比较,从而试图确定犯罪者的人格特征 。他们所指的人格内容很广泛,如雷蒙认为:“人格即是个人的全部 ,包括智慧 、性格、本能内驱力、情绪稳定性、态度 、兴趣、气质、社会性和个人的仪表,以及他的一般社会效能 ”。“它是一个对环境起调节作用的心理体系”。研究犯罪者人格问题的犯罪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人的犯罪心理发展到人格的改变,表明这个人的犯罪心理已经定型。要矫正这种心理定型了的人格 ,需要做极其精细 、复杂、长期的工作 。所以,对罪犯的人格变化的研究,是犯罪心理学上一个十分细微与深入的课题。日本犯罪心理学家出根淳还指出:“过去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只限于探讨人的犯罪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即是基于生理原因还是社会原因。所以 ,过去都集中于对犯罪心理的个人因素一社会因素的探索与讲座在犯罪人格论建立以后,犯罪心理学就出现了新的面貌 。这样,就在犯罪者的人格问题的讨论中开阔了犯罪心理的具体研究途径。” \x0d\3、对犯罪行为社会学习机制的研究。有些犯罪心理学家在50年代流行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的基础上提出 ,犯罪行为同其他一切社会行为一样,也是由学习而获得的 。他们致力于提示或阐明个体产生犯罪行为社会学习机制,提出了多种犯罪行为的学习理论 ,如埃森克的条件性回避反应理论,萨瑟兰的不同接触理论(亦称为分化性联结理论),伯杰斯等人所提出的犯罪行为操作性学习理论,A.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费尔德曼的完整学习理论等。 \x0d\4 、对产生犯罪心理的社会性缺陷的研究。有些犯罪心理学家认为,犯罪心理的产生要源主要在于犯罪者的社会性缺陷 。社会性缺陷不是个人所造成的,而是环境的产物。他们致力于研究造成社会性缺陷的环境因素 ,提出了种种形成犯罪者社会性缺陷的理论,例如美国的希利及其妻子提出了情绪障碍理论;雷克利斯提出遏制理论;米德等人提出社会标定理论;米勒等人提出亚文化理论;塔克和昆尼等人提出冲突理论;科恩提出对抗理论;克洛瓦德和奥林提出不同机会理论等。 \x0d\犯罪心理学在我国的传播比欧美国家晚 。尽管我国历史上早就有关于犯罪思想的探讨,其历史比欧洲早得多 ,内容也更为丰富,但一直未能形成一门系统的独立学科。本世纪30年代前后,西方的犯罪心理学开始传入中国。当时我国有一些学者翻译出版了一批西方犯罪心理学著作 ,也有学者撰写出版了自己的犯罪心理学著作。同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一样,从30年代到40年代,犯罪心理学在我国缓慢地发展着 。建国以后 ,由于受前苏联的影响,一度曾将心理学视为伪科学,50-70年代中期,犯罪心理学一直没有得以重视 ,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直到70年代末,犯罪心理学才与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一样开始复苏,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我国许多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法学工作者 、表少年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犯罪心理研究 ,翻译出版和撰写出版了几十种犯罪心理学教材和专著,以及不计其数的研究报告和论文 。开设犯罪心理学课程的学校从1979年的几所政法院校发展到全国各地的几百所院校。犯罪心理学成为心理学各门支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
关于“关于外星人的书籍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青蕾]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zlan/202508-1180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青蕾”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关于外星人的书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外星人的书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外星人是人类对假象...
文章不错《关于外星人的书籍》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