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三人行的节目形式

网上有关“锵锵三人行的节目形式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锵锵三人行的节目形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锵锵三人行》由凤凰卫视金牌主持人窦文涛主持,一起针对热门新闻事件进行研究 ,并各抒己见,但却又不属于追求问题答案的“正论”,而是“俗人闲话” ,一派“多少天下事 ,尽付笑谈中 ”,达至融汇信息传播,制造乐趣与辨析事理三大元素于一身的目的。看似“平衡一下”的“滑头话” ,其实是窦文涛引导嘉宾发表具个人色彩的大胆言论,有时又略显露骨(这也是该节目吸引一些人的原因吧),营造日常聊天的形态 、谈笑风生的气氛 ,力求谈话轻松、惹笑。节目秉承平民视角的清谈态度,深入透彻,具有特定的人文色彩和人文价值取向 。 ”

主持人与两位嘉宾宛如三友闲聚 ,企求回归即兴聊天本色, 坦诚相见,大胆言论。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以个性化的表达 ,关注时事资讯,传递民间话语,交流自由观点 ,呈现生活体验 ,不掩真实性情,分享聊天趣味。

窦文涛说: ”我只是个真正的实用主义者 。真正的实用主义者没有虚荣心,因为他知道那是虚的 ,很多东西要让我有实际的感受才行 。比方说像我们这种靠名气吃饭的人,连名气都不是越多越好。一个人只要不骄不躁就能看到这个事实。“他有天马行空的活跃思维,引起观众兴趣和注意的是他丰富的“非语言符号” 。有个性、有特色 、有阅历 ,正是窦文涛的个人魅力。

锵锵三人行被《新周刊》誉为”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 开播

1997年年底,曹景行来到凤凰卫视,次年3月份 ,开始给“锵锵 ”做策划 。“台里对文涛的潜能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之前窦文涛和吴小莉一起主持新闻节目《时事直通车》,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一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 ,凤凰卫视做了一个“60个小时说不停”的节目,6个主持人,窦文涛是从头撑到尾 ,一人就说了6到8个小时 ,“台里开始认识到,他说话的本事特别大。文涛当时就跟老板谈,想做一个脱口秀的节目 。 ”曹景行说。

“凤凰于飞 ,和鸣锵锵”,刘长乐替这个节目起了名字。1998年4月,节目正式开播 ,窦文涛坐到《锵锵三人行》台前 。

成本

脱口秀可能是电视节目中制作成本最低的一种。“为什么好多台有一阵都做,因为投入少,没广告也亏不了什么。”窦文涛分析 。

“小桌子做道具是我想出来的 , ”导演梁锦晖说,“你注意到没有,通常香港ICAC(廉政公署)审犯人时 ,都是用类似三角形的桌子,三个人刚好合用,”三角形桌子不好摆摄像机位 ,梁锦晖决定把桌角去掉 ,改成梯形桌,为了做这张桌,梁画好图纸 ,跑遍了红磡、土瓜湾的家具店 。

窦文涛笑称,《鲁豫有约》有专门的录制棚,是美国兵 ,《锵锵三人行》与几十个节目共用20平方米的录制棚,属于游击队。节目组没有固定资产,就连嘉宾坐的3把椅子也不是自己的 ,“后来有个潮州的观众看我们穷,自己烧了点瓷器给寄来,说看你们太惨了 ,老是那几个杯子。”

除了背景和音乐换过之外,过节时加点红灯笼、圣诞树,《锵锵三人行》开播十几年来 ,基本没有太大变化 。做过嘉宾的台湾导演李国修建议 ,《锵锵三人行》要像台湾一些节目一样,允许主持人跟嘉宾喝酒聊天,“喜欢喝洋酒倒洋酒 ,喝白干倒白干,喝啤酒倒啤酒,一人一边 ,敞开了谈。 ”殊不知,《锵锵三人行》向来精打细算,并没有那么阔气。曾任节目主编的邹倚天有一次买了一瓶真的香槟 ,嘉宾们说:“倚天,我们以前喝的都是假的,就是汽酒 。”而除了道具低廉 ,《锵锵三人行》的人员成本也非常低。

收益

《锵锵三人行》开播的前半年,没见着一个广告。窦文涛说:“按我们的规矩要撤掉,当时刘长乐在会上讲 ,就说文涛不容易 ,这个节目给他留着,就这样又留了一个月,有广告 ,能挣到钱了 。”凤凰卫视言论部总监曹景行的解释是,“台里说,这么好的节目不急着卖出去。 ”

窦文涛的一张嘴在《锵锵三人行》中一炮而红 ,不但顺势衍生出《明星三人行》 、《老窦一家亲》 、《老窦酒吧》、《文涛拍案》等,还让他一举获得《新周刊》2004、2006年度“中国电视排行榜 ”中的“最佳谈话节目主持人”,2004年度《新周刊》“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第三名。在2006年 ,窦文涛以3.2亿的品牌价值位列《蒙代尔》杂志《2006年度中国最具价值主持人》排行榜第三名 。 三人组合

梁文道认为“两个人聊会很累,三个人就很轻松,不用抢着说话 ”。而另一个常客许子东则发现“其他脱口秀都是说给观众听 ,我们是聊给自己听”。

《锵锵三人行》十来年,嘉宾像流水一样来来去去,当中混得最脸熟的是许子东和梁文道 。很多临时发挥的即兴话题都不敢交给面生的嘉宾 ,非要这三个人坐在一起才能指望可以聊出世态百相 。

聊给谁听

比《锵锵三人行》早出生两年的《实话实说》被认为是内地第一档脱口秀 ,制片人齐含笑认为是社会变化过快给脱口秀带来了出头的机会,因为跟不上变化节奏的人太多,大家面对未来都辨不清方向 ,这时候就需要有公众人物来提醒你怎么做选择题,“我们的节目很简单,就是告诉你别人想什么和怎么想”。这个初衷一开始就决定了《实话实说》不像是百无禁忌的脱口秀 ,更像是一碗每周准时煲好的心灵鸡汤,人们在崔永元身上寻找社会共识,在嘉宾身上投射自己的人生经验。

邹倚天认为 ,“锵锵 ”其实和《实话实说》一样,也是一场面向观众的谈话,但道具和形式可能是最简单的:三把椅子 、三个人 ,围着一张只能放三个杯子的圆桌讨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没有热线电话,没有现场观众,真正能指望的只有镜头上的三张嘴。

这种简易模式的好处是节约了成本 ,又能真正形成聊天的效果 ,问题是宝都押到了主持人身上。邹倚天说:“比如‘矿难’出来之后,我们知道这个话题是大家都关心的,希望通过它体现主持人和嘉宾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一定要真诚 。通常我们都能达到效果,但有时候遇到嘉宾陷在一个问题里出不来,就需要窦文涛把嘉宾的思维揪回来。在这种节目形式当中 ,唯一不能取代的就是一个好的主持人。”

有时候窦文涛也会放嘉宾一马,任其自由发挥 。邹倚天说:“很多**人上节目都希望宣传自己的作品,我们也乐意配合。”但导演们一旦说起中国**就会义愤填膺地跑题 ,有几次说得兴起,冯小刚就胀得一脸通红,滔滔不绝地表示拍好**要用心。遇到这种情况 ,窦文涛就端起笑容,等待对方把话说完,然后开始另一个话题 。因为他知道 ,冯导说的话 ,其实是电视机前面的人感兴趣的,私人聊天中的个人状态对观众来说,永远是最生动的东西。

自由度的惊喜

有故事的普通人都被请上了《鲁豫有约》 ,在现场观众面前和陈鲁豫讲述自己的百味人生,他们的现实生活则投射在现场大屏幕上,这种双管齐下很快就能让观众沉浸在节目创造出来的暖色调当中。

“《鲁豫有约》可以讲故事 ,我已经有你的资料了,只要想从哪几个角度来问你,片子什么的组里的人也都准备好了 。 ”邹倚天强调的是另一个问题:“从主持人的角度 ,鲁豫比窦文涛轻松多了,我们没故事可讲,只有一个线头 ,你想把它发展下去,弄成一件衣服,就得自己掏出东西来 。”

窦文涛不在的时候 ,节目组曾经找过陈鲁豫和梁文道来代班 ,播出后反响一般。掏出来的东西多了,节目的个人气质也就被固化了。邹倚天也承认这点:“这是他原创的节目,风格特别适合他的气质和个性 ,所以后来有电视台模仿,但都超不过‘锵锵’ 。”

这种有强烈主持人烙印的节目在美国的代表是奥普拉脱口秀和大卫·莱特曼的《深夜秀》(又译《大卫牙擦骚》)。许子东认为,美国的大牌节目和“锵锵 ”比起来 ,也显得很有形式上的局限。“美国的谈话节目都不是三个人的,要么是两个人,要么是一个圆桌 ,很多人 。欧洲也一样。美国的电视工业这么强大,他们一定什么形式都尝试过,偏偏这种形式没有出来。这种形式能在中文电视圈流行 ,说明电视文化虽然是普世的,但是它毕竟有各个民族文化的特点在里面 。”

和大多数谈话节目一样,“锵锵”事先也会给节目设好话题 ,给嘉宾分配“方向 ” ,但一上了镜头,话题就被放开了。有一次,何平上节目聊自己的《天地英雄》 ,但最后在椅子上对中国的发展过快表示忧虑,“我们怎么就成了睡不着的国家? ”这些亮点在梁文道看来都是自由度带来的惊喜:“大卫·莱特曼那么优秀的人,但他的脱口秀都是有几十个编剧给他写台本。所以美国编剧一罢工 ,他就有点顶不住 。而我们没有台本,只有一个大致的方向,这反而是优势。”

关于“锵锵三人行的节目形式”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从豫栋]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zlan/202508-11712.html

(22)
从豫栋的头像从豫栋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从豫栋的头像
    从豫栋 2025年08月13日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从豫栋”

  • 从豫栋
    从豫栋 2025年08月1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锵锵三人行的节目形式”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锵锵三人行的节目形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锵锵三人...

  • 从豫栋
    用户081307 2025年08月13日

    文章不错《锵锵三人行的节目形式》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