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关于有效教学: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的简介)

网上有关“有效教学: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关于有效教学: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的简介)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有效教学: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关于有效教学: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 、改进实验教学模式

以往的实验教学的模式是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或课本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地操作 。实验结束后 ,教师提出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实验似乎得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实验材料是如何选择的,实验为何这样设计等 ,学生没时间也没机会去思考、讨论,对学生科学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体现在实验过程中。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 。

以课本中学生实验为载体 ,深入分析实验设计思想 ,进行科学方法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动手做,更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在实验前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分析:该实验的目标是什么?教材选用了什么试验材料?其他材料可替代吗?教材是如何设计该实验的?为何这样设计?有无其他方法?可以怎样改进?通过这样的分析 、思考 ,学生就理解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这样的实验操作就不是机械模仿,而是有目的地动手和动脑结合的过程 。实验结束后,再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以及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做出什么结论、如何验证等等 ,使科学方法的训练始终贯穿于各实验课的教学之中。

二、开发实验教学资源

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是生物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实验教学是生物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课程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首先,针对教材内容补充实验 。现行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知识内容由于没有适当的实验而使学生的学习感到困难,设计补充一些实验可降低难度 ,加深学生对某些知识理解 。其次,针对疑难实验加以改进。例如:对某些生物实验条件不易控制,或存在某种干扰而无法演示;实验效果不佳;实验所需时间太长;实验时动态变化太快或太慢无法及时看到实验过程 ,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景创设 ,实验过程的模拟,实验现象的动态分析。另外,重视小实验的开发 。生物教学中有许多课外小实验 、小制作 ,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学生主动去做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既具有器材简单易得、现象明显 、节约 、安全等优点,又具有良好的教学功能和教学效果 ,是当今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例如:制作动植物细胞模型等),新课程标准强调生物实验的探究活动,要求为学生创造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因此 ,生物教师和实验室人员应结合教材内容因地制宜地积极开发生物教学中的课外小实验、小制作。

三、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可以促使学生对实验材料的选择 、实验假设,实验设计和得出结论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如在“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 ,教材设计了清水和唾液的相互对照,学生“照方抓药”,不难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在实验中 ,学生常常忽视对照原则:即两支试管中糨糊的量完全相等 ,一支试管中加入清水的量和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的唾液的量完全相等。加入的时间完全相同;同时堵住试管口,轻轻振荡,两试管同时各滴人两滴碘液 ,观察比较哪支试管里的糨糊变色 。事实上,有的学生用相互对照的两支试管做这个实验,实验不同步 ,甚至先后做,液体的总量不等,甚至相差一倍;表面上也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实际上这样操作既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又没有确保两支试管中除一支试管中是清水,另一支试管中是唾液 ”这一因素外 ,其他因素完全相同。因此作出的实验结论是不科学的。教学实践表明,此实验若改为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学生在操作时“心中有数” ,实验操作就更科掌严谨了 。“探究种子的成分”、“探究根是否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等实验都可改为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

经了解目前各地有相当部分学校的生物课教学比较难 ,学生及家长多是盯住中考科目不放松,而生物是非严格中考科目,虽然到八年级进行了地理与生物的中考考试 ,但由各学校自行组织考试和评卷,不是那么严格和重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提不起精神,教师难于教学。怎样落实生物素质教学,培养学生喜爱生物课 ,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每个生物教师的新任务和新课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深感到:浓厚的兴趣 ,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浓厚的兴趣 ,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 ,从而提高效率,取得优异成绩 。下面就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谈谈几点体会 。

一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兴趣

有好奇心才会有求新欲望 ,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中应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欲望,明确学习目的 ,就有了事半功倍的收效。激发学习兴趣,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有不同方式 ,根据生物学科特点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一般选取侧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即所要学习知识能联系生产和日常生活实际 ,来激发学习兴趣 。产生了兴趣学生就会被所要认识的生物所吸引,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分析、研究。如“大树底下为什么好乘凉?植物叶为什么不会被灼伤而萎蔫?“园林工人在移栽树苗时,为什么将一部分的枝叶剪掉呢?”在学习《激素调节》这一章时 ,提出“相同年龄为什么出现身高差异很大呢? ”等等。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生动、有趣的话语都能吸引学生 ,为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

二 、通过生物学家的故事及生物研究成果,激发兴趣

生物教学中有许多生物学家的故事及生物研究成果,教师除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外 ,平时还应注意收集来自各方面与生物科学有关的资料,用带有情感色彩的生物学史实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绪言》部分时 ,介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的故事:袁隆平利用杂种优势进行水稻杂交试验,于1974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杂交水稻,从1979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后 ,使全国每年至少增产100亿公斤,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把有关杂交水稻技术转让给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华民族增了光 ,为人类粮食问题的“绿色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学习《激素调节》一节内容时,介绍“王应睐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65年 ,我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在所长王应睐的组织领导下 ,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王应睐对生物科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人们称他为“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 。

学生学习这些材料 ,一方面为科学家的精神所激励,另一方面会为我国科学家的突出成就而自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做好实验探究 ,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兴趣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实践性强 ,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 。中学生好奇 、好动,喜欢鲜明生动的事物,对实验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教学过程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在课堂上 ,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 、投影 、录像等直观手段 ,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给学生想象的空间,鼓励他们想说、敢说 、敢于大胆质疑乃至异想天开 。例如 ,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中,对于实验材料的选择,有的学生说用面包 ,有的说用馒头,也有的说用淀粉,而对于实验条件的选择 ,有的同学加清水,有的选择加沸水,也有的放在37℃的恒温水中 ,还有的放在冰箱中 ,用来观察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消化情况。通过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亲自动手而得出结论,学生是多么高兴和自豪。这样的课堂是多么的活跃、生动而又充满着鲜活的新课改气息,教师要善于打破课堂上旧有的条条框框 ,真正形成老师是引导,学生是主体的课堂 。使学生不知不觉中热爱了生物知识,同时也形成了盼望上生物课的思想情感。

四、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故事 、成语、俗语、谜语 、笑话等创设课堂情境。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乐在生物课的学习中,这是生物课教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例如,在“生物的遗传”的教学中 ,从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入手,请学生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得出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现象的结论 ,然后引出遗传概念的教学。又如,在讲解食物链时,用“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这一成语导入,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探究种子与果实的区别时,可用谜语“麻屋子 ,红帐子,里面睡个大胖子”引入,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再进一步设疑 ,“麻屋子指的是果实中的哪个结构?红帐子指的是种子中的哪个结构? ”从而达到调动学生探究兴趣的目的。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生动而幽默的语言,结合与生物学有关的故事、成语 、俗语、谜语等进行教学 ,不仅会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讲得生动有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思 ,从而加深了对生物学的亲热感 。

从网上搜索一些名人轶事 ,历史故事及动植物趣事,为学生提供教学情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如在教学“遗传与变异”一节内容时,从网上搜索到近亲结婚与遗传疾病的典型例子,“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家史”、“达尔文的悲剧 ”等。课堂上 ,当讲到“禁止近亲结婚”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中国民间有名古话:‘近亲结婚亲上加亲。’可是国家婚姻法却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等学生讨论后,再给学生讲述 ,近亲结婚到底有多大危害。这时列举这样的两个事例:1840年2月,21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表哥阿尔伯特结婚,婚后给她的家庭生活带来了巨大不幸。他们生下的9个孩子中 ,有3个患有遗传病——血友病,其他人是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 。真是无独有偶,1839年 ,30岁的达尔文与他的表妹爱玛结婚。谁也没有料到 ,他们的6个孩子中竞有3人中途夭亡,其余3人终身不育。到了晚年,达尔文在研究植物的生物进化过程时发现 ,异花授粉的个体比白花授粉的个体结出的果实又大又多,而且白花授粉的个体非常容易被大自然淘汰 。这时,达尔文才恍然大悟:大自然讨厌近亲结婚。向学生讲解这些名人的沉痛教训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近亲结婚会导致遗传病,所以是应当禁止的。又如在讲“环境保护 ”一节时,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关环境保护如“赤潮及其危害 ” 、“酸雨及危害”等的文字材料及资料 ,可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让学生看到他们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 。

五 、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增强兴趣

现代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过程,即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当前学习负担的状态下 ,如果没有掌握适度 ,没有教师的深情厚谊,没有在班上创造舒适的心理环境,那么学生的心理就可能支持不住。因而 ,在生物教学中要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并通过灵活的教法、生动的语言 、丰富的表情、大方的动作,配以亲切的微笑、激励的目光努力创建愉悦的学习氛围 。只有这样 ,才能感染和影响学生,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

教师尊重 、热爱学生是培养师生良好情感的基础。教学实践证明 ,一个被教师喜爱的学生,常常充满信心,朝气蓬勃 ,积极向上。由于师生情感交往上的体验,自然会影响学生对生物学的情绪 。学生能从教师那里获得温暖、信任、理解 、尊重的心理体验,获得知识和能力。这样的师生关系 ,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和谐的教学氛围 ,会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安全感、愉悦感。这种良好的心态促进学生对教师产生满意、热爱 、信任的情感,也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从而对生物课的学习产生一种等待和期盼心理 ,总希望能早一点、更多地上生物课 。有的学生会因为师生关系融洽而喜爱教师所教的课程。这种感染效应往往会长期地起作用,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

总之,要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使学生热爱生物学,兴趣是关键,正如爱因斯坦说过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作为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组织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生产 、生活实例 ,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思维得到训练和启发,养成学习兴趣 ,自觉 、主动地学习 ,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于“有效教学: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关于有效教学: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的简介)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kino520]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zlan/202507-1648.html

(12)
kino520的头像kino520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kino520的头像
    kino520 2025年07月24日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kino520”

  • kino520
    kino520 2025年07月2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有效教学: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关于有效教学: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有效教学: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关于有效教学:...

  • kino520
    用户072408 2025年07月24日

    文章不错《有效教学: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关于有效教学: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的简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