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会计要素 对象 科目三者之间的关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会计要素 对象 科目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分类: 商业/理财 >> 财务税务
解析: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关系,是中级会计实务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众所周知 ,从事会计实务的同志几乎每天都要和会计科目打交道,但是对于会计科目,我们必须要上升到会计要素乃至会计对象的高度来理解 ,惟有如此,才能明确使用会计科目进行日常核算的目的,进而把握会计实务的实质。
一 、 会计对象
任何工作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对象 ,会计工作也不例外 。一般来说,会计对象就是指会计工作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来说,会计对象是指企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资金运动,即资金运动构成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那么 ,如何理解和认识资金运动呢?
首先,资金运动是客观的。资金运动的客观性是指企事业单位的资金都要经过资金的投入、运用和退出这样一个运动过程,这个过程不因企业所处的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不同 。也正因为资金运动的客观性 ,才使得会计能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商业语言 ”。
其次,资金运动是抽象的。资金运动的抽象性是相对于具体的会计核算而言的,因为在会计实务中 ,任何经济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都必须要具体化直至量化,若仅有“资金运动”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那么会计核算的对象是无法落到实处的 。这就需要对抽象的资金运动作进一步的分类 ,于是就有了会计要素。
二、 会计要素
如前所述,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由于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分类,所以会计要素是主观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会计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 ,即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费用和利润 。
1、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要注意:(1)未来交易或事项可能形成的资产不能确认 ,如或有资产;(2)企业对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并不都拥有所有权,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3)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产则不能作为资产加以确认 。
2 、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在理解这一定义时 ,我们要注意:(1)未来交易或事项可能产生的负债不能确认,但或有负债在符合条件时则应该确认(见“或有事项”准则);(2)负债需要通过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加以清偿,或者借新债还旧债 。
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 ,其金额为资产减负债后的余额。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要注意:(1)所有者权益是表明企业产权关系的会计要素;(2)所有者权益与负债有着本质的不同,负债需要定期偿还 ,但所有者的投资则不能随便抽走 。
4、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 、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要注意:(1)收入的来源包括三个方面,即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但对外投资的收益则不包括在收入要素中;(2)收入应该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 ,所以营业外收入不包括在收入要素中 。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在我国应该属于利润要素。
5、费用。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 、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要注意:(1)费用和收入之间存在配比关系;(2)费用中能够对象化的部分形成产品的制造成本,不能够对象化的部分则形成期间费用;所以 ,一项费用要么是产品成本,要么是期间费用 。
6、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其金额表现为收入减费用后的差额。在理解这一定义时 ,我们要注意:(1)作为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利润应该是指企业的净利润,即利润总额减所得税之后的差额;(2)利润总额由四部分组成 ,即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 、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3)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 。在以上关于会计要素的定义和分析中,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 ”便构成了这里的知识点和考试点,它们均可以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
三、 会计科目
如果把会计对象比作一块蛋糕的话 ,那么会计要素实际上是将这块蛋糕切成了六块。但是,经过这样的切割之后,问题并没有解决,即具体的会计核算仍然无法实施 。例如 ,若仅有“资产”这样一个概念,当我们用10万元的银行存款去购买设备,那只能反映为一项资产增加 ,另一项资产减少,其结果等于没有反映。这就需要对会计要素作进一步的分类。
会计科目便是对会计要素所作的进一步分类,如何分类则取决于会计目标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例如 ,当我们把资产要素分为“银行存款”、“固定资产 ”等科目后,上面用银行存款购买设备的例子便可以反映为:“固定资产”增加了10万,“银行存款”减少了10万 ,这样就把问题反映清楚了,继而满足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把会计对象 、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这三个概念联系起来看,《会计实务》实际上就是一门分类的科学。只要我们能把每一项经济业务恰当地分好类 ,把它们记到该记的科目中去,学习《会计实务》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
会计六大要素和五大科目关系如下:
资产类科目。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负债类科目。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所有者权益又称净资产 ,是指企业所有者享有的企业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剩余权益。
成本类科目 。包括“生产成本 ”,“劳务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
损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分为收入性科目和费用支出性科目 。其中收入性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费用支出性科目包括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
除了以上五大科目和六大要素直接一一对应关系外 ,其他动态要素也并非全部一一对应,比如利润要素对应着损益类科目,但有些是计入成本类科目的 ,比如制造费用。
除了以上提到的五大科目和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动态要素和科目之间的关系也值得关注 。
比如,收入和费用这两个要素与损益类科目有着密切的联系。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等。而费用则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 。这些收入和费用要素与损益类科目的关系是:损益类科目中的收入类科目对应着收入要素,而费用类科目则对应着费用要素。
另外 ,利润这个要素也与损益类科目有着密切的联系。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 、税金及附加和期间费用后的净额,以及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利润要素与损益类科目的关系是:损益类科目中的收入类科目和成本类科目共同构成了利润要素的基础 。通过将收入类科目和成本类科目的发生额进行对比,可以计算出利润总额。
除了以上提到的五大科目和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外 ,还有其他一些动态要素和科目之间的关系也值得关注。例如,成本这个要素虽然不是会计六要素之一,但是它是构成存货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固定资产则通常包括其自身在内的诸多要素信息。这些动态要素的存在对资产和负债等要素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会计工作中也需要加以考虑。
关于“会计要素 对象 科目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梦秋]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zhis/202511-3491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梦秋”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会计要素 对象 科目三者之间的关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会计要素 对象 科目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文章不错《会计要素 对象 科目三者之间的关系》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