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佛学和道学的区别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佛学和道学的区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1 、目的不同
道家目的是通过修炼金丹 ,即人体的内丹,把精气神重新聚为先天真一之气,然后成仙 ,长生不老,永世长存,不死不灭;佛家目的是证得圆觉境界或发心为菩提心 ,而超脱一切苦难,超脱生死轮回,到达彼岸极乐世界,远离世俗尘埃。
2、宇宙观不同
佛家认为神就是物 ,物就是心,心也是神;然而神也可以说不是神,物也不是物 ,心也不是心。佛教说明“三界本无一法建立,皆是真心起妄,生万种法” ,宇宙间本来就无所谓事事物物,都是由真心引起妄念,生出千千万万的事物 。
道家认为万物的生成就是毁灭。万物之所以毁灭的原因 ,是在区别万物的时候,它们已经违反了道本身绝对统一的原则,而各具备独立的形体。人之所以生是因为“气”的积聚 ,气聚便是生,气散便是死,生死是互相循环的 。
3、人生观不同
道家思维以顺应规律为主,突出的是人在宇宙中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其特点是静,其工作是疏导,是非常客观地思索着人的渺小和宇宙之道的博大。
佛教认为宇宙间有较好享受的高级生命 ,他们不存在脱离苦恼的需要;低级生命如牛马畜生之类,智能低劣,又被人们所奴役 ,也没有追求真理的可能。人们在各种苦恼交迫的情况下,又都有解脱的要求 。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佛教
佛教与道教区别在哪里?
佛法远,道法高 ,两种不同的道路
佛法分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佛法求的是彼岸,小乘先渡己 ,小乘有所成才能大乘渡人
道法高,为什么高,道法越高离俗人越远,讲究出尘脱俗求道求真 ,为什么世上学佛的比修道的多?就因为佛你虽然看不到但是它让你晓得彼岸,你道法越高越看不到道有多高,道法好不好?大大的好 ,但是太高了,高到道法的门槛就卡住了世上大多数人,因为道这个东西没有大毅力大智慧你基本修不了 ,佛在迎合大众上比道要好多了
佛和道的区别和联系
道家与佛家都是遵守因果规律,也就是所谓的“天道 ”,“道”
但是道家还有一个执著 ,就是执着于肉身的不灭,佛家则没有任何执着。因为佛家知道,有生 ,就一定有灭,肉身能长生的再久,大劫到来时,金刚不坏的肉身也会毁灭(所谓大劫到来 ,对我们这个世界也就是宇宙毁灭,坍缩为一个点),所以从此也可以看到 ,佛家看到的天道要比道家看到的更全面,应该说是天道的全部,而道家只看到部分的天道。
补充一点 ,关于楼下的,用体内真火气化肉身——这无非是一个不同于人道的肉身而已,也就是佛教中的天人道 ,或者其他净土,但不论天人道也好,净土也好 ,那个世界仍然是有生有灭的——有生就有灭,你那个气化的身体,有生,他就有灭。等到天人道的那个世界 ,或者净土的世界灭了,那个气化的肉身同样毁灭 。
而所谓的元神,灵魂 ,仍然不是佛教中的最根本的东西。佛教中最根本的东西是法身。一切众生都有法身,而这个法身是不生不灭,如如不动的 。而众生则从无始以来 ,法身都被各种幻象所迷,幻化出所谓的“心”,所谓的灵魂 ,所谓的元神,再有元神 、灵魂、心幻化出6根,由6根幻化出世间种种。
区别:
佛学与道学还是有差异的。
1、首先是教理上有所不同 ,佛学修证主要是证得本心,佛家认为众生皆有智慧德相与佛无异,只是因为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其根本就是围绕那个众生平等无异如来藏来修证。而道家则期望通过修行肉身能长生久视,最终目标是修得阳神出壳 ,成为大罗金仙。两者都说明心见性,但实者概念差异极大 。仙鹤兄言之有理,在千年文化的传承中 ,两者相互影响,双方部分术语相同。但实际上还是有本质上的不同。道家偏重于自我修证,尽早成仙 。佛家更偏重于普度众生 ,菩萨为众生故,生生世世不离世间教化。
2 、修行方式上的不同。由于目标的不同,在修行中 ,道家更重视肉身健康的修行,步步都以身体变化作为考核指标。而佛家则偏重与对心的修证,将吾人心识细分为八识 ,其八识各用功用 。然目标则是证得真正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真正的本际,能生万法的第八识如来藏心。并依次修行最终证得佛地。其本质差异还有很多,但基础都要求从做人开始,集功累德修集证道资粮 。在宇宙实相中 ,一定只有一个最正确的方向。某学认为佛学还是较道家究竟。当然末学修学道学时间不长,了解可能不够深入 。若有不同意见可以大家讨论。关于藏密是佛法分支一事。末学认为此概念仍需众行者仔细检点,研究佛典做最终的判断 。何故?藏密 ,其所谓教义和正统佛教经典内容多有出入,相较显宗经典矛盾重重。表相差异,容许双身邪*修证 ,可食肉,妄言神通无量,诛迁法(妄言将人杀死 ,通过法事能让死者往生佛国);以上和显宗教义全部相左,佛祖金口所言众生持戒内容,在藏密均可接受。教义差异 ,藏密不承认有第七 、第八识,而期望将妄心意识净化为清净的本我 。这和佛法真意差之千里。而藏密之法均不是本师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言。但藏密后人确称,此“高深大法 ”较显宗更为殊胜。末学思维,这处处和显宗矛盾的藏密 ,岂不是说本师四十九年所传佛法都是错的 。
世间是先有佛还是先有道一,道是永恒存在的,佛只是悟道者。二 ,道家在春秋之前即有,佛家在此世是在春秋时期由释迦所创,应比道家晚。
也就是说:
1.世界上先有道 ,佛源于道;
2.道比佛复杂,佛比道直接;
3.道讲道理,佛讲真理 ,但道理在好,不如真理;
4.道修身性,最高目标九九天劫 ,佛修心性,最终结果证得涅磐;
5.道最高也没脱三界六道,即使九九天劫也在三界六道自由穿梭,还要遵守天道 ,不能胡闹 。而佛却超越三界六道;
6.道重元神,佛没有元神,佛家把原神称为识精元明 ,是由于妄想产生的意身,没有完全摆脱。
联系:都是讲的人生哲理。是同一时期文化相融而出现的 。
佛 [fó]梵文 Buddha音译“佛陀”的简称 [梵文 Buddha ]。意译为“觉者”、“知者 ”、“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 、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据称,凡夫缺此三项,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 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 。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西方有神,名曰佛。——《后汉书·西域传》
“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 、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这里请注意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佛不是万能 ,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脱 。佛不能使我们上天堂 ,或判我们入地狱。要为“佛 ”下一个定义,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简单的说,佛就是“觉者” ,“一个觉悟的人” 。
也许更明确一点,应该说佛是一个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的人。
还有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普遍地为一般人所接受,就是说:佛是一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换句话说 ,佛就是一个自己已经觉悟了,而且进一步帮助其他的人也能够觉悟,而这种自觉(觉)和觉他(行)的工作 ,已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 。
巴利文和梵文的 “佛 ” 字 Buddha 音译成汉语应为“布达呀(二合音)”即“佛陀耶”
佛是“佛陀耶 ”的音译,国人喜欢精简故简化只称一个佛字。佛 、觉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属小乘 ,但求独善其身 。“觉他”是菩萨,有慈悲心,自动教化众生 ,为不请之友。“觉行圆满 ”是佛。“圆满”非指度生人数,而是由心性上讲的 。我们心性有三种烦恼,一为见思烦恼 ,自觉者见思烦恼断了。觉他者能兼断尘沙,自行化他。还有根本无明,把见思尘沙无明断尽,又断根本无明即圆满成佛。
佛者 ,觉也!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 、执著 ,而不能证得本有之如来智慧德相 。
道,自然也。自然即是道。自然者,自 ,自己 。然,如此,这样 ,那样。
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 ,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 ,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尽言皆自己如此。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 ,似乎有所统御,一切不约而同,统一尊循 ,无有例外 。这个(假设的)统御者, 不生不灭,无形无象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包 ,恒古不变。其始无名,故古人强名曰:道。
道,非道,亦非非道 。道只是古人为了方便而使用的一个名称 ,简而言之,道只是一个名称,只是一个字 ,而不是道的本质。它本无名,可以叫它TT,也可以叫它YY ,也可以叫它道。名为TT,即不是TT,名为YY ,即不是YY,名为道,即不是道 。
古人把它自己如此 ,这样,那样,强名为道。今人认为道就是道,忘却了它的本 ,而抓住了它的末。
道,为中华哲学独有的哲学思想,对哲学理念、社会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影响甚巨。道家的道 ,哲学含义丰富而复杂,在不同情况下所说的道含义往往不同 。道字的最初意义是道路,后来引申为做事的途径、方法 、本源、本体、规律、原理 、境界、终极真理和原则等等。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说:
“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大义是说:道 ,可以说,可以名,义不是我们所说的一般有名有象事物 ,因为那不是永恒的道。大道产生於天地之先,是开辟天地之始;大道产生於万物之前,是生育万物之母。所以这个“道 ”,难以彻底讲述出来 ,只可以直观体验 。同时也说明,“道”不是口头上的空谈,而是实际的存在。
《庄子·缮性》:“道 ,理也。……道无不理” 。《管子·君臣上》说:“别交正分之谓理,顺理而不失之谓道”;“夫道者虚设,其人在则通 ,其人亡则塞者也,非兹是无以理人 ”。《韩非子·解老》以“道理”并提,认为“道 ,理之者也”,“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 ”《管子·任法》篇中说“故法者,天下之至道也” ,这个“道”是政治原则;《周易大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这个道又是指基本规律 。此外春秋时期也还有“天道”的说法,《春秋左传》即记载子产说过“天道远,人道迩(近) ,非所及也”,“天道 ”即天之道,特指与天象有关的自然规律。老子之道的含义在保留道的多种多样的同时。他更把道作为产生并决定世界万物的最高实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除了自然之道外,老子之道有时又在社会人生之道、致知之道的意义上使用,即分析人生 、获取知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道家黄老之学是“推天道以明人事”;道家老庄之学为代表的道家之“道 ” ,偏重于谈宇宙本体及万物起源的问题。所以,虽同属道家,但是侧重点不同 ,在哲学与美学中也具有不同的重要含意和特色美观。
以上这些有关“道”的说法,可能分别代表道的不同的含义 。广而言之,天下的“道”只有一个,故老子说“独立而不改。”俗语云:“条条大路通北京。 ”即是说“道无不在” ,无所不通 。
经商有“生财之道”,企业有“经营之道 ”。健康有“卫生之道”,生活有“养生之道” ,做人有“处世之道 ”,《庄子》甚至说“盗亦有道”。俗话说:“各有各的道 。”可见这个“大道 ”与人生关系之密切。
中华道家说,人在道中 ,而不知道之存在,好象鱼在水中,而不知水之存在一样。所以许多人生活之中 ,到处都有“道”的存在,可“百姓日用而不知 。”
自古以来,得道者昌 ,失道者亡。凡是历史上一切有作为的人物,也许他不知“道 ”为何物,或者也许不了解中华道家,他的所作所为 ,一定符合于大道。
中国是一个“道”的国度,大而言之,即宇宙、天地、万物 、人类 ,何处非道之所在。“大道”之大,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但是无所不在 。身为地球人,应当知道、明道、得道 、守道。得道不失,乃可“长存”。
关于“佛学和道学的区别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雅容]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zhis/202511-3160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雅容”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佛学和道学的区别”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佛学和道学的区别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目的不同道家目...
文章不错《佛学和道学的区别》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