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古代一担米等于多少斤”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代一担米等于多少斤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问题一:古代一担大米多少斤? 宋代1市斤是640克 。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 ,即59.2公斤。
问题二:古代人用的米斗一斗多少斤 中国古代:一石=十斗
汉代:汉朝的时候一升等于现在的200毫升,所以一斗等于2000毫升,故一斗等于2公斤 。(中期)
唐代:一斗=6.25斤(贞观期间)
宋代:宋代一石=92.5宋斤 ,1宋斤=当今社会的640克,那么根据换算,宋代一石=当今社会的59.2千克。即一斗=11.84斤(沈括这一时期的米价)。
明代:明代一石=153.5斤 ,1斤=594.6克,一石=91.09千克 。即一斗=18.25422斤(明中期)。
现代:一升米重1.25斤,10升米为一斗 ,一斗=12.5斤
米价随时局变化而变化,所以只能作为参考。
问题三:一担米等于多少斤 一担米等于100斤
问题四:一担多少斤 一担什么?一担米?400斤
问题五:一升米等于多少斤米 在古代,升是一个体积单位,10升为1斗 ,也就是说,1升是1斗的1/10;10合为1升 。实测其容量为200ml,东汉1升为200ml ,1合为20ml。
一升米=200mlX1.67克/立方厘米=6.68两,不到一斤
问题六:古代一斗米等于现在几斤 一斗等于50斤
廉颇虽老,尚饭十斗
前言:
”石“这个概念 ,古时就有,即表重量又表体积。但主要还是以表体积为主,因为古时的 ”石“主要用于粮食的计量 。而粮食 ,又是一个国家存亡的重中之重(民以食为天),在我国古时,粮食是以体积来换算的。比如鲁讯《多收了三五斗》中就有记载 ,粮食计量的用具为”斛“,而”斛“就是一种体积计量器具。
而历朝历代,1斛=1石=10斗=100升。因此,要回答 ”一石米“到现代”多少市斤“的换算 ,则需要将单位容积的粮食换算成重量 。但这其中,有诸多的不便:
1,不同的粮食密度不同 ,体积算重量的值肯定也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古时以体积计算粮食而不以重量)
2,就算是相同种类的粮食,由于其含水量的不同 ,最终也一定导致其密度不同。
3,历朝历代对于”升“, ”斗“的容积定义 ,也是不同的 。而您在问题中并没有指明朝代。
为解决如上问题:
1,因现代没有权威的数据证明一公斤粮食应该是多少升,因此 ,我在换算时,将以一升(公制)大米重1市斤半(0.75千克)作为大米的密度标准,这是我以前上学时做的实验得出的数据,这其中肯定是有偏差的 ,也请您多包涵。您如果有兴趣,也可以依据物理学知识实际测量一下 。
2,我将例举各朝各代的”升“的容积定义 ,并将其换算成市斤。
具体如下:
1,秦汉:汉在度量衡上沿袭秦制,因此 ,此处以汉石论。
汉时1升=现今的200毫升(参考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附图如下)
如此算来,汉代1石大米=100汉升=20000毫升=20升*0.75公斤 = 15公斤=30市斤大米 。
2,隋唐:唐沿袭隋制 ,因此,此处只论隋制。
隋1斗=3汉斗,因此 ,隋1石大米=汉3石大米=90市斤大米。(参考:《隋书·律历上》有记载”开皇以古斗三升为一升 。大业初,依复古斗。“)
3,宋:
宋1斗=3.35汉斗,因此 ,宋1石大米=汉3.35石大米=100.5市斤(参考:沈括《梦溪笔谈》 ”汉三斗三升五合当宋之一斗“;另参考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附图如下)
4,元:
1宋石=7元斗,即1元斗 = 1/7宋石 ,1元石大米=10/7宋石 = 128.57市斤大米。(参考:《元史》”世祖取江南,命输米者止用宋斗斛,以宋一石当今元七斗。“)
5,明:
1明升=1022.5毫升,即1明石大米=102250毫升=102.25升=153.375市斤大米 。(参考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附图如下)
6 ,清:
1清升 = 1043毫升,即1清石大米 = 104300毫升 = 104.3升 = 156.45市斤大米(参考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附图如下)
一升米现在重1.25斤,10升米为一斗,一斗重12.5斤,=6.25千克
现代人都习惯于一日三餐,实际上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农业不发达 ,粮食有限,即使两顿饭也要视人而待。《墨子·杂守》说,兵士每天吃两顿 ,食量分为五个等级 。第一顿称“朝食”或“饔 ”,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就餐。第二顿称“飧”或“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对于进餐时间,古人讲“食不时不食”(《论语》) 。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 ,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特别的犒赏。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曾怒而下令“且日享士卒 ” ,借此犒劳将士,激发士气。
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或四餐 。并且 ,三餐开始有了早、中 、晚饭的分称。早饭,汉代称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后所用之小食。至唐代 ,寒具始有点心之称 。《能改斋漫录》云:“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至今,我国许多地区仍称早饭为早点。午饭 ,古人曾称之为“中饭”或“过中 ”。
一日两餐时,人们认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始”(《孟子·滕文公上》),用过飨食 ,便意味着一日时间的流逝 。而今天人们常用“一日三餐”之词来表示对时光的不同情感,其中包括惜时者的感慨。
关于“古代一担米等于多少斤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幼梅]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zhis/202510-3128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幼梅”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古代一担米等于多少斤”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代一担米等于多少斤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问题一:古...
文章不错《古代一担米等于多少斤》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