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渡争渡误入藕花深处是哪首诗

网上有关“争渡争渡误入藕花深处是哪首诗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争渡争渡误入藕花深处是哪首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争渡争渡误入藕花深处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原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作者: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 ,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 ,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

『注释』

常记:长久记忆 。

沉醉:大醉。

藕花:荷花。

争渡:这里指奋力划船渡过 。有注“怎渡”者,不宜从。

滩:明·毛晋汲古阁本《漱玉词》作“行”。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 。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 ,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 ,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全诗赏析』

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此首小令,为作者年轻时词作 。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 ,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用白描的艺术手法,创造一个具有平淡之美的艺术境界 ,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浅淡自然。朴实无华 ,给人以强列的美的享受 。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 ,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有“千古第一才女 ”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 ,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 ,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 ,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 ,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的《如梦令》全首诗是什么?

释义: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原词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 ,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 ,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

赏析:

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为追记一次有趣的郊游而写的 。作品中第一句说明了这是已经过去的一天 ,是在郊野水边的一个亭子里,傍晚的时候。

“常记 ”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 ”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

接写的“兴尽”两句 ,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 ,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 ,毫无斧凿痕迹 ,同前面的“不知归路 ”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 。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 ,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 ,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 ”,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词戛然而止 ,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 ,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 ,沉醉不归。这首诗不事雕琢 ,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

作者在词中不是流水账式地写她如何去,如何到家,在那里怎么玩 ,只在字里行间把经过作了交代。作者也并没有写“我玩得多么高兴呀”之类,而只用了“常记” 、“沉醉 ”、“兴尽”、“晚”几个字,就把她游赏的欢快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善于剪裁 ,仅仅截取了醉归途中 、误入荷塘、惊飞水鸟这个“镜头 ”,稍加点染,就写出了她这次郊游中不同一般、最难以忘怀之处 ,使读者不仅如临其境,也如闻其声 。总之,这首小词 ,虽然并无深意,但写得简练 、生动而传神,今天读来 ,还是引人入胜的 。

百度百科——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全诗有两首。

一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意思为: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

怎么渡 ,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意思为: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 ,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 ”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 ,红花凋零。

扩展资料:

都是记游赏之作 ,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 ,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 ”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 ,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 ,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 ,兴未尽呢 ,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 ,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 ”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 ,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关于“争渡争渡误入藕花深处是哪首诗”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来源:https://www.lsxn.net/lisen/646.html 来源:https://www.lsxn.net/lisen/650.html 来源:https://www.lsxn.net/lisen/648.html 来源:https://www.lsxn.net/lisen/649.html

本文来自作者[帅志胜]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zhis/202510-30843.html

(31)
帅志胜的头像帅志胜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帅志胜的头像
    帅志胜 2025年10月26日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帅志胜”

  • 帅志胜
    帅志胜 2025年10月2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争渡争渡误入藕花深处是哪首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争渡争渡误入藕花深处是哪首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 帅志胜
    用户102601 2025年10月26日

    文章不错《争渡争渡误入藕花深处是哪首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