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唐诗选本

网上有关“唐诗三百首|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唐诗选本”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唐诗三百首|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唐诗选本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各位看官,说起唐诗,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我们自小就开始学习唐诗,谁还不能吟咏个几首呢?唐人以其风流文采,创造了后世之人难以比肩的唐诗文化 。今日 ,我们说说这令人心驰神往的唐诗 。

所谓唐诗,自然就是唐朝人写的诗。中国,乃是一个诗的王国 ,先秦时候,便有诗经,楚辞 ,汉有乐府,魏晋有古风,待到唐朝时候 ,诗歌便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其数量与质量,前所未见,无可企及。诗坛上名家辈出 ,流派众多,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

如果要问 ,唐诗究竟鼎盛到了何种程度?我们看一看全唐诗就大概能体会得到了。“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 ”,将近五万首诗 ,这还只是流传下来的而已,虽说书名叫做“全唐诗 ”但肯定是不全的。清康熙年间成的书,若是能把唐朝诗歌收录完全 ,那除非他们能够穿越了 。

即使不算上已经失传的诗歌,唐诗现存的也有五万余首,要将这五万余首诗歌读完读懂 ,绝非常人所能办到。人们希望能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挑出一些经典作品细细诵读 ,于是,唐诗的各种选本就诞生了。

在众多的选本当中,《唐诗三百首》是最具人气的 。这话不是我瞎说的 ,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 ,要算《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为什么能够广为流传呢?原因有很多,我们可以从蘅塘退士序中窥得一二 。

蘅塘退士,也就是孙洙 ,他在《唐诗三百首》的序言部分就已经很明确地说明了这本书的定位,没错,就是“家塾课本” ,给孩童入门学习用的。这样的定位必然是会传播广泛的,课本这种东西,人人都要有的 ,要是传播不广 ,还有何颜面成为课本呢?

在蘅塘退士序中,还提到了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就是《千家诗》。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蒙学教材 。所谓蒙学 ,就是蒙馆,启蒙的学塾,小孩子这时候就开始学认字了 。古时常见的蒙学教材 ,有“三百千千 ”,分别指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此外 ,还有《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琼林》《增广贤文》等。我们这里单单说说这《千家诗》,这是我国旧时带有启蒙性质的一本诗歌选本,它的流传十分广泛 ,很有影响力,但就像蘅塘退士说的那样,“但其诗随手掇拾 ,工拙莫辨 ,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 ,就是说,作为一本诗歌选本,这个选本选的并不是很好 ,唐朝的宋朝的都有,好的差的都选,良莠不齐 ,而且形式也比较少,有不少缺点。蘅塘退士这人,我挺欣赏的 ,他有胆批评别人的选本,而且是非常有影响力的选本,不但如此 ,自己还搞了一个完美克服那些缺点的选本来 ,让人不得不服 。

作为一个优秀的选本,蘅塘退士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选三百首,应该是为了承袭“诗三百” ,入选的诗篇,包含了唐诗的各种体裁,有五言古诗 ,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而乐府诗则附在各体之后 ,大多都是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为了便于阅读和欣赏,尤其是启发孩童,蘅塘退士还对一些入选的诗歌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评语 ,很有启发意义 。

不过对于现代人而言 ,直接去阅读这样的一本唐诗选本是有一定难度的,故而有许多注解本出现。然而这些注解本良莠不齐,有些注解本分明就是在瞎搞 ,

各位看官,如若想要挑选一个比较好的注解本,在下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 ,那就是看出版社,像中华书局这样的出版社,其出版的注解本质量是非常高的 ,值得入手。

最后说一句,最好不要去买什么讲解特别详细的版本,还有图解本什么的 ,特别不靠谱 。而且,讲书人有自己的主观,未必见得是作者的用意。陈婉俊在她的注解本中说得很好:

1.“宋词 ”的常识

词初名曲 、曲子 、曲子词 ,简称“词” ,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 、琴趣、歌曲、长短句。

最初的词都可以配合音乐来唱 。 词,萌发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 ,盛行于宋代 。

《全宋词》收词将近两万首,许多词已经与音乐无关,而成了诗的别体 ,人称“诗余”。 按照字数的多少,词有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字至90字以内)、慢曲(91字以上)的区分 。

词有词牌, 词牌是词谱的名称 。词谱的数目繁多 ,到清代康熙时期,总数应在一千以上,如《菩萨蛮》、《如梦令》 、《西江月》、《蝶恋花》、《念奴娇》 、《天仙子》、《玉楼春》、《渔家傲》 、《临江仙》 、《贺新郎》、《齐天乐》、《芳心苦》 、《永遇乐》、《桂枝香》、《卜算子》 、《水龙吟》、《声声慢》、《虞美人》 、《鹧鸪天》、《钗头凤》、《踏莎行》 、《望海潮》等。

每个词谱都规定了词的字数、韵数、平仄以及它的格式 ,依照词谱所规定的格式写词叫“填词 ”或“倚声” 。 词调有一般诗体中罕见的一字 、两字句,或八字以至十字以上的长句,交错迭出 。

词调中也有全首齐言的 ,如《生查子》上 、下片实为两首五言绝句 ,《玉楼春》上、下片实为两首七言绝句。 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 ,分别称为“双调 ” 、“三叠”、“四叠”。

段的词学术语为“片 ”或“阕 ” 。“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

“阕 ”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 、下阕 。

填词讲究声韵,要按词牌押韵。一般说来 ,平声声调长,不升不降,宜于慢声吟唱 ,表达不尽的情意、盎然的韵味。

仄也称“侧”,是不平之意 。诗词中仄声包括上、去 、入三声,声调都是短的。

上声是升调 ,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特别短促。以欹qi侧短促的仄声押韵,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 ,令人激动不已 。

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婉约与豪放 。 明张?:“少游(秦观)多婉约 ,子瞻(苏轼)多豪放,当以婉约为主。”

明徐师曾中:“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 ,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 ,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 。

 ” (见《文体明辨序说》) 清王士?:“仆谓婉约以易安(李清照的号)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的字)称首”。(见《花草蒙拾》) 北宋著名词人有: 北宋前期词人:晏殊、晏几道、范仲淹 、欧阳修、张先、柳永(市井词人) 天才词人:苏轼 苏门词人:秦观 、贺铸 、黄庭坚 格律词人:周邦彦 旷世才女:李清照 南渡词人:朱敦儒、陈与义、张元干 南宋著名词人有: 辛弃疾 ,别立一宗“稼轩体” 辛派词人:张孝祥 、陆游、陈亮、刘过 辛派后劲:刘克庄 、刘辰翁、文天祥 姜夔,词风“清空骚雅 ” 史达祖、吴文英 姜派后继:周密 、王沂孙、张炎、蒋捷等。

2.宋词 常识

1 、词是__唐___时兴起、__宋___代盛行的一种___诗歌形式____ 。

2、由于它可以配乐歌唱,亦称__乐府_____ 、__曲子词_____ ;而且它句式长短不齐 ,故称_长短句___;另外,它还被称为____诗余___ 、__琴趣 等。

3、词的主要特点:①都有___词牌名____ ;

② ____篇幅___短小(按照字数多少,词可分为 小令、中调 、长调(1)_58__字以内是_小令__;(2)_59__字至_90_字是中调;(3)_91_字以上是长调 ,这种词另称为

③一般分段(词的段称为 阙 、片)

4、请列举常见的五种词牌:

_念奴娇__ 、_如梦令__、__一剪梅__ 、__卜算子__ 、__天净沙__。

5、柳永是北宋 婉约 派词人 ,字_耆卿_,世称___柳屯田____ 。形式上大量创作慢词,扩充了词体的容量。内容上以写男女相思之情、羁旅行役之苦 、都市生活为主。后人评说:“凡有井水处 ,即能歌柳词 。”

6、苏轼是北宋 豪放 派词人,字 子瞻 ,号 东坡居士  ,与其父 苏洵 、弟_苏辙_并称“三苏”。他以诗为词,即凡诗能写的,词几乎都能写。

7 、稍后的 姜夔 被称为词的“集大成 ”者 ,开创了南宋一代典雅词风 。

8 、南宋词坛最重要的词人是李清照、 。李清照, 婉约 派词人,号 易安居士  ,后人辑有她的词集 《易安居士文集》。“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等是她写的名句。她是南渡词人中最重要的一位 。创作以北宋灭亡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描写闺情相思,明丽清新;后期转而表现家国之恨 ,低徊哀怨 ,她的词在艺术上有较高成就,世称“_易安体”。

9、辛弃疾是南宋著名 豪放 派词人,字 幼安 ,号 稼轩居士  。其词往往抒写奋发向前 、坚决抗金的雄心壮志以及 壮志难酬 的愤激不平之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是其名作。其中“永遇乐 ”是这首词的 词牌名 ,规定了这首词的 格式 、字数  、平仄和声韵;“京口北固亭怀古 ”是词的 词题 ,“京口”即现在的 镇江 市 ,“建康”是现在的 南京 市,它的别称还有 建邺 、金陵 等 。

10、陆游,字 务观  ,号 放翁 ,他的诗集叫 剑南诗稿 ,文集叫 渭南文集 。

11 、黄庭坚 ,江西诗派的创始者,他和北宋诗人张耒、晁补之、秦观 同受苏轼奖掖 、提携,故天下称之为“苏门四学士 ”。

3.宋词基本常识

1. 灯火稀疏 , 指人烟稀少、比较冷清的地方.古时入夜后家家举灯 , 至就寝才灭去灯火 。 因此灯火阑珊又代表「夜深」、深宵无人之时分

2 、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晋书》载:王顗有牛名八百里?,常莹其蹄角 ,王济与王顗赌射得胜,命左右探牛心作炙。“麾”是军旗 。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 。

3 、身老沧洲。并非沧州,写成沧州有歧义 ,因而是错误的,沧州是地名,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 ,身老沧州会让人误读为自己空有一身功夫(沧州),却不能前线(天山)杀敌。但实际上沧州的地界在燕云十六州,当时宋朝是与金人交战 ,燕云十六州正是前线 。在这里沧洲是指: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4、次第,此种指代光景、情况 。不是顺序

5 、古时的战车,兵车

4.关于“宋词"的知识 50字左右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 ,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 ,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 ,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 。直到今天 ,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初名曲 、曲子、曲子词。简称“词 ”,又名乐府、近体乐府 、乐章、琴趣 ,还被称作诗余、歌曲 、长短句 。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婉约与豪放——宋词中的两种主要艺术风格

明张綖:“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 ,当以婉约为主。”清王士祯加以补充道:“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 。(见《花草蒙拾》)这些从宏观角度概括宋词中两种主要艺术风格,而以秦观、李清照和苏轼、辛弃疾分别为其代表作者 。这几乎已成为宋词研究中的通论。

5.关于宋词元曲的小知识

元曲或称元杂剧 ,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 ,为散曲或杂剧的通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有着相同的文学地位.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 、唐宋大曲 、民间小曲等.通常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 ,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 ,并多使用口语.分为戏曲(或称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与散曲两类,元明以来甚为流行.故后世有元曲之称.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 ,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 、诗馀、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 ,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6.有关宋词的一些文学常识,如作家风格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 ,基本分为: 婉约派  、豪放派 两大类 。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宋代词人: 李清照 、柳永 、秦观 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辛弃疾  、苏轼 、岳飞 、陈亮 等。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 ,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 ,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 梦随风万里 ,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 、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 ,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 、离人泪。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

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 相留醉(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 理还乱 , 是离愁 ,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是,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远从《诗经》 、《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 ,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 ,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 ,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五代时期的《花间集》就很明显地展露了词美丽绚烂的文采,但是这期间的词题材还仅限于描写闺情花柳、笙歌饮宴等方面 ,可以说还显得很“小气 ” 。

虽然艺术成就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但是在思想内涵上层次还不够。宋代初期的词一开始也是沿袭这种词风,追求华丽词藻和对细腻情感的描写。

像曾因写过“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 ,给歌妓们写写词 。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当时的词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 ,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当上宰相之后,对于他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自己写的。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它朝代所罕有 ,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

但是 ,随着词在宋代的 。

7.古诗教案怎么写

给个例子给你 教材简析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 、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

《清平乐?村居》以轻快 、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 ,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 。

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 ,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 ,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 ” 、“怪生”、“相媚好”、“亡赖 ”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

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 ,体会作者的感情 ,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 ,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1 。

了解诗人的生平 。 2。

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1 。

学会本课7个生字 ,正确 、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

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 3。

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 ,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 ”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 ” ,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 ,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 ,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

自由读古诗,读通顺 ,读流利 。 2。

小组齐读古诗 、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 。

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 弄 ,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 ,交流学习 1。

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 。

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 ,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 ,体会情感 1 。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

3。学生配乐朗读 ,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 。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 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 ,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 ,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 。自由读诗 ,带着自由自在 、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 ,男女生比 。

(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 ,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 。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 。

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 ,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 ,理解诗句 1。

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 、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 。

小组赛读 ,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

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 ,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 4。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 、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 ,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 ,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 。请学生描述画面 ,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 、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 。

关于“唐诗三百首|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唐诗选本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逄朝曦]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zhis/202509-24815.html

(12)
逄朝曦的头像逄朝曦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逄朝曦的头像
    逄朝曦 2025年09月30日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逄朝曦”

  • 逄朝曦
    逄朝曦 2025年09月3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唐诗三百首|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唐诗选本”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唐诗三百首|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唐诗选本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

  • 逄朝曦
    用户093003 2025年09月30日

    文章不错《唐诗三百首-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唐诗选本》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