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东周分两段 。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东周分两段 。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意思就是东周可以划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
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 ,史称周平王,? 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在历史上 ,东周明确时间段为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这里普及一个知识点,历史学家习惯用每个朝代都城的位置列在这个朝代之前,例如当时东周的都城东迁了 ,所以就叫东周 。
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 ,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 称为战国时代。
至于为什么这么划分 ,分享一位历史学朋友的说法。
东周前期,孔子编写了一本书籍,叫做《春秋》 ,孔子毕竟是圣贤嘛,所以这本书也很出名,作为历史书籍传承了下来 ,但是孔子在公元前479年死亡 。
他的弟子也没有后面历史的书籍了,所以在孔子的《春秋》记载的东周时间段之后的历史就断档了,准确的说没有一本书能类似《春秋》这么详细完整的记载历史了。
一直到西汉时期 ,有个叫刘向的文学家发现东周后期的历史书籍是个空白,于是就着手编制了一本书,也就是《战国策》。
这本书也就补缺了东周后期的历史了。
所以说,后来 ,人们就习惯用春秋和战国来划分东周,也就是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
东周分两段的意思是:东周时期又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与战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
东周的前半期 ,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 ,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周平王东迁以后 ,管辖范围大减,形同小国,而春秋时共有140多个诸侯国 。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和兼并 ,天子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诸侯对四夷侵扰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团结自卫。
东周的中央制度:
东周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前256年被秦所灭为止 ,共传25王,前后经历了515年 。东周实际上分为两个时期,以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
因孔子改编的鲁史《春秋》而得名 ,其特点是天下权力重心由天子下移到诸侯;周元王元年到东周灭亡(公元前256年)35年后的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期。因西汉刘向所编《战国策》一书而得名,其特点是权力重心继续下移,由诸侯而卿大夫而士 ,布衣即平民阶层兴起 。?
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而战国时期,是中国君主集权制的开始。
西周时期 ,周王保持着“天下宗主 ”的威权,可禁止诸侯国之间互相攻击或兼并 。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 ,“天下共主”已徒具虚名,再没有控制诸侯的力量,由此历史也开始了一个列国纷争的大动荡、大分裂时期。
同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在中原文化的影响或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很快赶了上来。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有的强大起来,有的衰落下去。
于是 ,诸侯国互相兼并,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 。诸侯林立的情况,严重束缚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 ,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东周
关于“东周分两段 。是什么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雁丝]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zhis/202508-1173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雁丝”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东周分两段 。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东周分两段 。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意...
文章不错《东周分两段 。是什么意思》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