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的诗意_望洞庭的意思

网上有关“望洞庭的诗意_望洞庭的意思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望洞庭的诗意_望洞庭的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望洞庭的诗意_望洞庭的意思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 、洞庭湖:湖名 ,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 。

3、两:指湖光和秋月 。

4 、和(h):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5 、潭面:指湖面。

6、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 ,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7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8、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

诗意:

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

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 ,山青水绿 。

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

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 ,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 ,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 ,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 ,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 ,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 ,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 、宁静、和谐的境界 。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 ,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 ,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 ,湖面狂风怒号 ,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 ,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 ,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 ,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 。在诗人眼里 ,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 、案上杯盘而已 。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 ,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 ,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 、涅而不缁的襟抱 ,是难以措笔的 。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只有真心观察 ,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情意。

望洞庭古诗

望洞庭古诗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 ,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

3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 、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 ,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

译文: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 ,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 ,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 ,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 ,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及注释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 ,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 ,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1、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集》)一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张丞相(673-7400,即张九龄,时任丞相 ,同时也是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担任丞相职务。

2 、涵虚混太清:谁映天空,与天混同 ,形容湖水与天空混然一体。涵虚:包含天空 ,指天倒映在水中 。太清,天空。

3、云梦泽:云梦,古泽名。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 ,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 。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

4、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 ,在洞庭湖东岸。

5 、济:渡河 。

6、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

7、端居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端居:安居 ,喻指闲居不仕。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

8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眼睁睁的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 ,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这里比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坐观:坐视,旁观 。徒:白白地。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羡鱼 ,不如退而织网 。意思是说有理想 ,就要采取实际行动。

赏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 ,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 。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 ,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 。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 ,景象是阔大的 。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 ,即天倒映在水里 。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 。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 ,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 ,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 ,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 ,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 。西南风起时 ,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 ,微风吹起层层波澜 ,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 。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 ,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 ,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济,渡的意思 。楫,船上的桨 ,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 ,这里指太平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 。古代俗语说 ,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

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 ,一方面,士子们以之铺垫进身的台阶,因而言词颇多限制 ,作起来往往竭尽才思;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对象或为高官显贵 、或为社会贤达,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学特征 ,作者也常以比体为之。

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 ,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 ,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 。

秋水盛涨 ,八月的洞庭湖装得满满的,和岸上几乎平接。远远望去,水天一色 ,洞庭湖和天空接合成了完完整整的一块。开头两句,写得洞庭湖极开朗也极涵浑,汪洋浩阔 ,与天相接,润泽着千花万树,容纳了大大小小的河流 。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 ,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 ,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 。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 ,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 ,变得异常渺小了 。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

下面四句 ,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 ,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 ,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 。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 ,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 ,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 ,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 。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 ,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 ,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 ,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 ,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

作为干谒诗 ,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 ,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 ,才是第一等文字。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 。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 ,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 ,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 ,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 ,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 。但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 ,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触景生情,情在景中 。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 。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 ,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 ,只见湖山相映 ,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 ,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 ,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 ,做一番事业 。这是写景的妙用 。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李白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

长风鼓横波 ,合沓蹙龙文 。忆昔传游豫 ,楼船壮横汾。

今兹讨鲸鲵,旌旆何缤纷。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 。

黄花不掇手 ,战鼓遥相闻。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

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 。龌龊东篱下 ,渊明不足群。

赏析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 ,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 、 ,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 ,育二子伯禽、天然 、一女平阳、 。存世诗文千余篇 ,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 、《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 ,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关于“望洞庭的诗意_望洞庭的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五广运]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zhis/202508-10330.html

(9)
五广运的头像五广运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五广运的头像
    五广运 2025年08月10日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五广运”

  • 五广运
    五广运 2025年08月1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望洞庭的诗意_望洞庭的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望洞庭的诗意_望洞庭的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五广运
    用户081002 2025年08月10日

    文章不错《望洞庭的诗意_望洞庭的意思》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