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真的对实战没有用处吗?

网上有关“套路真的对实战没有用处吗?”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套路真的对实战没有用处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套路真的对实战没有用处吗?看看戚继光是怎么讲的 李新方 套路 ,是中国传统武术的基本形式之一,究竟对实战有没有用处?有多大用处?这是近些年来人们议论颇多,莫衷一是的一个话题 ,我们不妨看看最反对花法的实战武术家戚继光是怎么讲的。戚继光(1528~1588)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 ,谥武毅,山东蓬莱人,明代抗倭英雄、杰出的军事家 、实战武术家 ,他的《纪效新书》等不仅是军事名著,同时也是不可多得的武术名著,所载拳经三十二势 ,是早期太极拳的杰出代表。 一、花法是指武术套路吗? 综观《纪效新书》,花法一是指军士在实战训练中为了「  ”人前美观”而往正确的攻防动作里加花:「 ”凡比较武艺,务要俱照示学习实敌本事 ,真可对搏打者,不许仍学习花枪等法,徒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 ”(《纪效新书·比较武艺赏罚篇》) 。很明显 ,这里的「 ”凡比较武艺”决不可能指的是套路 ,而恰恰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实战,如「  ”对抗性武术比赛 ”。而现在的对抗性武术比赛,是「 ”实战表演” ,是为了适应「 ”搏击市场”的要求,打给观众看的,不「 ”以图人前美观 ”行吗? 武术的基本原则就是进攻对方的要害部位 ,防守自己的要害部位,而在「 ”实战表演”中,由于有规则的保护 ,则对要害部位无须防守,目的只有得分,特别是那些高腿而且身体后仰的规定动作 ,明显违反实战原则,难怪近些年来有些拳王,在赛场外被不会武术的人打死打残的事件见于媒体报道。 二是指「  ”兵士愚下 ,岂能一一皆习”的实战技法 。《纪效新书·或问篇》云:「 ”平日官府面前所用花枪、花棍 、花叉之法 ,可用于敌否?光曰: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 。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 ,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 ,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 ,转手皆难,焉容得左右动跳……焉容得或进或退!平日十分武艺,临时如用得五分出 ,亦可成功……到厮打时,忘了拿法 ”。 这里的花法,是指不适合普通士兵习用的实战技法 ,包括警用武术和民间武术 ,而并不是说这些技法不适合实战,只是强调战场武术与民间武术的不同之处 。但作为将领,又与普通士兵不同 ,要身先士卒,在百万军中杀进杀出,与警用武术和民间武术并无差别 ,只是要求更为高超,故《纪效新书·长兵短用说》又云:「 ”……以上诸法,颇属烦杂 ,兵士愚下,皆能一一皆习。但载之不得不备,自有用心者精之。而教兵惟用封闭捉拿 ,上拦下拦六枪 。封闭捉拿,有大门小门,只此已足用”。这是讲了将用武术与兵用武术的不同之处。当然 ,认为「  ”兵士愚下 ”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但作为封建社会时代的军事家,难以超越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也是正常的 。 二 、武术套路的实战作用是什么? 从以引文不难看出,戚继光所反对的花法 ,并不是指武术套路。武术的实战训练方法,无非是单练和比试两种,两种都是模拟实战 ,而不能等同于实战,就是现代军事训练中,从单兵战术的刺杀到大兵团 、多兵种实弹对抗演练 ,也是如此。相反,戚继光是特别重视武术套路的,指出「 ”单人跳舞免不得 ,乃是必要从此学来”(《纪效新书·或问篇》) 。 据该书记载:「 ”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 ,猴拳 ,囮拳”,「 ”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 ,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打 ,此亦善之善者也。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 ,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 ,与青田棍法相兼,杨氏锁法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 ” 。可知中国拳术在宋代已形成许多家不同门派 ,而各家武术不论拳术还是器械 ,莫不以套路为基本形式 。 戚继光在总结明代以前各家武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战经验,还创造了枪术二十四势、枪术对练十四势、藤牌(加刀 、标枪)八势、狼筅六势、拳术三十二势等优秀武术套路。这正是因为套路是武术发展的高级阶段 ,是几千年来武术实战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从平民到具有较强实战能力的合格军士,乃至武林高手的捷径。 三 、符合实战要求的武术套路是怎样的? 中国武术广大精微 ,门派众多,但就实战技法而言,不外踢打摔跌拿而已 ,各家武术只是侧重不同,各有所长,所谓法门平等 ,无有高下 。而就每个习练者而言,实战能力如何,最重要的不是所习拳派 ,而是所依据的参考系之大小 ,对武术实战的领悟和用功程度,所谓英雄不必问出身。就是现代竞技武术的自选类,是专习高难动作的 ,还有太极操、太极舞之类,但这只表明习练者的身份,谁敢因此就断定他们当中没有兼习实战武术 ,并达到出神入化的人呢? 符合实战要求的武术套路,主要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一是守中用中一一防守自己的人体要害部位,进攻对方的人体要害部位。《纪效新书·长兵短用说》:「 ”中平枪 ,中平枪破 。中平枪,枪中王,高低远近都不妨。高不拦 ,低不拿,当中一点难遮架。去如箭,来如线 ,指人头 ,扎人面,高低远近都看见” 。又云「  ”上照鼻尖,中照枪尖 ,下照脚尖”。而拳术与器械无别,故后世又有「 ”中平本是拳中王,高低远近都不妨 ”之说。 二是势势相承一一套路中的每一势 ,都能够直接转换成其他任何着势 。《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云:「 ”……故择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势,势势相承,遇敌制胜 ,变化无穷,微妙莫测,窈焉冥焉 ,人不得而窥者谓之神”。有人说,「  ”真正打起来,谁跟你按套路打 ”?不错 ,但要反问一句:有哪位传统武术的师父告诉你 ,跟人打起来要按套路打了?差别只在于你学了套路,能不能做到势势相承。但你没有套路,就只能打「 ”王八拳”了 ,或眼睛一闭,等着挨打 。任何武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有套路,拳击的组合拳、现代散打的空击三十秒也是一种套路 。 三是通向神明一一逐渐达到实战中的全自动化。《纪效新书·长兵短用说》云:「 ”夫长枪……其妙在于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 ,手能忘枪,圆神而不滞 。又贵于静也,静则心不妄动 ,而处之裕如,变化莫测,神化无穷……有虚实 ,有奇正,有虚虚实实,有奇奇正正。其进锐 ,其退速 ,其势险,其节短,不动如山 ,动如雷震”。 而《易经》作为中国文化总的源头,几千年来,太极学说对武术的发展有着广大而深远的影响 ,戚继光创造的拳经三十二势就是早期太极拳的杰出代表,王宗岳《太极拳论》则是第一篇自觉地运用太极这个绝对真理,全面总结几千年来武术实战经验的科学巨著 ,经武禹襄 、李亦畲完成了从早期经验太极拳到现代科学太极拳的历史转变 。 特别是「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王宗岳《太极拳论》),对于怎么达到神明境界是有具体练法的 ,叫做「 ”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  ”走架时无人似有人 ,打手时有人似无人” ,练套路就是练实战,就是逐步走向神明。武禹襄《太极拳解》说:「 ”先在心,后在身 ,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谓一气呵成 ,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也 ” ,是走架与打手不二,并由此达到实战中的全自动化的具体论述。 反思现在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武术的实战技法就是「 ”现代散打”那么几下子 ,太极拳中也有人只练推手,不学走架,虽然也能练上一定的实战功夫 ,但终归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离中国传统武术所能达到的实战功夫相去甚远,劝君切莫忽视忽视传统武术套路,也不能小看太极操、太极舞 ,更不要忘记戚继光的名言:「  ”单人跳舞免不得 ”!

关于“套路真的对实战没有用处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又荷]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life/202511-35081.html

(10)
又荷的头像又荷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又荷的头像
    又荷 2025年11月22日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又荷”

  • 又荷
    又荷 2025年11月22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套路真的对实战没有用处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套路真的对实战没有用处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又荷
    用户112210 2025年11月22日

    文章不错《套路真的对实战没有用处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