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酸雨的危害如何防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酸雨的危害如何防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酸雨,作为一个国际问题 ,自从1972年首先由瑞典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后,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国际环境问题。世界上最早为“酸雨”命名的人是英国科学家R·史密斯 。1852年,史密斯分析了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附近的雨水 ,发现那儿的雨水中由于大气严重污染而含有硫酸、酸性硫酸盐 、硫酸铵、碳酸铵等成分。他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现酸雨、研究酸雨的科学家,并由此开创了一门崭新的学科——化学气候学。史密斯对酸雨整整调查研究了20年,于1872年写了《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一书 。就是在这本书中 ,他第一次采用了“酸雨 ”这一术语。不过,由于当时世界上降酸雨的地方星星点点,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直到史密斯发现酸雨的40年以后 ,一个名叫保罗·索伦森的科学家才进一步确证了酸雨的存在,并且提出了测量酸雨的方法 。而酸雨问题真正得到全世界的关注,则是20世纪的事情。
20世纪以来,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 ,酸雨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愈演愈烈,逐渐成为世人所关注的一大问题。1963年,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金·林肯斯率领一批科学家对新罕布尔州的哈伯河进行考察时 ,发现当地降下的雨是黑色的,雨水中含有很高的酸度 。1967年,瑞典科学家斯万特欧登在研究了各地的降雨之后 ,发出了这样的警告:“酸雨本质上是人类的化学战!”从此,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部门才把对酸雨的研究和治理陆续摆到议事日程上来。
正常的雨水都呈微酸性,pH值在5.6以上 ,这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于洁净的雨水中以后,一部分形成呈微酸性的碳酸的缘故。然而燃烧煤和石油的过程会向大气大量释放二氧化硫和氮化物,当这些物质达到一定的浓度以后 ,会与大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硫酸和硝酸,使雨水的酸性变大,pH值变小 。我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 ,称之为酸雨。
今天,酸雨已成为地球上很多区域的环境问题。在欧洲,雨水的酸度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在北美 ,降落pH值只有3~4的强酸雨已经司空见惯;在加拿大,酸雨危害面积已达120~150平方千米;在日本,全国降落的酸雨pH值是4.5;在印度和东南亚 ,一些土壤已经因频降酸雨而酸化。我国西南各省如贵州 、四川,酸雨情况也很严重 。
哪里有酸雨,哪里就会有灾难发生。酸雨落在水里 ,可使水中的鱼丧命;酸雨落在植物上,可使嫩绿的叶子变得枯黄凋零;酸雨落到建筑物上,可把材料腐蚀得千疮百孔 ,污迹斑斑。希腊雅典埃雷赫修庙上亭亭玉立的少女神像,就被“折磨”得“面容憔悴 ”、“污头垢面” 。酸雨进入人体,会使人渐渐衰弱,严重者会导致死亡。比利时是西欧酸雨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 ,它的环境酸化程度已超过正常标准的16倍。在意大利北部,5%的森林死于酸雨 。瑞典有15000个湖泊酸化。挪威有许多马哈鱼生活的河流已经遭酸雨污染。
酸雨是由大气中的酸性烟云形成的,这些酸性污染物 ,一部分来自大自然,如火山爆发、海水蒸发 、动植物腐败而散逸出的含有酸性物质的气体;另一部分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如工矿企业所喷出的浓烟 ,各种车辆排出的废气等 。这些酸性物质到了大气之中,溶入雨水降到地面,便形成了酸雨。
来自大自然和人类活动的两部分酸性物质的污染中 ,哪一部分是主要的祸首呢?我们不妨作一个比较。1980年5月18日,美国华盛顿州的圣海伦火山突然喷发,酿成了几十年以来美国最严重的自然污染 ,专家们估计,这次火山爆发散入大气的亚硫酸酐约有40万吨,这当然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可是,有人做过科学测试 ,一个中型的燃煤火力发电厂,一年内也能向大气排放40万吨亚硫酸酐,全世界难以计数的大中型火电厂 ,该相当于多少座火山爆发呀!相比之下,后者的危害就可想而知了。
在美国洛杉矶,有时雨水的pH值达到3 ,而在蒙大拿,积雪的pH值则为2.6。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呢?醋是人们在饮食中常用的调料,少放一点能使菜肴增加鲜味 ,但稍稍过量,就会感到难以下咽了,可是 ,醋的pH值不过3左右;说到柠檬水,我们的牙齿就会条件反射地产生发酸的感觉,然而,这种饮料的pH值也只有2.3左右。如此一比较 ,洛杉矶的酸雨和蒙大拿的积雪酸度就一目了然了 。创造世界“酸度之最”的酸雨,出现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西部的惠林地区,1979年 ,这一带下了一场暴风雨,雨中的pH值竟达到1.5左右,这样的酸度几乎同汽车蓄电池中的液体相似 ,它们洒到哪里,哪里的绿色植物就顿时枯死。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在加拿大 ,酸雨已经使4000个大大小小的湖泊变成了没有生命的死亡之湖。新斯科舍半岛地区的9条河流,本来是大西洋的鲑鱼产育幼卵的地方,如今再也见不到产卵的鱼群了 。加拿大的森林资源也是著称于世的 ,而酸雨正在使这个国家的森林大片大片地枯死毁坏。
在欧洲,瑞士、瑞典、德国 、挪威等国也是如此。瑞士一向以它如画的风景吸引着各国旅游者,可是,它那茂密葱翠的树林由于酸雨的侵害而大片枯萎 ,碧绿的湖水也开始变质,这个旅游休养的圣地正在失去美丽的风采 。瑞士提契诺州的渔业公司在本州的湖泊里投放了一批鳟鱼鱼苗,以期秋天收获美味的鳟鱼。不曾料到 ,这些湖泊早已被酸雨变成了鱼的地狱,第二天,所有的鱼都白花花地浮在了水面上。德国的拜恩和巴顿地区 ,过去那蔽日的森林,后来也有大半被酸雨摧毁,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瑞典 ,一些村庄的井水也变得发酸,酸雨形成的环境污染“使有的农妇的头发像春天的桦木一样发绿 ”。
正如美国环境科学家所描述的:在美国纽约州坷迪龙狭克山脉的云杉、铁杉树林中,掩映着闪闪发光的布鲁克特劳特湖 ,周围是死一般的沉寂,连蛙声都听不到,晶莹的水面下也没有任何生物在活动,而在20年前 ,宁静的湖水中充满了生气,鳟鱼、鲈鱼和小狗鱼自由自在地嬉游其中,可是如今什么鱼都没有了。这是多么残酷的对比啊!
酸雨还严重侵蚀希腊雅典的女神庙 、意大利罗马的斗兽场、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印度的泰姬陵 。这些古老的建筑 ,在酸雨的无情洗刷之下,它们正在失去华丽典雅的风姿。一个作家专门写了一本书,历述威尼斯古城遭受的污染 ,书名为《威尼斯的死亡》,他在书中痛心疾首地宣称:“威尼斯正在死亡,没有挽救的希望了。”由于酸雨对建筑物的严重损害 ,人们干脆将它称为“石头的癌症”。
酸雨还会影响铁路运输,并使桥梁、水坝 、工业设备、供水系统、地下贮罐 、水力发电机以及电力和电信电缆所用的许多材料很快受到腐蚀 。中国酸雨飘动的情况也日趋严重,1982年开展的一次酸雨普查 ,在2400多个普查监测的雨水样品中,属酸雨的占44.5%。由于酸雨在空中飘移,是超越国界的全球问题,因此已被各国环境科学家看作20世纪内最难治理的棘手问题之一 ,被冠以“空中死神 ”的恶名。酸雨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人类不要过于沉湎于战胜自然的喜悦中,人类的每一次胜利,大自然都报复了人类 。
酸雨更可怕的危害 ,是直接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在酸雨面前,受害最大的是老人和儿童。由于酸雨的诱发而患上各种呼吸道疾病的人,更是多得不计其数 。
酸雨的变种——硫酸雾和早春的酸性融雪 ,其危害性也不容忽视。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在多雾的季节溶入雾中,形成硫酸雾以后,它的毒性要大10倍。当每升空气中含有0.8毫克的二氧化硫时 ,人们在呼吸时感觉并不明显;而同样浓度的硫酸雾就会使人难以忍受 。高浓度的硫酸雾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引发哮喘等呼吸道疾病。难怪人们惊呼:“酸雨已成为所有想象得出的、破坏性最大的污染物之一,是生活圈中的一种疟疾!”酸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抗议和愤怒 ,“制止酸雨”成为人们的强烈呼声。
为了降低酸雨的危害,有人想出了这样的主意:将烟囱加高,使烟雾飘得更远,不让烟尘洒落在附近地区 ,以此来平息周围居民的愤怒 。结果如何呢?厂区附近的烟雾虽然减轻了,但是酸雨的悲剧却被送到更远的地方。由于排放出的亚硫酸酐进入更高的空中以后,飘逸范围更广 ,这等于进一步扩大了环境污染。
例如,意大利米兰地区排出的烟雾,可以随风越过阿尔卑斯山飘往邻国 ,而英国、德国的烟雾却降落到了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国家。最不幸的是北欧诸国,因为那里的大气流常常把有毒烟雾带往北方,所以有人说 ,当今的欧洲北部地区实际上成了化学污染物的垃圾箱 。在那里,受害最深的是瑞典 、挪威等国。瑞典大气中80%的亚硫酸酐便是由其他国家“馈赠 ”的,而挪威大气中的化学污染物有90%是“舶来品”。
因此 ,酸雨问题成了国际纠纷的一个焦点,北欧国家与英国、德国之间已经为酸雨进行了多年的讼事,双方唇枪舌剑,争吵激烈 。但是 ,如果不从根治酸雨之源入手,问题显然是不可能解决的。
为了防治酸雨,第一步是要对酸雨进行检测。为此 ,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制成了一种酸雨自动取样器,这种取样器有一个由马达驱动的盖子,天下雨时 ,盖子就自动打开,雨停时则自动关闭,这样 ,灰尘或昆虫之类的污染物就不能进入 。这种装置内装有8只瓶子,可以收集一星期的雨水样品,并可存储用于以后分析。连续的雨量记录完全计算机化 ,取样器和记录器都由电池供电,每隔几个月才需要更换一次电池。
关于“酸雨的危害如何防治?”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霍新云]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life/202511-3500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霍新云”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酸雨的危害如何防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酸雨的危害如何防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酸雨,作为...
文章不错《酸雨的危害如何防治?》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