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金沙县第一中学的发展历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金沙县第一中学的发展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金沙县建县前隶属黔西县辖 。打鼓新场(现城关)为黔西县九区,乃当时黔北四大集镇之一。一九三八年十月 ,中共新场地下党总支委员会成立,时值抗日战争时期,党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扩大中国***的影响,决定把学校作为革命的重要基地。一九三九年底,地下总支把在新场创办一所中学列入工作日程 。于是总支书记林正良利用区长刘敬书的职务和社会关系 ,并联络部分知名人士,成立了以刘敬书领衔的“中学筹建委员会”。在社会各界支持下,建校资金与校址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但在申报立案上,却遭到时贵州省教育厅的刁难,几经周折,终以“新场玉屏职业中学 ”名义获准立案 ,因校址系建于一八三一年的“玉屏书院”旧址而得名。一九四零年春,玉屏职中正式开学 。刘敬书任校董事会董事长,孙抒情任校长。鉴于刘、孙二人很少到校 ,学校工作实际由林正良主持。潘寰宇主管教务,教师有卓问渔 、宋子宽、周自达、毛祖圹 、周自楷、赵光远等 。学校名为职业中学,实际开设的是普通中学课程。林正良等人团结进步师生 ,一面组织建校劳动,一面进行革命思想教育。同年七月十日,几十位师生组成“玉屏职中抗日救亡农村宣传队” ,由林正良率领,徒步行程数百里,历时月余 ,往返于14个场镇和遵义地区的泮水等地,演出了《打东洋》、《张家店》 、《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日话剧;演唱了《流亡三部曲》、《生死到最后》、《黄河颂》等许多革命歌曲 。林正良同志总是以身作则,认真工作,每次演出前夕 ,他都要登台作抗日救亡革命道理的演讲,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在我沦陷区的罪恶行径。并亲自参加排练节目和扮演角色。这次宣传活动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但是由于影响巨大,引起了地方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注意,并上报到省党部。不久 ,一纸公文下达,称“查黔西新场玉屏职业中学内有‘奸党’活动,着该校立即停办 ” 。于是开办不到一年的玉屏职中便被扼杀了。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四日 ,林正良在新场被国民党保安司令部特务逮捕,并押解到贵阳,关进保管处看守所第三号牢房。林正良同志被镣铐加身 ,受尽苦刑,但国民党特务始终没有从他的口中获得任何情报 。一九四一年八月七日,林正良被秘密杀害于贵阳保安司令部狱中,时年32岁。他在就义的遗嘱中写道:“今日就戮 ,视死如归,实无愧于心也!”表现出了一个***员高尚的革命情操。玉屏职中尽管被扼杀于摇篮之中,但是却为后来的金沙中学的开办奠定了基础 。这 ,应该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一九四零年,时贵州省政府派刘宗璟到新场筹备立县事宜,随后的一九四一年三月金沙建治完成 ,七月正式颁印立县。之后,方伯鸾 、曹慕虞、王炎等力促首任县长刘宗璟创办一所中学 。如是,金沙县第一所公办中学--金沙中学于一九四一年八月建立 ,借用校址位于文昌宫(现人民医院),校长由县政府助理秘书陈燮堂兼任,周定远任教导主任 ,教师有黎昌仁、潘寰宇等,首期招生50名学生,其中原玉屏职中学生大约有17名左右。是年冬,陈燮堂将八景宫(东岳庙侧殿)改建为校舍 ,而一九四二年春,学校即迁入新址(现金沙一小)。这年春天,陈燮堂调职 ,校长由县长杨仲明兼任,潘寰宇仍任教导主任,教师有董正华 、徐志鲁、郑昌、吴国宣、李西侠 、赖更生、喻德修等 。学校实行春秋始业制 ,时有一级二班,100余名学生。一九四三年秋,杨仲明委任国民党立委委员尹淑贤之弟尹迪生为校长。尹迪生很少到校 ,学校日常工作由潘寰宇主持。尹迪生离任校长之后,由平坝人毛训仰接任 。一九四四年,金沙中学和城关一小互换校址 ,学校遂由八景宫迁至玉屏书院旧址(今金沙二小)。为此,后人把玉屏职中看作是金沙中学的前身。日本在彻底覆灭前发动了“黔南事变”,一部分在省城做事或读书的金沙人乃至外地人纷纷疏散到金沙,其中宋子宽、周自达 、周自楷、周德忠、汪慕兰 、王德宣、刘克凡、郭克凯 、易希仁等均到金沙中学任教 ,并使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 。一九四六年秋,毛训仰离职,由孙抒情任校长 ,仅半年,便由毛祖圹接任。两年之后,毛祖圹离职 ,由何镜华出任校长。此时鉴于部分老师离开学校,何镜华便聘请了华之淳、卓问图、何维民 、冯兆荣、冯玉书、罗启发、林光贵 、江仁炯等任教 。到一九四九年春,学校已经发展为初中三个级六个班、300余名学生的办学规模。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五日 ,金沙解放,次年一月,金沙县人民政府整顿学校 ,金沙中学仍由何镜华负责。一九五一年初,毕节专员公署任命宋达兼任金沙中学副校长及教导主任,学校正式命名为“贵州省立金沙初级中学 ” 。增加的新教师有葛发业、王育民等。那时校舍十分简陋,破败不堪:四方形砖木结构院落 ,中有一小天井,教室里摆放几十张课桌凳;办公室没有一张办公桌,几位男教师挤在一间屋子里就算是宿舍。报名注册时 ,初三学生7人,初二学生10人,初一新生30余人 ,显得很是寥落 。一九五二年,教师“思改”运动后,宋达调黔西中学 ,李敬文被任命为主持工作的副校长,王建武任教导主任。一九五三年底,学校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成绩考核 ,并以此为依据重新调整班级,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一九五六年秋,金沙中学毕业生参加地区统一中考,全部升入高一级学校 ,各科成绩平均80分以上,名列全地区第一。一九五八年,随着全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金沙中学增设了高中部和初级示范班(一九六零年停办),首届招高一新生24名 。这是金沙中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结束了金沙中学没有高中的历史。一九五九年秋 ,金沙县委决定将金沙中学搬迁到玉屏公社余家庄尚未建成而已下马的“钢铁厂”。一九六零年,将仓库改建成的教室竣工,学校随即迁入现址 。文革时期 ,学校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九六八年三月一日,“金沙中学革命委员会 ”成立,不久 ,在校学生“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一九六九年三月,初中恢复招生;
一九七零年,在上山下乡知青中招收54名高一新生 。
文革结束后 ,因一九七四年金沙县第二中学建成,于是在一九七八年九月,金沙中学正式更名为“贵州省金沙县第一中学 ”。在此期间 ,孙华山于一九七二年任学校校长,龚代明于一九七八年任学校校长。
一九八零年九月,卓毓湘任金沙一中校长 ,借着改革的东风,学校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师资力量得到了增强 。
一九八八年九月,廖忠毅任金沙一中校长,经过班子的努力 ,学校继续平稳持续地发展。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金沙一中被定为毕节地区重点中学。
一九九一年九月,陈培正任金沙一中校长,此后 ,学校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高考教学质量迅速挺进全地区前茅,特别是一九九五年的高考 ,李蕴瑶同学获贵州省理科第三名,被清华大学录取 。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代玉金任金沙一中校长 ,教学质量继续保持在全地区前茅,其中最典型的是在一九九九年高考中,李果获贵州省理科第三名 ,被清华大学录取,罗渊获贵州省理科第十名;2003年高考,陈亮荣获毕节地区理科第一名 ,周兴鑫获得毕节地区理科第二名,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在此期间,学校修建了知行楼,并开始了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工作。代玉金校长调教育局任职后 ,王松副校长于二零零三年主持学校工作。
时隔一年后的二零零四年八月,邱若桐任金沙一中校长 。在县委 、县政府及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学校的努力下,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并于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组对学校进行的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第一次评估验收。在此期间,学校完成启智楼的主体工程建设 ,并确定了学校“厚德、广智、健体 、育美”校训及“以德修身、体艺兼长、和谐发展”办学特色的发展思路。
二零零七年三月,骆国江任金沙一中校长,学校继续完善硬件建设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并顺利通过了创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复评”验收和“复查 ”验收 。二零一零年五月至今,学校行政工作由万俊利副校长主持,党务工作由邓明非副校长主持。
迄今为止 ,金沙一中已为国家培养合格中学生三万余人,其中高中生一万五千余人,有五千多人被输送到高校学习深造。原十四集团军政委,云南省委副书记 、纪委书记陈培忠;原解放军艺术学院书记、院长 ,总政直属工作后勤部部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申万胜;美国亚特兰大大学博士生导师赵莎英等均毕业于金沙一中 。至2014年9月28日,金沙一中校园总面积为63243平方米 ,校舍面积为29386平方米,绿化面积为12350平方米;教学班53个,学生3760人;教师183人 ,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41人,中级教师56人 ,省级骨干教师6人,地级骨干教师21人,地级教学名师2人 ,县级教学名师7人。已建成“4-4-2”理化生实验室,20间多媒体教室,3间微机室,1间校园网办公室 ,40个座位、148种报刊的教师阅览室,240个座位 、82种报刊的学生阅览室,83250册藏书的图书室3间 ,83台电脑、130万册电子图书的电子阅览室2间,可容纳520人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等。由于金沙一中领导班子与时俱进抓改革,聚精会神谋发展 ,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效益,使学校获得快速而持续的发展 ,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1998年,省委、省政府授予学校“文明单位”称号。2001年,省政府授予学校“贵州省普及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 ”称号。2002年 ,省委、省政府授予学校“红旗文明单位”称号 。2002年 、2006年,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分别授予学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称号。2004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授予学校全国重点科研课题“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实验学校 ”称号。2004年,省教育厅、教育工会授予学校“校务公开”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 ,省教育厅批准学校为“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7年,省教育厅 、省环保局授予学校“绿色学校 ”称号。2007年,省教育厅授予学校“贵州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评价试点先进学校”称号。2008年 ,省教育厅授予学校“贵州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称号 。抚今追昔,金沙一中以她代代传承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她严谨求实的校风学风中培养了大量人才 ,铸就了69年功业。今天,金沙一中的师生员工正朝夕奋斗,以更大的决心和努力 ,续写着金沙一中更灿烂的篇章。
学校自1999届初中毕业生制造七中“夏季神话 ”后,2000届辉煌再现 。2001届、2002届 、2003届、2004届连续四届中考状元的产生及更多的学生从这里“习德奋进”跨入省级一、二类示范高中,2005届又以全市最佳平均成绩领先 ,再次彰显七中团队敬业精神。十年中的每次足迹始终伴随着七中踏实进取的教育激情,在不断发现 、反思、认知、升华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中,构建了学习型学校共同体,七中以严谨治学的师资队伍著称 ,又以严格要求 、个性发展见长。
现任校长、省十届人大代表、心理学硕士、副教授 、中学高级教师郭子仪,秉承学校50年的发展校史,立足弘扬96年教改以来的机制创新和渐进式的规模办学 ,确立了“人格大于知识”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 。在一校三址的规模办学过程中,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生命 ,以科研为底蕴,以心理咨询、健康辅导为特色,通过了联合国子课题《教师素质培养提高与优质教育研究》、北师大“十五”国家课题《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研究》。承担了西南大学国家“十五 ”课题“学生人格健康的教育教学研究”的子课题研究。学校成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委员会理事单位 ,并正在申办中国教育学会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校的工作 。
关于“金沙县第一中学的发展历史”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段干好妍]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life/202511-3225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段干好妍”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金沙县第一中学的发展历史”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金沙县第一中学的发展历史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金...
文章不错《金沙县第一中学的发展历史》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