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李白的《登黄鹤楼》古诗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白的《登黄鹤楼》古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李白没有写过《登黄鹤楼》,关于登黄鹤楼的古诗有《黄鹤楼》 ,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注释:
①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
②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遂建楼。
③乘:驾。
④去:离开 。
⑤空:只。
⑥返:通返 ,返回。
⑦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
⑧悠悠:飘荡的样子。
⑨川:平原。
⑩历历:清楚可数 。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 ,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 ,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乡关:故乡 。赏析: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 ,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 ,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 ,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
首联: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 ,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
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是诗中颔联。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 ,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 、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本句具有一种普遍包举的意味 ,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因而成为深值关注和反复品味的名句。诗中“黄鹤 ”所指甚明 ,除了实体“仙鹤”之外,它的指向应该是即“一切”之意。“不复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时 、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 。“白云 ”变幻难测 ,寓托着作者世事难料的吁嗟叹喟。如果说这个词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那么“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更加催生了乡愁。
颈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两句笔锋一转 ,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 ,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 ,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 ,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 ,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 ,思乡不见乡 。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 ,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 ,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 ,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 ,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 ,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 ,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 ,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
王之涣(688年—742年) ,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 ,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 ,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 、《凉州词》等。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家喻户晓。
现与岑参 ,高适,王昌龄一同被世人称为我国唐代著名的“四大边塞诗人”。
关于“李白的《登黄鹤楼》古诗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之彤]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life/202510-3127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之彤”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李白的《登黄鹤楼》古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白的《登黄鹤楼》古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李白没...
文章不错《李白的《登黄鹤楼》古诗》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