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司马懿为何言而无信诛灭了曹爽三族?怎么想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司马懿为何言而无信诛灭了曹爽三族?怎么想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司马懿是一位争议性很大的人物,尤其在《三国演义》里,司马懿的奸诈比曹操更甚。比如曹操兵败赤壁后 ,还有心情大笑讥讽?周瑜无谋,孔明无智?,虽次次被打脸 。
不过实话实话 ,曹操的这种奸诈很难得,所谓:顺境中的牛逼不算牛,逆境下方显真英雄。再看司马懿 ,明明打不过诸葛亮,被按在地上摩擦,却还是嘴硬 ,收到女装后被部下逼着,才来了个千里求旨出战。虽很有手段却显不如曹操那般大气 。
故而,曹操很?真?,哪怕干个坏事都敢敲锣打鼓告知四方 ,如在宛城曹操问,?此处可有娼妓乎?。司马懿却总给人?装?的感觉,从装病开始骗曹操 ,到最后装病骗曹爽。
其中最让人指责的是,司马懿晚年发动?高平陵之变?后,言而无信诛灭了曹爽三族 ,气得担保人蒋济,没多久就病死了 。司马懿为何突然如此不靠谱了呢?须知,高平陵之变 ,司马懿之所以能成功,就是依仗他有信用,被视为?曹魏救星? ,难道也是?装?的?
其一:曹魏救星
司马懿何时被视为曹魏救星的?是从司马懿抵抗诸葛亮开始!也就是说从曹叡时期开始,司马懿就成了曹魏的屏障,因为就他一人能对抗得了诸葛亮。这一时期司马懿有过啥?不臣之心?吗?还真没有。
哪怕在诸葛亮去世后,他被曹叡夺了军权 ,也没啥反应 。辽东公孙渊叛乱,曹叡一个令,司马懿说来就来 ,说走就走,又替曹叡远征辽东。所以这一时期的司马懿,堪称是曹魏忠臣 ,这真不是在?装?。
自曹叡去世,司马懿和曹爽同为托孤重臣,一开始两人配合得不错 ,可没多久曹爽就开始排挤司马懿 。因为司马懿依靠多年来,当曹魏的?救火队长?,积累了大量人脉和口碑 ,俨然成了象征人物。
曹爽想推行他的新政,就必须要排除司马懿。于是司马懿便拿出了装病的好手段,啥也不管了。曹爽也由此开始了各种作死 。把能得罪的人,几乎都得罪了个遍除了司马懿代表的门阀士族势力外 ,还有郭太后等,这些本该是拱卫曹魏势力的人物。
由此装病之中的司马懿,因曹爽的胡折腾 ,就彻底被视为了?曹魏救星?了。因为许多人从曹爽所做作为中,判断出他想篡位 。自然无论门阀士族,还是曹魏拱卫力量的人 ,就都围绕在司马懿身边。
其二:诛灭曹爽三族
正是在这种局面下,司马懿趁曹爽带着皇上去祭拜高平陵时,突然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司马懿能依靠的力量 ,就只有三千死士 。那么他就不怕曹爽反扑吗?
当然害怕!别看司马懿得知桓范跑出城,去通知曹爽后他说:?桓范虽很有才华和智谋,但都放心 ,就凭曹爽那点智商,他是不会听从桓范计谋的。?可司马懿却立刻派人跑到曹爽那里,进行各种劝降。
其中最关键的人物就是太尉蒋济!对着蒋济,司马懿以洛水起誓:必不会伤害曹爽等等 。于是蒋济这才给曹爽去信。也正是因有蒋济的担保 ,曹爽最终决定投降了司马懿。气的桓范大骂:?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
果然 ,桓范一语中的,司马懿突然言而无信,丢弃信用 ,诛杀了曹爽三族,加上支持曹爽的宗亲等,一次就屠杀了5000多人 。连担保人蒋济 ,都被司马懿活生生气死了。为何司马懿从?曹魏救星?瞬间就变成?恶魔?了?
其三:2年后才知司马懿真高明
高平陵之变2年后,王凌反叛了,拉开了?淮南三叛?的序幕。王凌反叛的原因很简单 ,就是因司马懿把持了朝纲,皇上曹芳年岁太小,故而要拥立曹彪为新皇帝。
人们都说王凌是曹魏忠臣,那么笔者却要反问一声:为何在曹爽专权 ,把郭太后赶出永宁宫,并大肆占有宫中之物时,王凌不反叛呢?大概就是因为 ,曹爽无论怎么折腾,也是姓?曹?,属于曹魏宗亲吧 。
既然如此 ,倘若司马懿当初没杀曹爽,一旦曹爽外逃,或趁司马懿疏忽等卷土重来时又会是什么情景?估计倘若司马懿败了 ,必是三族尽诛!因而当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就注定了他没回头路。
我们可以把司马懿跟蒋济两人对调一下。如,是蒋济发起了高平陵之变 ,司马懿作担保人,那么蒋济事成后会不会留下曹爽?再做个假设,若司马懿根本不出头,就自然老死 ,以他对曹魏的功绩,史书是不是会把司马懿捧上天?
所以说来说去,司马懿在决定发动高平陵之变时 ,就已不能再按?臣子?身份要求他了,因为这意味着改朝换代的开始,矛盾没有任何调和余地了 。可偏偏史书或许多人 ,还习惯性把此刻的司马懿当成臣子,?曹魏救星?来看待。
故而才说,司马懿言而无信等。这就是为何说 ,司马懿真高明的原因他认清了此举的风险和承担的责任,已经不能再用臣子的标准去操作!
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何会乖乖相信司马懿的鬼话 ,选择了束手就擒?
因为其实曹爽和司马懿之间,根本就没有太深的恩怨,他们两个当初都被作为托孤大臣,而且曹爽也对司马懿比较尊敬 ,对待他就像对待父辈一样 。哪怕后来曹爽架空了司马懿,却仍把他放在了太傅的位置上,没有因为自己得势而迫害于他。?高平陵之变 ,也是因为曹爽大权在握,他的一些制度伤害到了朝中一些人的利益,就于是和司马懿联手起来想要对付曹爽 ,后来司马懿闹出这样大的动静,曹爽身边的人就想让他投降,让他放下武器不要再与司马懿为敌 ,而司马懿更是发过誓说,只要兵权不会夺了曹爽的性命,其中劝曹爽投降的这一群人中 ,就有一个地位很高的大臣名字叫做蒋济,有他做担保,自然他就会更相信司马懿一层,而且曹爽本来就是世家的富家公子 ,平时更是锦衣玉食,根本就没有上过战场打过什么仗,对战司马懿 ,一旦不成功丢掉的绝对会是性命,于是他就选择相信了大臣的话,相信司马懿的誓言 ,赌一把,放下了武器。?但是他注定堵赌输了,因为司马懿本身就是一个阴险狡诈的阴谋家 ,在曹爽放下武器向他投降的那一刻就出尔反尔,一转身就把曹爽给杀了 。当然他这样出尔反尔的行为,那些担保的大臣也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于是就记恨上了司马懿 ,然而杀掉曹爽之后,司马懿就掌权了,就将那些大臣给,打发到了边远地方。
在曹爽死后 ,他的三族都被灭了,如果知道投降会是这样的结果,曹爽一定会奋勇拼搏 ,不仅是为了家人,也是为自己留一条活路 。因此在做一件具有很大风险的事情的时候,即使有担保 ,也需要再三考量,确定对方的为人。
高平陵之变中,曹爽是出于怎样的考虑相信了司马懿不动杀机的允诺呢?
公元249年 ,大将军曹爽率领一众亲信陪同魏国少帝曹芳扫墓,待曹爽等人离开洛阳城到达高平陵的时候,司马懿命人迅速控制住洛阳城 ,揭露曹爽的种种罪行,史称“高平陵之变 ”。曹爽为何会乖乖相信司马懿的鬼话,选择了束手就擒?
第一个就是曹爽一方有人质在司马懿手里。虽然是曹爽人在外面,但是曹爽一方的将领家眷都在洛阳城内 ,都怕司马懿发起狠来杀了他们的家人 。所以,曹爽一方的人,基本上都是人心惶惶 ,并不打算跟司马懿拼个你死我活,要是真拼起来,司马懿先杀曹爽一方的家人 ,那么,基本上就军心瓦解了。
第二个就是曹爽的支持者比司马懿少。虽然曹爽有很多的支持者,但是当时的太尉蒋济、司徒高柔都是站在司马懿一方的 ,最主要的是,郭太后也是支持司马懿的 。这样的结果就是虽然曹爽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 ,太后支持另一方的话,就可以随时辅助一个年幼的皇帝登位,那么,曹爽手里的少帝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孩童。
第三个就是实力上差距太大。司马懿以及儿子司马师 、司马昭都是在战场上历练多年的军事将领 ,曹爽几乎没参加过战事,人送外号“草包将军” 。虽然称为大将军,只是一个称谓而已 ,仅此而已。若是论起真章来,曹爽分分钟被灭,这样的将军 ,如何能临阵对敌,如何能临时变通?不能的话,还不乖乖投降?
你觉得曹爽还有什么理由不投降?
高平陵之变时 ,如果曹爽放手一搏,能否击败司马懿
司马懿把所有路都堵死了,只留下一个口子。曹爽形势被动又顾忌家人 ,内心崩溃之后别无选择,只能寄希望于不杀的许诺 。
高平陵之变事发突然,完全出乎曹爽预料?他敢带曹氏兄弟一起出城,说明他对司马懿完全放松了警惕。而司马懿以正义、高压的态势发布宣言 ,又给了曹爽致命一击。这份宣言名义上是写给皇帝的奏本,其实就是给曹爽看的,告诉他洛阳城已被完全掌控 ,而且兴兵还有太后支持的合法性 。关键的关键,曹爽兄弟几人的家眷都在城中,这个是最要命的。曹爽一下子被整蒙圈 ,?迫窘不知所为?。
唬住曹爽占据主动,司马懿开始攻心?也就是骗。在宣言中他明确提出了处置曹爽等人的方案,即罢免兵权 ,?以侯就第? 。给曹爽等人留了条退路,以防止发生激变。之后又派两拨人分别对曹爽做思想工作:让侍中许允和尚书陈泰晓以大义,让曹爽的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宽心许诺 ,并指洛水为誓。此外太尉蒋济还亲自写信相劝,成为压垮曹爽的最后一株稻草 。蒋济和曹爽关系还不错,只是与之政见不同,他的信起到了关键作用。曹爽情绪完全被司马懿牵引 ,由惊慌到焦灼再到心存侥幸,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至于大司农桓范,以及曹爽的司马鲁芝、主簿杨综等人提出的带天子去许昌 ,然后兴兵勤王的策略,其实操作性并不强,曹爽兄弟集体沉默就很能说明问题 。真那样的话等于逼反了司马懿 ,他若强加一个挟持天子的罪名兴兵,曹爽得胜的几率也很渺茫。而且家眷在司马懿手里也会投鼠忌器。路路不通,顾虑重重 ,也难怪曹羲等人?默然不从? 。
司马懿为这事准备了好长时间,又养死士又装病的,而且不管怎么装他都不辞职 ,占着太傅的位置不撒手。从司马懿迅速而有序的兵变节奏中也能看出,他早已把每一个步骤 、每一个细节都想得非常清楚,自然也不会缺少曹爽不降,以及挟持天子起兵的预案。桓范出城司马懿并不在意 ,而且断定曹爽不会听从也能证明这一点,因为他攥住了曹爽的命门 。还有一点,已经18岁的小皇帝曹芳和曹爽并非一条心 ,他如果站出来支持曹爽,哪怕斡旋一下,司马懿都很难得逞。这点应该也在司马懿的算计之中。
曹爽放弃兵权后即被司马懿软禁和监视 ,他以向司马懿要粮食和蔬菜的方式试探,司马懿假装吃惊并表达歉意,曹爽也就此宽心。他哪知道 ,此时的司马懿正在给他罗织罪名,磨刀霍霍呢 。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临终时,因为太子曹芳年幼 ,于是遗命让曹真之子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
然而曹爽后来却在心腹的撺掇下,先是晋升司马懿为太傅夺取了他的实权,又以自己的弟弟曹羲和曹训分别出任中领军、武卫将军,掌握了宫中的禁军 ,命亲信丁谧等人入尚书台,将司马懿完全架空,自己独揽曹魏军政大权。司马懿见曹爽大权在握 ,于是称病在家休养,等待时机进行反击,而这个机会很快就让他等到了 。
曹爽掌控曹魏朝政期间为了提升自己声望 ,于是出兵伐蜀,希望以战功巩固自己的地位。可是此战却以魏军大败而告终,征发的牛马骡驴也多半折损 ,民间怨声载道。而且曹爽重用自己的亲信何晏、邓飏 、李胜、丁谧、毕轨等人,这些人华而不实,能力有限 ,朝堂上下和士族对此大多极为不满 。后来曹爽又逼着郭太后移宫,限制她和曹芳见面,这么一来就把郭太后也逼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于是司马懿秘密联络郭太后和太尉蒋济等朝中重臣,在正始十年趁曹爽带着党羽陪曹芳去平陵扫墓的机会 ,联手发动政变,控制了洛阳。随即司马懿又派使者告诉曹爽,只要交出手中权力 ,那么就可以保留他的爵位,安享余生 。
曹爽是个纨绔子弟,面对如此局面根本就束手无策。虽然大司农桓范力劝他挟持皇帝去许昌 ,然后以皇帝的名义和手中的兵权调动大军勤王。可是曹爽经过一夜思考,最终决定向司马懿投降 。不想司马懿最后却食言而肥,将曹爽杀死 ,连三族都没放过,都被尽数诛杀。
从曹爽的结果来看,他当然应该采纳桓范的建议 ,拼死一搏。不过按照当时的局势来看,他这么做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曹爽独揽大权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让自己两个弟弟曹羲 、曹训掌管禁军,将洛阳城内最主要的武装力量控制在自己手中 。然而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 ,曹爽三兄弟都一起出城,不在军中。而蒋济曾经担任中护军、护军将军多年,在禁军中有不少旧部 ,此时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也是中护军,同样在禁军中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因此很快接管了洛阳城内各部军马。
曹爽毕竟只是陪着曹芳去祭扫高平陵而已 ,没想到会有人发动政变,所带军马不多 。因此事发以后,只能仓促征发高平陵附近的屯田军士数千人 ,发给他们武器以自卫,可是靠这么点人马显然根本无法和进军抗衡。
司马懿不急着以武力解决曹爽,只是因为了解曹爽的性格 ,知道可以劝服他投降,不愿意以武力相比,落下惊扰圣驾的骂名。可是如果曹爽要是真的敢负隅顽抗,或者逃到许昌去的话 ,司马懿这种人可不会再有什么顾忌,必定会全力发起猛攻 。曹爽兵力不足,战斗力又差 ,自己也没什么临战经验,毫无胜算。
而且虽然司马懿和他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权期间,曹魏多次发生反对司马家的叛乱。不过这主要是那些还忠于曹魏的大臣不满司马一家专权而已 ,并非这些人和司马懿他们有什么个人恩怨 。
而在高平陵之变发生时,曹魏上下大多不满曹爽独断专行,所以司马懿才会得到朝中诸多大臣的支持。甚至就是曹爽身边的人 ,大多也不愿意表态对他表示支持。这种情况下,即使曹爽侥幸带着曹芳逃到洛阳,在郭太后和朝中多数大臣都已经公开站在司马懿一边以后 ,那些忠于曹魏的地方官员也不会轻易服从他的命令 。曹爽真正能调动的军队数量非常有限,还是无法和司马懿抗衡。
所以曹爽即使放手一搏,也没法击败司马懿。当然,不管怎么说 ,也要比 历史 上白白送死要好一些。
关于“司马懿为何言而无信诛灭了曹爽三族?怎么想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冬亦]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life/202510-2572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冬亦”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司马懿为何言而无信诛灭了曹爽三族?怎么想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司马懿为何言而无信诛灭了曹爽三族?怎么想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
文章不错《司马懿为何言而无信诛灭了曹爽三族-怎么想的》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