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功过怎么评价

网上有关“李自成的功过怎么评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自成的功过怎么评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李自成是个只会破坏、不会建设、没有远见 、小富即安的人,耗光了大明的元气。因意识形态,建国后将其历史地位过分拔高 。

1 李自成的民族

李自成(1606年—1645年) ,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据考证是西夏党项族后裔。

2 李自成的破坏性

裹挟行为:李自成为了壮大势力 ,将大军所过之处抢劫一空,人民无所食,只得加入流寇 。李自成不经营根据地 ,只是像蝗虫般涂炭所过之处,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破坏。

假投降行为:大明给其机会返寇为民,还乡生产。但其为了个人野心 ,一旦脱困 ,复起作乱 。

3 李自成的短视

李自成刚刚攻陷北京,整个集团迅速腐化,内部争斗倾轧激烈 ,而无视山海关外满清的虎视眈眈。终于走上败亡之路,连带丢失汉家江山。

李自成是哪朝哪代的人物?

传统观点无原则地推崇农民起义,把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领袖都看作推动历史进步的大英雄 。由于李自成的农民军占领京城直接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 ,所以李自成的“业绩 ”更得到历史学家的推崇。但威名赫赫的李自成只在京城维持了一个多月即迅速败亡,许多学者都为李自成惋惜。哪些错误导致李自成最终成为悲剧人物?

不知道笼络明朝势力,李自成出身于驿卒 ,在他的头脑中,也许明朝皇室已经完全丧失了正统地位,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了!他根本不了解 ,延续了276年的明朝帝王在官僚和百姓中还有很大的号召力!

从宏观历史看,李自成所率领的“贫民起义”势力,与最终推翻了统治王朝的反秦起义、反莽起义、反隋起义 、反元起义中的势力根本不同 ,而与黄巾起义、黄巢起义和清朝后期发生的洪秀全起义颇为相似 。唐末黄巢起义尤其与李自成起义的情况相似 。虽然黄巢也攻占了唐朝的京城长安并建立大齐政权登基称帝 ,但他也没能维持政权,而是很快败亡。从表面看,黄巢没能推翻唐朝而李自成却直接推翻了明朝 ,李自成的成就似乎更大一些,但这完全是由于在东北崛起的满清政权对明王朝也构成致命威胁,崇祯皇帝本人也刚愎自用 ,不愿意离京避祸以观天下之变。从这一角度看,李自成起义并没有多大特殊的研究价值 。

利用公共产品原理,我们可以把历史上“农民起义”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只有贫苦农民参加的起义 ,称为“贫民起义 ”;另一类是由社会各阶层参加的起义,称为“社会起义”。“贫民起义”的参加者都是由于天灾迫使他们无法生存,必须用非法的暴力手段“谋生 ” ,所以必须破坏当时的社会秩序 。历史上的黄巾起义、黄巢起义 、李自成起义、洪秀全起义都是如此。“社会起义”要么发生在由兼并战争建立不久的王朝,例如反秦起义、反隋起义 、反元起义,要么发生在内部篡位王朝 ,例如反莽起义。在兼并王朝统治时期 ,国家各部分的“融合度”较低,皇帝在被兼并地区也不具有多大正统地位,而篡位王朝的皇帝则在全国都不具有正统地位 ,所以很容易引起社会各阶层(包括官僚、地主阶层的许多成员)的反抗,形成“社会起义 ” 。这类起义的领导者都力图建立新的统治秩序,所以都能够利用原有社会中的官僚地主阶层(阶级)。

“贫民起义”和“社会起义”的最大区别是 ,在“贫民起义 ”中地主阶级是支持王朝或直接参加镇压(起义)的,而在“社会起义 ”中地主阶级却是支持起义或是直接领导起义的。结局当然也截然不同:“贫民起义”总陷于失败,而“社会起义”却总是推翻了原有王朝 ,建立了新的王朝(有兴趣的读者可在网上搜索文《中国历史循环之谜新解》) 。

李自成起义完全符合“贫民起义 ”的特点,它的参加者都是在天灾打击下无法生存的农民,其行动是破坏社会秩序而不是建立社会秩序。借用毛泽东的话来说 ,就是他们善于破坏旧世界,但是却无力建设新世界,所以他们的失败就完全是必然的。

贫民起义领袖并不代表历史前进的动力 ,李自成也毫不例外 。李自成的特殊性也许在于 ,他本人有良好的个人品德——与张献忠相比,他并不是嗜杀成性的暴戾之徒,所以历史资料中多有他得到部下和人民拥戴的记载 ,官书的《明史》也称赞李自成“不好酒色,脱粟粗粝,与其下共甘苦” 。但既然李自成并不亚于刘邦、朱元璋等帝王的个人品质 ,那么他的失败就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历史条件使然。

参考资料:

明清易代的“经济人”解读——兼谈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李自成是明朝末清朝初。

李自成(1606—1645年),原名鸿基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生于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传说为西夏奠基者李继迁的后人 。

李自成自幼家境贫寒 ,曾经给地主牧羊,又当过银川驿卒,在背负人命案之后 ,转投甘肃边军。崇祯二年(1629) ,李自成所在部队在赶赴北京的过程中发生兵变,李自成由此参与农民起义。后来李自成投奔闯王高迎祥,因勇猛又有识略而被重用 。其在荥阳大会上 ,提出分兵作战的方案,使得起义军脱离了明军的包围。

在高迎祥牺牲后,他被拥戴为闯王 ,继续起义事业。李自成采纳了部下所提“均田免赋 ”等口号,赢得了广大农民百姓的支持 。崇祯十六年(1643)在襄阳称新顺王,并进占西安。

崇祯十七年(1644) ,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之后攻克了北京 ,推翻明王朝。同年四月,在清军与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合力下战败,于是退出北京逃至西安 。

顺治二年(1645) ,在清军的猛烈攻势下 ,李自成边率部南逃,边继续抗清。李自成的结局是历史疑案,其中一种说法是顺治二年(1645) ,李自成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被当地农民武装所杀。

关于“李自成的功过怎么评价”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墨宸]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life/202509-19382.html

(20)
墨宸的头像墨宸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墨宸的头像
    墨宸 2025年09月17日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墨宸”

  • 墨宸
    墨宸 2025年09月1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李自成的功过怎么评价”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李自成的功过怎么评价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李自成是个...

  • 墨宸
    用户091707 2025年09月17日

    文章不错《李自成的功过怎么评价》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