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二郎腿”姿态的来历?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二郎腿”姿态的来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腿有很多架势 ,就像腿部语言一样,每一种动作述说一种意绪 。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大人物,跷起二郎腿 ,颤颤巍巍,把他们的威风尽情抖落出来。这股习气在民间也十分普及,男人们总喜欢以二郎腿来展示一种悠闲和傲慢。也许 ,二郎腿的好处在于可以暂时放松腿部,交替而为之,使下肢的血脉更容易流通 。但这个动作的坏处却是多方面的,架腿时破坏了躯体竖直平衡 ,长此下去,会造成脊椎的扭曲变形。在社交场合,这一般被认为是有失礼貌的坐法。
诗人流沙河曾撰有《二郎腿的解释》一文 ,饶有风趣地解释了二郎腿的来历 。他指出:二郎腿"不但川省有此说法,外省也有。这是二郎神的坐姿。鄙人故乡川王庙正殿上所塑二朗神像,以及吾蜀都江堰二王庙旧时二郎神像 ,皆如此状 。二郎其人,传说是秦时郡守李冰的次子,助其父凿离堆 ,斩蛟除害,死后封二郎神。《封神演义》有二郎神杨戬,由传说而小说 ,更荒诞不经了……二郎神的坐姿绝对不合儒家规矩。所谓跷二郎腿,用专业术语说,应是禹步。相传禹治洪水,尽力沟洫 ,十年不入家门,患得偏枯之病(偏瘫),一腿僵死 ,成了跛子 。少时曾见巫师作法,一脚跳行,一脚跷起 ,谓之禹步,就是在摹拟禹。都江堰的二郎神像塑成坐姿,右腿架搁左腿之上 ,也是在摹拟禹。前世纪的八十年代,改塑成立姿,手持锹铲 ,二郎腿也不见了,神秘之感丧失殆尽 。旧塑留着远古神话尾巴,表明我们从何处来,也算尊重古文化吧。改塑成修水利的民工 ,使二郎腿一词失据,后人难以考索,实在不值。"
诗人的考证是颇有趣味的 ,但禹步是否就此而来,暂难断定 。我在《玄学兽》一书里曾考察了传说中鸩鸟的步态,那就是典型的"禹步"。另一种说法 ,见于《抱朴子内篇·仙药》和《洞神八帝元变经》等古籍,大意是说,大禹治水时 ,在南海之滨见到一种大鸟(即鸩鸟)会禁咒术,走着一种奇怪的步子,能使大石翻动 ,于是大禹模拟其步伐,使成为法术,十分灵验,因为是禹制作的 ,故称为禹步。从这些说法中大致可以看出禹步形成甚早,与古代的禁咒术有关 。禹步的基本步伐是三步九迹,后来扩大为十二迹 、三五迹等不同的禹步。后发展成为了道家著名的罡步。
鸩鸟以一种神秘的舞蹈步伐来显示自己的君临 。这种禹步 ,一步一颠,富有弹性,充满忧郁和感应 ,好像是按照冥念中的指示在亦步亦趋。人们极其忌讳见到这种罕见的鸟步,《尔雅翼》卷十六记载说:"……昔有人入山、见其步法,归向其妻索之 ,妇正织而机翻"。可见此鸟毒恶之甚。后来,巫师作法也要使用这种"禹步",以求得与冥界步调一致 。
其实 ,周作人的散文《禹迹寺》就作了十分详细的考证,他指出:
"昔者禹堙洪水,亲自操秦耜而涤天下之川,股无跋 ,腔无毛,沐甚雨,祁疾风 ,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屐屐为服 ,日夜不体,以自为极,曰 ,不能如此,非禹道也,不足为墨 。"盖儒而消极则入于杨 ,即道家者流,积极便成为法家,实乃墨之徒,只是宗教气较少 ,遂不见什么佛菩萨行耳。《尸子》云: "古者龙门未辟,吕梁未凿,禹于是疏河决江 ,十年不窥其家,生偏枯之病,步不相过 ,人曰禹步。"焦里堂著《易余庸录》卷十一云:"禹病偏枯,足不相过,而巫者效之为禹步 。孔于有姊之丧 ,尚右,二三于亦共而尚右。郭林宗中偶折角,时人效之为垫角中。不善述者如此 。"说到这里 ,大禹乃与方士发生了关系。本来方士非出于道家,只是长生一念专是为己,与杨子不无一脉相通,但是这里学步法于隔教 ,似乎有点可笑,实在亦不尽然,盖禹所为之佛菩萨行显然有些宗教气味 ,而方士又是酷爱神通,其来强颜卅和正复不足怪耳。案屠纬真著《鸿苞》卷三十三《钩玄》篇中有禹步法颇疑其别有所本,寒斋无他道书 ,偶检葛稚川《抱朴子》,果于卷十六《登涉》篇中得之 。其文云:
"禹步法,正立 ,右足在前,左足在后,次复前右足 ,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一步也。次复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从左足并 ,是二步也。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三步也。如此 ,禹步之道毕矣 。"此处本是说往山林中,折草禹步持咒,使人鬼不能见 ,述禹步法讫,又申明之曰:
"凡作天下百术,皆宜知禹步 ,不独此事也。"准此,可知禹步威力之大。不佞幼时见乡问道士作炼良法事,鹤擎金冠 ,手执牙笛,足着厚底皂靴,踯躅坛上,如不能行 ,心甚异之,后读小说记道士禹步作法,始悟其即是禹步 ,既而又知其步法,与其所以如此步之理由,乃大喜悦 。自己试走 ,亦颇有把握,但此不足为喜,以不佞本无求仙之志 ,即使学习纯熟,亦别无用处也。
如今,我们只能偶尔在舞台上才能见到禹步缥缈的姿态了。
二郎腿肯定不合儒家礼仪 ,但似乎与印度佛教有些渊源 。我们所见到的菩萨的形象十分丰富,观音、大势至为"十地菩萨",除了佛,只有她们有资格坐在莲台上。往往是一腿盘曲 ,一腿下垂,这种优美的坐式叫"游戏座"。自然倾斜的姿势,仍显示出一种柔姿绰态 。这种"游戏座"虽然没有把双腿互架 ,但二郎腿说不定也是从这一佛教造像里获得启示的呢。
关于““二郎腿”姿态的来历?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曼桃]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life/202508-1062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曼桃”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二郎腿”姿态的来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二郎腿”姿态的来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腿有很...
文章不错《“二郎腿”姿态的来历?》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