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以少胜多的战役

网上有关“曹操以少胜多的战役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曹操以少胜多的战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在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有三个: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其中 ,前两个都与曹操有关: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为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赤壁之战 ,东吴以少胜多,打败了曹操,三足鼎立处见雏形。

 官渡之战: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 ,袁绍统10万步兵 、1万骑兵 ,占据黎阳,进攻延津,并派大将颜良等围攻白马 ,以掩护其主力渡河南进 。四月,曹操采用荀攸声东击西之计,率军赴延津渡口 ,佯示北渡,诱使袁绍分兵西向,趁机抄袭白马 ,击斩颜良,解白马之围,然后迁移当地民众 ,沿河西退。袁绍令主力渡河,亲率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和刘备率五、六千骑兵追击曹军。曹操令部队抛弃物资 ,诱使袁军争相拾取 ,趁其混乱,以600余骑兵出击,斩文丑 。同时 ,令于禁等率步骑5000,自延津奔袭汲与获嘉,焚毁袁军30余屯 ,俘将20多人,歼敌数千。于禁趁势击破原武袁军营地。曹操鉴于敌众之势,主动回军官渡 ,欲再择战机 。

 八月,袁绍拒绝谋士沮授持久作战的建议,统大军自阳武推进至官渡 ,依托沙堆,东西屯营数十里 。曹军接战失利,被迫收兵 ,深沟高垒 ,继续坚守拒敌。袁军垒土山、架高橹,猛射曹营,曹军将士皆蒙盾而行。曹操令赶制霹雳车 ,发石摧毁其橹楼 。袁军又掘地道,曹军深挖长沟以拒之。两军对峙期间,曹操令部将曹仁率兵南下汝南 ,击败骚扰曹军后方的刘备,继而大破欲断曹军补给线的韩荀部于鸡洛山,又得司隶校尉钟繇自关中送来的战马2000多匹 ,曹军士气和战斗力得以巩固和增强。袁绍固执已见,一再拒绝分兵袭许的建议,必欲从正面歼灭曹军 。

 此时 ,曹军粮将尽,士卒疲惫,曹操亦欲退守许。谋臣荀衔芫?匀醯星恳阎凉丶?笨蹋?敉吮匚耍?槭票亟?斜洌?胁豢墒?コ銎嬷剖さ牧蓟?2懿俨赡善浣ㄒ椋?绦?崾卮?⑴刹拷?旎温什炕鞴适校?厣赵?沙盗覆荩?咏糇急妇稣健?

 十月 ,袁绍又遣淳于琼率兵万余护送军粮 ,至距袁军大营40里的乌巢,沮授建议增派将军蒋奇守护乌巢侧翼,以防曹军袭击 ,袁绍不许。谋士许攸 、将军张郃又建议袭许,仍遭拒绝 。此时,许攸闻其家属犯法下狱 ,愤然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曹操留曹洪、荀攸等守官渡,亲率步骑5000 ,打着袁军旗帜,携带柴草,连夜潜行 ,迅速赶到乌巢,立即围屯,纵火围攻 ,袁军一片惊乱。拂晓 ,淳于琼见曹兵不多,率部反扑 。曹操挥军猛攻,迫其退缩营屯。此时 ,袁绍救援的骑兵已经逼近,曹操拒不分兵阻援,坚持集中兵力 ,一鼓作气,大破乌巢守军,继败援军 ,焚尽袁军粮秣,乘胜还师官渡。

 袁绍获悉乌巢被袭,不纳张郃派重兵往援的建议 ,却强令张郃、高览等以主力攻官渡曹军大营,不克 。至乌巢大败,袁绍军心震恐 ,激起内讧 。张郃 、高览见大势已去 ,焚毁战具,率部投降曹操。曹操乘势发起进攻,大获全胜 ,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仅带800骑兵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

 官渡之战 ,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 ,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 ,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反观袁绍,内部不和 ,又骄傲轻敌 ,刚愎自用,屡据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 ,一再丧失良机。终致粮草被烧,后路被抄,军心动摇 ,内部分裂,全军溃败。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

 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7月,曹操率军南下,他的第一个战略目标是荆州。荆州主刘琮未作任何抵抗 ,就将荆州双手拱出。曹操兵不血刃,完成了南下战略的第一步 。

 刘备在樊城获悉刘琮投降的消息后,急忙率所部向江陵(今湖北江陵)退却 ,并命关羽率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 江陵为军事重镇 ,是兵力和物资的重要补给基地。曹操自然不甘心让它落入刘备之 手,于是便亲率轻骑五千,日夜兼行150公里 ,追赶行动迟缓的刘备军队,在当阳的长坂坡击败刘备,占领了战略要地江陵 。刘备同诸葛亮、张飞 、赵云等仅数十骑突围 ,在与关羽 、刘琦等部会合后,退守龟缩于长江南岸的樊口一线。

 军事上接二连三的胜利,使曹操变得轻敌自大 ,试图乘胜占领整个长江以东的`地区,一举消灭孙吴势力。尽管谋士贾诩建议他利用荆州的丰富资源, 休养军民 ,巩固新占地,然后再以强大优势迫降孙权,但曹操没有采纳 。在强敌压境、存亡未卜的危急关头 ,孙权和刘备两股势力为了避免彻底覆灭的共同命运 ,结成了联合抗曹的军事同盟 。刘备派诸葛亮随同鲁肃前去会见孙权。诸葛亮向孙权分析了敌我形势,指出:刘备最近虽兵败长坂坡,但是尚拥有水陆2万余众的实力。曹操虽然兵多势众 ,但经长途跋涉,连续作战,非常疲惫 ,就像一支飞到尽头的箭镞,连一层薄薄的绸子也无力穿透 。况且曹军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又是新占之地 ,人心不服。在这种形势下, 只要孙、刘双方同心协力,携手合作 ,就一定能击破曹军,造就三分天下的局面。孙权 对他的这番精辟分析深表赞同 。 可是当时东吴内部也存在着反对抵抗 、主张投降的势力。

 长史张昭等人为曹军的声势所慑服,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兵多势众 ,又挟新定荆州之胜,势不可挡。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东吴难以抗衡 ,不如趁早投降 。张昭 是东吴的重臣,颇具影响,他这样的态度 ,使得孙权感到左右为难。这时鲁肃劝孙权召回东吴军事主帅周瑜商讨对策。

 周谕奉召从鄱阳赶回柴桑,他同样主张坚决抗御曹操 。他以为: 曹操虽已统一北方,但其后方并不稳定。马超、韩遂在凉州的割据 ,对曹操侧后是潜在 的重大威胁。曹操舍弃北方军队善于骑战的长处,而同吴军进行水上较量,这是舍长就短 。加上时值初冬 ,马乏饲料,北方部队远来江南,水土不服 ,必生疾病 。这些都是用 兵之大忌 ,曹操贸然东下,失败不可避免。紧接着,周瑜又向孙权分析了曹操的兵力:曹操的中原部队不过十五六万 ,并且疲惫不堪;荆州的降兵最多不过七八万人,而且心存恐惧,斗志低落。这样的军队 ,人数虽多,但并不可惧,只要动用精兵五万 ,就足以打败它 。周瑜深入全面的分析,使孙权更加坚定了联刘抗曹的决心。于是便拨精兵3万,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 ,鲁肃为赞军校尉,率军与刘备会师,共同抗击曹操。

 公元208年10月 ,周瑜率兵沿长江西上到樊口与刘备会师 。尔后继续挺进 ,在赤壁与曹军打了一个遭遇战。曹军受挫,退回江北,屯军乌林 ,与孙 、刘联军隔江对峙。当时曹军中疾病流行,又因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性 ,长江的风浪把他们颠簸得口吐 黄水,苦不堪言 。于是只好把战船用铁环?首尾相接?起来。周瑜的部将黄盖针对敌强 我弱、不宜持久及曹军士气低落、战船连接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火攻 ,奇袭曹军战船。周瑜采纳了这一建议,制定了?以火佐攻?,因乱而击之的作战方略 。 周瑜利用曹操骄傲轻敌的弱点 ,先让黄盖写信向曹操诈降,并与曹操事先约定了投降的时间。曹操中计,欣然容允。届时 ,黄盖率蒙冲(一种用于快速突击的小船) 、 斗舰数十艘 ,满载干草,灌以油脂,并巧加伪装 ,插上旌旗,同时预备快船系挂在大船 之后,以便放火后换乘 ,然后扬帆出发 。当时,江上正猛刮着东南风,战船航速很快 , 迅速向曹军阵地接近 。曹军望见江上船来,以为这是黄盖如约前来投降,皆?延颈观 望? ,丝毫不加戒备。

 黄盖在距曹军1公里地处,遂下令各船同时点火。一时间?火烈风猛,船往如箭? , 直冲曹军战船 。而曹军船只首尾相连 ,分散不开,移动不得,顿时便成了一片火海。这 时 ,风还是一个劲地猛刮,熊熊烈火遂向岸上蔓延,一直烧到了岸上的曹军营寨。曹军将士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火烧得惊慌失措溃不成军 ,烧死、溺死者不计其数 。

 在长江南岸的孙、刘主力舰队乘机擂鼓前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曹操势穷力蹩 ,被 迫率军由陆路经华容道向江陵方向仓皇撤退,行至云梦时曾一度迷失道路,又遇上大风 暴雨 ,道路泥泞不堪,以草垫路,才使得骑兵得以通过。一路上 ,人马自相践踏 ,死伤 累累 。孙 、刘联军乘胜水陆并进,穷追猛打,扩大战果 ,一直追击到南郡。曹操留曹仁、徐晃驻守江陵,乐进驻守襄阳,自己率领残兵败将逃回到北方。 这场赤壁大鏖兵至此遂以孙权、刘备方面大获全胜而宣告结束 。

 赤壁之战对当时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使得曹操势力不复再有南下的力量; 孙权在江南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刘备乘机获取立足之地 ,势力日益壮大,三国鼎立的形势就此初见雏型。

 彝陵之战则是公元222年东吴大将陆逊在彝陵采用火攻,打败前来征伐东吴的刘备 。不过 ,也有史学家认为当时东吴参战的的军队人数不比刘备所带军马少,所以不能算以少胜多 。但这与楼主只说曹操的限制无关了。

三国时期,除了赤壁之战 ,还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吗?

答案: B.长平之战

这三次战役是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这三战相同的地方在于:一,三战都使用了火攻这一战术,并且都是最终由火攻战结束战争;二 、一般认为 ,这三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当然 ,夷陵之战是否以少胜多是有争议的,例如《资治通鉴》就认为它是以多胜少。不过,这三战的确打得相当精彩 ,却是不争的事实;三、三战在进行过程中都使用了“相持”这一战术,战争拖延的时间都比较长。尤其夷陵之战,战争的双方在山川综谷间相持了一年之久 ,可谓旷日持久 。四、这三战都是三国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之战,因而其战略意义非常重大。官渡之战使曹操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使他一跃成为全国实力最强的军阀。赤壁之战确立天下三分的历史格局 ,使三国的走向日趋明朗 。夷陵之战则最终确立了天下三分的格局,使三国成为事实。这三战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三战爆发的时间不同。官渡之战爆发于建安五年 ,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而夷陵之战则迟至黄初三年 。二 、三战爆发的政治背景不同。官渡之战是在军阀割据状态下爆发的,赤壁之战是在曹操显现统一趋势的情况下爆发的 ,而夷陵之战又是在三国鼎立已经大致形成的情况下爆发的。

“三国 ”时期的战争很多 ,而最著名的堪称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三国时期发生的三个大规模著名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

在三国三大战役中,夷陵之战是蜀汉和东吴的一场较量 ,此战,蜀汉和东吴的兵力,都在5万左右 ,也即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不过,就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来说,都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在官渡之战中 ,曹操以两到三万的兵力,击败了袁绍的十万大军 。而在赤壁之战中,拥有20多万大军的曹操 ,却败给了只有5万兵力的孙刘联军。那么,问题来了,除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三国还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呢?

首先 ,按照时间先后来看,逍遥津之战,也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逍遥津之战 ,指的是公元215年,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将士硬击东吴的十万大军,先后两次大破东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当然 ,严格意义来说,在逍遥津之战中,东吴确实有10万大军参战 ,但是,就曹魏一方来说,却不止张辽的800将士 ,彼时,在合肥城中,李典 、乐进还拥有数千兵马。

当然 ,不管是数百人还是数千人 ,双方的兵力都是十分悬殊的。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张辽率领800将士冲击东吴的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 。在斩杀东吴猛将陈武之后 ,张辽继续追击孙权,如果不是手下拼死抵抗,张辽很可能就要俘获孙权了。

提到兴势之战 ,可能一些人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会感到陌生。但是,提到这场战役的双方主帅——王平和曹爽,大家应该就比较熟悉了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 ,兴势之战是指三国时期魏正始五年(244年),蜀汉军于兴势(今陕西洋县北)击退魏军进攻的一场战役。

在公元244年,曹爽已经架空了司马懿 ,从而掌握了曹魏的大权。当然,相对于司马懿,曹爽因为缺乏战功 ,所以在曹魏将士中缺乏一定的威望 。在此背景下 ,公元244年三月,曹爽对蜀汉发动了兴势之战 。此战,曹爽西至长安(今西安西北) ,与征西将军、都雍凉诸军事夏侯玄统兵10余万,进攻蜀汉的汉中地区。

彼时,镇守汉中地区的大将就是王平 ,并且,当时王平手中只有3万兵马,这和曹爽的10多万大军存在明显的差距。在此背景下 ,王平没有固守待援,而是据兴势拒敌,并多张旗帜 ,绵延百余里,自己率军在后,兼防魏军分兵从黄金谷(兴势东)来攻 。

最终 ,曹爽率领的10万大军魏军被阻于兴势 ,供给困难,牛、马 、骡、驴多死,兵疲意懈。在此之后 ,曹爽又遭遇了气势正盛的蜀汉大军,在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后,才成功回关中。由此 ,兴势之战不仅是三国时期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也是古代以攻势防御取胜的一个典型战例 。

关于“曹操以少胜多的战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玉露露]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jyan/202511-34402.html

(27)
玉露露的头像玉露露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玉露露的头像
    玉露露 2025年11月17日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玉露露”

  • 玉露露
    玉露露 2025年11月17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曹操以少胜多的战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曹操以少胜多的战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在三国时期,最...

  • 玉露露
    用户111703 2025年11月17日

    文章不错《曹操以少胜多的战役》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