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人物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 、马占山(1885年11月30日—1950年11月29日),男,字秀芳 ,满族,著名抗日爱国将领 。1885年11月30日生于吉林省怀德县(今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祖籍河北省丰润县。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被世人称作“抗日英雄”。
马占山出身于绿林,发迹于奉系。1931年九·一八事变,马占山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 ,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 。他指挥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
马占山在七七事变后,重上抗日前线,坚持武装抗日。解放战争期间 ,他又为和平而奔走,对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立下了功劳 。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病逝于北京寓所 ,终年65岁。
二、戴安澜(1904~1942),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 ,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 。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
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 、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 。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1942年 ,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 。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 ,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
三 、孙立人,字抚民 ,号仲能,汉族,安徽省舒城县三河(今属肥西县)人 ,生于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 。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在孟关杰布山隘间战役毙敌2000余,孟拱河谷战役击毙日军12000余。
第二次入缅作战时任新一军军长 ,攻克八莫、南坎 、老龙山、南巴卡、新维 、腊戍、乔美等地,共击毙日军3万3千余人 。是抗日战争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的美称。
四 、杨靖宇(1905~1940)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之一。原名马尚德 ,字骥生 。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 。
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3月 ,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1928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捕入狱。
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 ,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 。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1931年“九·一八 ”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 ,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 。1934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
卢沟桥事变后 ,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 。1938年5月 ,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 ,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
同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 ,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 。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 ,队伍剩四百多人。
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 ,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 。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遭遇几位村民,其中一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
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 ,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
五 、赵尚志(1908年—1942年2月12日) ,汉族,热河朝阳(现辽宁省朝阳市)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之一 ,东北地区最早的***员之一。
1925年夏加入中国***,北伐战争时期,赵尚志在东北地区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 。“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之后,赵尚志领导创建中共巴彦抗日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36军独立师)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
后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 ,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 。赵尚志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
2009年 ,赵尚志被中央宣传部 、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
扩展资料
东北抗日义勇军
“九一八 ”事变后,由于不抵抗政策,日本侵略者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即占领了东北的绝大部分地区。随后 ,又炮制出了一个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东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在这个痛失家园的时候,有血性的东北汉子 ,怀着无比的仇恨和愤怒,以各种形式纷纷组织起来,建立了民众抗日武装力量,这些武装队伍 ,统称为抗日义勇军 。这里有以马占山(原东北军骑兵师上将师长、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为总司令的黑龙江省抗日救国军。
以苏炳文(原东北军黑龙江军务督办公署中将参谋长)为总司令的东北民众救国军等部队联合组建的黑龙江省抗日义勇军,兵力达12万人;还有以孙永勤为总司令的抗日救国热河军,兵力达5000余人。
这些自发组织起来的50多万义勇军 ,从松花江畔到辽河两岸,从长白山到兴安岭,整个白山黑水间到处响起义勇军抗击日寇的枪声 。在东北义勇军牵制和消灭了大量的日伪军情况下 ,日本不得不大量派遣最精锐的部队来不断加强东北的统治。
据统计,在东北战场上,为了对抗东北义勇军 ,日军的王牌部队关东军从起初的5万多人,不断增加,最后兵力多达15万余人。
可是 ,由于双方作战资源相差过于悬殊,义勇军逐渐处于极端困难的环境。没有枪支弹药、没有物资后援,没有兵源补充,多部路军***相继牺牲 ,加上东北客观条件艰难,环境恶劣,在冬季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 ,抗联战士没有固定住所,常年流动在山林中,火烤胸前暖 、风吹背后寒 。
甚至于 ,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夜过去,每个营地里都有冻死的士兵 ,导致非战斗减员极其严重。更有甚者,随着斗争形势的日益严峻,抗联没有盐巴 ,无论冬夏都不敢生火。但是,绝境之下,东北义勇军始终在绝望中寻求希望,独自苦苦抗争 。
一方面 ,由于大多数的义勇军战士在当年就已经牺牲了,所以,战士们坚持一个原则:队伍打败了打散了 ,再组建,哪怕剩下一个人,也要战斗到底;另一方面 ,他们始终坚信:阵地失去了,我们就重新夺回来,哪怕是一寸土地 ,也要用鲜血捍卫国家的完整与尊严。
最终,义勇军虽然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和失败,但它所建树的历史功绩和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 ,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和影响。
在这种精神下,东北人民抗日的战火一直熊熊地燃烧着,一支队伍被打垮了,又一支队伍很快地出现了 ,一波又一浪地向前发展 。义勇军主力被打散了,其余部还在继续坚持战斗,一个新的斗争高潮又很快地到来了。
总之 ,东北义勇军,为中国***领导的抗日联军坚持东北14年的抗日斗争及以后全国8年的全民抗日战争,提供了经验 ,用铁与血,捍卫了东北的尊严。
百度百科-民族英雄
中国的十大将军哪位最能打?如题 谢谢了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 。周恩来授予粟裕、黄克诚、谭政 、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 、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10人大将军衔 ,后被人们称之为“十大大将”。
九个湖南的,就罗一个四川的,没云南的
传奇大将陈赓 ,妹夫是大将连襟是上将,家里长工出了两个将军
粟裕(1907-1984) 中国现代杰出的革命军事家 、战略家。湖南会同人,侗族,初名粟多珍、粟志裕 。 简历: 1918年 ,由家乡的私塾转入县城的“洋学堂”上学,开始接受新思想。1924年3月,进入常德二师附小学习。1925年春 ,考上常德湖南省立第二师范。不久,蒋介石发动“四?6?1一二 ”反革命政变,常德二师的进步校长被害 ,粟裕等进步学生被秘密转移到武昌 。他被党组织安排到叶挺的24师教导大队,任班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6月,加入中国*** 。1926年8月1日 ,他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赣粤湘边,开始了戎马生涯。1928年1月,参加湖南起义后到了井冈山 。 1929年后 ,因屡立战功,粟裕相继升任红十二军的连长 、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 ,红七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创建赣南 、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粉碎了敌人四次大规模的“围剿”战争,在战斗中总是身先士卒 ,奋勇向前,多次受伤,左臂中弹成残疾。 1934年7月 ,粟裕率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赴闽浙赣根据地,成立红十军团,任参谋长 。后又赴皖浙赣边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由于敌人重兵围攻、堵截 ,红十军团损失惨重。1935年1月,组建红军挺进师,他任师长 。同年10月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临时省军区相继成立,粟裕任省委组织部长兼军区司令员,开创了浙南革命根据地。打退敌人多次“围剿”,坚持3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 ,粟裕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挺进江南敌后。1938年6月17日,在卫岗伏击敌人 ,击灭日军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多人,击毁汽车5辆,缴获枪支20余支 ,这次战役首战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开辟了江南抗战的新局面 。 1940年7月 ,陈毅 、粟裕率新四军7000多人,挺进苏北。9月,创建了以黄桥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 ,粟裕任副总指挥。10月4日,黄桥战役打响,虽敌众我寡,但粟裕以其卓越的胆识和智慧排兵布阵 ,采取诱敌深入,分割包围,突然袭击的战法 ,在运动中歼敌,以极少的兵力取得辉煌战绩 。歼敌11000多人,缴获大批军需物资、枪支弹药。黄桥决战的胜利完成了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 ,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1941年1月“皖南事变 ”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42年3月 ,兼苏中区党委书记,重视建设地方武装。1943年3月,在他指挥的车桥战役中 ,歼灭日军三泽大佐以下官兵460余人,摧毁敌碉堡50座。1945年2月,率一师主力渡江南下,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 。指挥浙西三次反顽战役 ,歼敌13000人。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抗战胜利后 ,1945年10月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 。指挥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为迎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准备了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 ,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中共中央采纳他的建议,改变太行 、山东、华中3支大军同时出击外线的计划 ,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作战。7月起,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与12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作战 ,七战七捷,每战均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敌一部,一个半月中歼敌5.3万余人,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 ,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中央军委将苏中作战经验通报全军,要求各区“仿照办理” 。10月山东、华中野战军会师后,根据中共中央决定 ,负责战役指挥。 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仍负责战役指挥。在战略上仍处于内线的条件下,先后指挥了宿北 、鲁南、莱芜、泰蒙 、孟良崮等战役 ,共歼敌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内有国民党号称“王牌军 ”的整编第74师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同陈毅一起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鲁西南 ,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大别山,指挥沙土集战役,歼敌1个整编师 ,迫使敌从山东和大别山区抽调4个整编师来援,实现了华东战区由内线向外线、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随即挺进豫皖苏边区。他体察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于1948年1月、4月提出3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 ,集中兵力在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的建议,为中共中央采纳。5月陈毅奉调到中原工作,他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 。6月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六七月间 ,指挥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 、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进行豫东战役,歼敌9万余人,取得了大规模攻城打援作战的胜利 ,改变了中原、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打乱了国民党军防御体系,为尔后进行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9月指挥济南战役 ,攻克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济南,歼敌10万余人 。9月24日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经中央军委批准 ,中原、华东野战军并肩作战,于11月6日发起淮海战役。11月8日与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震联名提出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于徐州及其周围逐步歼灭的重要建议,为中央军委采纳,对扩大淮海战役规模 ,发展成为南线的战略决战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战役中,作为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成员,直接指挥了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 。以其杰出的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和胆识 ,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淮海战役功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歼敌44万人。毛泽东曾说过:“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仍代理司令员 、政治委员职务)。在渡江战役中指挥所部追歼逃敌5个军于皖南郎溪、广德山区 ,解放南京、杭州 。5月指挥上海战役,歼敌主力8个军于上海外围,使上海免遭严重破坏。先后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 、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在解放战争中 ,他富有战略远见,善于关照战略与战役和各战役、各阶段之间的联系,适时集中和转用兵力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积累了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 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同年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72年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治委员 。他致力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提倡学习军事辩证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提出要在军事领域解放思想,研究和回答现代战争提出的新问题。是军事科学研究实践的一位开拓者 。“文化大革命”中曾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在周恩来领导下 ,分管铁道 、交通、邮电、港口建设和造船统筹。 1984年2月5日病逝于北京。他逝世后,中共中央在讣告中说他“尤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这样的评价在开国将帅中是绝无仅有的。
徐海东大将故居位于哪个县市?
十大元帅湖南籍占了3位 、十大大将湖南籍占了6位 。
十大大将中 ,有两个是湖南湘乡人,他们就是陈赓和谭政。他们不仅是“老乡 ”,更为特殊的是,谭政是陈赓的妹夫。大舅哥和妹夫一起拜大将 ,成为传颂一时的佳话 。
不仅如此,陈赓的首任妻子王根英烈士的妹妹王璇梅,嫁给了开国上将陈锡联。开国大将与开国上将是“连襟” ,王家两位女婿都是将军,也可谓成就了一段传奇。
1903年出生的陈赓,比谭政大3岁 。陈赓家是军旅世家 ,谭政家是当地的书香门第,二人的父亲都是当地比较有名望的人,世代交好。谭政的父亲在当地办私塾 ,陈赓前来上学就住在他家里。
后来,读完私塾的谭政升入七星小学,与陈赓成了同学 ,又住到了陈赓家中 。
陈赓的妹妹陈秋葵,生的美丽大方,楚楚动人。在日渐的相处中,由于情投意合 ,经双方父母的同意,两人于1923年成了亲。
1915年,在毛泽东入读东山学堂5年之后 ,陈赓也进入了东山学堂读书 。
谭政对陈赓去东山学堂读书羡慕不已,但是谭政的父亲不准谭政读这种洋学堂,谭政只能在原学校苦读四书五经。
直到1923年谭政与陈赓的妹妹陈秋葵结婚后 ,谭政的父亲才同意陈赓的父亲的建议,送谭政进入东山学堂。谭政一直读到毕业,在家乡当了一名老师。
1927年农历三月间 ,陈赓作为黄埔一期毕业生,时任北伐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直属特务营营长,正驻扎在武汉 ,写信给谭政,邀请他一同参加革命 。
就这样,谭政投笔从戎,在陈赓的特务营里当了一名上士文书 ,后来特务营增设“营指导员办公所”,再晋升该所准尉书记官。
陈赓后来参加八一南昌起义,谭政则跟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
毛泽东得知谭政来自湘乡 ,他曾在搞农民调查的时候住过陈绍纯家里,就问他认不认识湘乡的陈绍纯 。
谭政回答陈绍纯是他岳父,陈赓是他大舅哥。
毛泽东惊叹道:“你原来是不是叫谭清河? ”原来谭政以前叫谭世铭 ,学名叫谭清河,而岳父陈绍纯曾向毛泽东介绍他有个女婿叫谭清河。
毛泽东这才对上了号,赞道:“你老岳丈是个大好人啊!他乐善好施 ,同情贫苦人民,支持***人闹革命 。陈绍纯先生是革命有功之臣哟,将来革命成功 ,谭政你领着我去看望他老人家!”
毛泽东见谭政文采好,后来就让谭政做了自己第一任的秘书。
陈赓善武,后来统领20万军队。谭政与他相反,他喜文 ,从担任毛泽东的秘书开始,他的文才得到发挥,并逐步成长为政工战线的代表人物 ,成为了一名几乎没开过枪、杀多敌的书生将军 。
两人一文一武,是难以复制的传奇。
陈锡联1915年出生于湖北黄安。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时 ,才只有40岁,只比最年轻的肖华大一点 。
1927年,不到13岁的陈锡联想要参加革命队伍 ,因为年纪太小被拒绝,但他没有放弃,于1928年正式参加革命。
1937年抗日战争拉开序幕 ,年仅22岁的陈锡联担任129师769团团长,打了多场漂亮仗,其中“夜袭阳明堡”一举炸毁日军战机24架,让他一战成名。
陈赓和陈锡联脾气相投 ,都喜欢“捣乱 ”,他们在延安时曾以找朱总司令聊天为接口,“惦记”朱老总院子里的苹果。朱老总也喜不自胜地等着他们两个来 。
1946年 ,陈赓的妻子王根英牺牲后,王根英的妹妹王璇梅带着陈赓与王根英的儿子陈知非从上海来到山西。当时陈锡联原配夫人1948年病逝后,解放后 ,在陈赓的热心撮合下,陈锡联与王璇梅结婚。王璇梅一直喊傅涯“姐”,喊陈赓“姐夫 ” 。
因此 ,陈赓和陈锡联是“连襟”,他们都是王家的女婿。
王璇梅为陈锡联生了四个儿子,其中三个儿子获得了中将军衔 ,而身为飞行员的二儿子却在一场任务中逝世,年仅31岁。
陈赓和妹夫谭政一起授大将,而“连襟”也被授予上将军衔,这就是革命“大浪淘沙 ”的奇妙 。
在我军的将领中 ,有兄弟将军,如:王宏坤、王宏信;张能彬、张平凯;贺晋年 、贺吉祥;王树声、王宏坤。
有叔侄孙将军,他们是梁仁芥、梁兴初 、梁必业。
而陈赓也创造了一个佳话 ,那就是连襟将军 。和陈赓组成连襟将军的,就是上将陈锡联。
在这些佳话的背后,是千千万万毁家纾难、父子连心、兄弟上阵却英勇牺牲的烈士。
生前 ,他身上17处伤痕,亲友66人被敌人杀害,大冬天赤膊上阵如同天神 。如今 ,大将故居保存完好,供人们凭吊缅怀。
在十大将军中,徐海东是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 ,在战争中,他经常身先士卒,也因此经常受伤,身上有17处伤痕 ,其中16处伤痕是子弹留下的,另一处是肉搏战时留下的刀痕。由于参加革命,他家中被敌人杀害了66名亲友 ,从此他以队伍为家,每次上阵都是勇猛无敌,人送外号“徐老虎”。1955年授衔时 ,徐海东授予大将军衔,仅在粟裕大将之后 。
英雄不会被遗忘,为了纪念徐海东大将 ,大悟县人民现在对徐海东故居保护得很好,大将故居现在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平时有专业人员管理与维护。目前 ,徐海东故居在湖北省大悟县新城镇江冲村黄家窑,此地在县城的东南方向,离县城只有30公里,开车半个小时就能到 ,交通也比较方便,人们想要前来缅怀英雄也很便利。
徐海东故居大约三百平方米,同中国很多传统的房屋坐向一样 ,也是坐北朝南,左右两边还各有一个厢房,房屋为砖木结构 。这座建于民国年间的房子 ,却给人沧桑的历史感,有一棵上百年的大树就长在将军故居的前面,当地人都说这棵大树是将军的化身 ,福荫家乡父老。
徐海东大将与家乡父老感情深厚。1928年的大年夜,有钱人家酒肉飘香过新年,可还有很多贫苦百姓挣扎在饥饿线上 。徐海东打抱不平 ,带领农民兄弟冲进地主老财家里,直奔粮仓,开仓放粮,救济穷苦百姓 ,分到粮食的百姓喜上眉梢。据此得不远便是敌人的武装,听闻消息之后马上派遣军队前来镇压农民暴动,徐海东的很多亲友也在这次动乱中被敌人杀害。残忍的敌人 ,连白发苍苍的老人和正在学话的小孩子都没有放过 。
1932年冬天,天降大雪,敌人两个师的兵力突袭徐海东。事发突然 ,徐海东手下仅有两个团的兵力,而且红军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敌军。情况紧急,手下建议徐海东赶紧撤退 。但是徐海东毫不畏惧 ,而是带领特务连,从正面向敌人发起了冲锋,倒让包围的敌军困惑了 ,他们都搞不清现在是谁在包围谁了。同时,徐海东让两个团的主力分别从敌军两侧向敌军进攻。
徐海东的气势令敌军胆寒,他在带领特务连冲锋的时候,干脆脱掉了棉衣棉裤棉鞋 ,手拿大刀,如同天神下凡一般,怒吼着冲向敌人。主帅如此 ,手下士兵岂有贪生怕色的道理?而且特务连本身就是身经百战不怕死的精英,很多人也都效仿徐海东脱下衣服,往敌军阵营猛冲猛打 ,敌军侧翼两个团的士兵也都嗷嗷叫着冲向敌军 。敌军完全吓傻了,从来没有见过打仗如此不要命的军队!就这样,两个团的红军 ,居然击溃了两个师的敌军,就连一向打仗不要命的许世友都大呼过瘾,称赞徐海东为“徐老虎”!
关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人物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开凯]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jyan/202509-2317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开凯”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人物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人物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文章不错《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人物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