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虎皮鹦鹉的一些问题

网上有关“关于虎皮鹦鹉的一些问题”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关于虎皮鹦鹉的一些问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饲养繁殖

虎皮鹦鹉饲养简单 ,管理粗放 ,耐粗饲料,体质强壮,不易生病 ,且容易繁殖 。虎皮鹦鹉上嘴具钩,强壮有力,喜欢啃咬木质 ,故不能用竹笼,要用金属宠饲养。作为休闲观赏鸟可用小型电镀的金属笼饲养,笼内设置有栖杠、吊环 ,供鹦鹉玩耍。作为繁殖鸟应采用较大的方型金属笼,笼的大小为长40厘米 、宽35厘米、高35厘米,笼底设有抽屉式的沙盘(托粪板) ,便于清理粪便 。虎皮鹦鹉的巢箱为横窝,巢箱大小为长25厘米、宽14厘米 、高14厘米的一个长方形小木箱,中间有隔板 ,分为内外两室 ,外室有一通向外面的圆洞,直径6厘米,外室与内室中隔板上开一个同样圆洞 ,直径4厘米,为鸟出入之门户 。每天应更换清洁饮水,每周清理1次粪便 ,夏季注意不要在强光下直晒鹦鹉。冬季应注意保暖,室内温度应不低于16℃。夏季温度较高,一般在30℃以上时要加强通风 。虎皮鹦鹉喜欢吃带壳的饲料 ,平时应以谷子 、稗子、小米或鸡蛋小米为主,每天应喂点青菜,牡蛎粉或骨粉作为常备饲料(也可在笼内放一个整块的墨鱼骨任其啄取)。

成鸟体长为190~220毫米。体重约35克 。头顶较圆平 ,嘴壳甚强大,上嘴壳基部为蜡膜覆盖,上嘴壳弯曲如钩状;体羽色彩艳丽多变 ,常见色有黄、绿 、蓝、白、蓝绿 、浅黄等色 ,因头、颈及背部的羽色中多具有黑色或暗褐色横纹,而得名虎皮鹦鹉。足趾为对趾型,第二三趾向前 ,第一四趾向后,适宜在枝头攀缘。更适宜握物和取食 。尾型尖长,中央尾羽延长如箭。成鸟雌雄区别在于蜡膜的色彩 ,雄性蜡膜呈青蓝色,雌鸟蜡膜为肉褐色。成鸟蜡膜及嘴壳基部较为枯燥,无光泽 。足趾浅肉色。目前国内饲养及玩赏的虎皮 ,均为人工饲养下繁殖的笼养鸟,其体质均有减弱。故饲养者宜选择体躯宽长,体态丰满 ,精力充沛的个体进行饲养繁殖,有利日后种群复壮 。野生虎皮鹦鹉喜结群生活,以植物种子及果实为主食 ,营巢于洞穴中 ,每年繁殖1~2巢,每巢产卵4~7枚 。卵呈椭圆形,卵壳为纯白色。在人工饲养中的虎皮鹦鹉、由于嘴壳坚硬 ,足趾与利嘴配合攀缘灵活,非常善于拆毁笼舍,故宜用较坚固的房舍及金属网围筑适宜的笼舍饲养。冬季室温应保持在5~10℃ 。我国南方城市 ,冬季气温不低于0℃,可利用露天笼舍饲养繁殖虎皮鹦鹉。家庭中少量饲养,可选用适宜的箱笼 ,饲养及繁殖效果甚佳。笼舍内需设置足够的栖架,供其攀跃和栖息,笼内地面或笼底部垫细砂 ,供作砂浴和取食 。饲养室需通风良好,光照宜长。大量群饲的虎皮鹦鹉,饮水量很大 ,又因此鸟常在饮水的同时排粪 ,常易污染其饮水,所以最好采用家禽使用的自动饮水器供水,使之不能入水洗浴 ,可保持饮水清洁。饲料混合比例为:粟或黍7份,稗子2份,苏籽1份 。这种混合的粒料 ,适于饲喂多种小型鹦鹉,另外加喂矿物质饲料,如墨鱼骨 、贝壳等。人工饲养的虎皮鹦鹉、在光线比较黑暗的巢穴内产卵孵化、若巢中光线过强 ,则孵化效果不佳。一般供给的人工巢箱,由内外两个巢室组成,外巢室具有通向笼舍的巢口 ,内 、外室间的隔板留有洞口相通 。内巢室垫锯末或细砂,是雌鸟产卵孵化的地方,巢箱的参考尺寸为 ,内外巢室各为16厘米(长)×16厘米(宽)×16厘米(高);巢口直径5~6厘米 ,巢口下缘距巢底6~7厘米。北京饲养虎皮鹦鹉,每年秋、冬、春三季繁殖,夏季因气候炎热 ,连续坐巢孵卵不但影响亲鸟健康,而且孵化及育雏率也明显下降,幼鸟体质不佳 ,故一般多于夏季停止繁殖,其控制的方法是每年7~9月,将饲养笼内的巢箱取出 ,进行巢箱的清洗消毒,10月以后再将巢箱挂入笼舍内。每年10月至次年6月间,虎皮鹦鹉可产卵孵化育雏3~4巢;每巢产卵4~7枚 ,最多达10枚,卵壳纯白色,卵重2.5克 ,孵化期18天;雏鸟留巢34~38天 ,约40日龄开始独立生活 。幼鸟在6~8个月性成熟,并开始求偶繁殖,最佳繁殖年龄为1~5岁 。

虎皮鹦鹉4个月龄达性成熟 ,开始发情 、交配,可作为种鸟进行繁殖了,虎皮鹦鹉一年四季均可繁殖 ,一般每窝可产4~7枚蛋,蛋呈白色,每天或隔天产1枚蛋 ,在产第三枚蛋时雌鸟开始坐窝孵化,孵化以雌鸟为主,孵化期为18天。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育雏期30天左右,雌鸟在孵化期间对外界干扰较为敏感,尽量保持环境安静 ,以免亲鸟受惊后弃巢 ,影响孵化和育雏。冬季繁殖鸟的室温应保持在20℃以上,相对湿度45%~50%,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虎皮鹦鹉繁殖高峰期可达3~4年 ,以后繁殖率逐渐下降,为了对种鸟群进行提纯复壮,应不断更新种鸟。虎皮鹦鹉平均寿命7年

栖息地习性

虎皮鹦鹉主要栖息于开阔的草原地区 、干燥的马利植被区、穆拉加灌木丛和开阔的茂密林区、充满桉属和金合欢属植物的平原地区 、农耕区;平时大多不会离开河岸或是水源太远。他们是群聚性的鸟种 ,平时大多聚集20只甚至数百只,曾经有聚集过25000只的记录;如果受到惊扰,则整群会飞起 ,在空中转圈且忽然不定向的飞动,然后降落在安全距离附近的树上;他们是相当合群的鸟种,平时每只鸟在群体中都有自己的位置 ,并无阶级之分,偶尔会发生争吵;在破晓时分会先前往水源处饮水,然后才前往觅食 ,到了正午炎热的时候会寻找浓密树荫下休憩 ,到了下午比较凉爽时再继续觅食,到了黄昏整群就会开始回巢休息过夜;白天喜欢在地面觅食,由于身体的羽色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因此相当难以被察觉;他们生性十分友善并不怕人,可以近距离接近观察;他们大多前往牛羊饮水的水槽、池塘、河流 、地面上的水坑处活动,通常整群会一起快速的饮水 ,以避免被掠食者所捕食;他们平常觅食并没有固定的路线,而是以游牧的方式四处搜寻;在比较寒冷的季节偏好前往北澳和地区,炎热的季节则会前往南澳 。

虎皮鹦鹉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 ,主要从体羽的颜色上区分,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哦:

1.波纹型虎皮鹦鹉国内饲养的虎皮鹦鹉基本属于这一类。体羽颜色斑纹近似原种,有蓝、黄、绿等色 ,上体布满黑色横纹斑。

2.淡色型虎皮鹦鹉可分为上体**,腹部绿色和上体白色,腹部蓝色两个品系 ,翅上均有黑色斑点(也有一些没有) 。

3.玉头型虎皮鹦鹉一种头部白色 ,其他部位体色均为谈蓝色;另一种头部为**,其它部位体羽均为绿色两个品系。

4.白化型虎皮鹦鹉全身羽毛为洁白色,眼睛为红色 ,称为白红眼虎皮鹦鹉。还有一种体羽为白色,全身分布有黑色的大块斑,称为云斑虎皮鹦鹉 。

5.黄化型虎皮鹦鹉全身体羽为** ,眼睛为红色,称为黄红眼虎皮鹦鹉。

外型分公母

鸟体为黄绿色;头部后方 、颈部两侧、背部上方和翅膀覆羽为浅棕色,每片羽毛均带有**和黑色;喉咙和面部为**;脸颊下方带有不同程度的蓝紫色 ,喉咙部分有3个黑色点状;胸部羽毛带有细窄的黑边。主要飞行羽覆羽为浅蓝色;飞行羽为灰绿色并带有浅\色的条纹;内侧灰色并且带有白色的斑纹;尾巴上方中央的羽毛为蓝绿色,尖端黑色,内侧黑色 。鸟喙橄榄** ,蜡膜蓝色;虹膜白色 。母鸟的蜡膜为灰棕色,仅带有一点点浅蓝色,到了繁殖季则会变为深棕色。幼鸟体色较深 ,公母幼鸟的蜡膜都为粉红色 ,需要3到4个月才能长成像成鸟般羽色。

虎皮鹦鹉体长16~18厘米,体重35克 。前额、脸部**。颊部有紫蓝色斑点。上体密布**和黑色相间的细条纹 。腰部 、下体绿色。喉部有黑色的小斑点。尾羽绿蓝色 。虹膜白色。嘴灰色。脚灰蓝色 。雄鸟鼻包为淡蓝色,雌鸟为肉色。

关于“关于虎皮鹦鹉的一些问题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采文]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jyan/202507-5430.html

(13)
采文的头像采文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采文的头像
    采文 2025年07月30日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采文”

  • 采文
    采文 2025年07月3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关于虎皮鹦鹉的一些问题”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虎皮鹦鹉的一些问题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饲养繁...

  • 采文
    用户073004 2025年07月30日

    文章不错《关于虎皮鹦鹉的一些问题》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