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场内交通(关于施工场内交通的简介)

网上有关“施工场内交通(关于施工场内交通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施工场内交通(关于施工场内交通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答案:A 、B 、C

2021教材P268 / 2020教材P267

发包人的责任与义务有许多,最主要的有: (1)图纸的提供和交底(2)对化石、文物的保护(3)出入现场的权利(4)场外交通(5)场内交通(6)许可或批准,发包人应遵守法律 ,并办理法律规定由其办理的许可、批准或备案,包括但不限于建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施工所需临时用水 、临时用电、中断道路交通、临时占用土地等许可和批准 。发包人应协助承包人办理法律规定的有关施工证件和批件 。因发包人原因未能及时办理完毕前述许可 、批准或备案,由发包人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和(或)延误的工期 ,并支付承包人合理的利润。(7)提供施工现场(8)提供施工条件(9)提供基础资料(10)资金来源证明及支付担保(11)支付合同价款(12)组织竣工验收发包人应按合同约定及时组织竣工验收。(13)现场统一管理协议 。

水电站库区复建道路设计思考?

1、机械伤害2、坍塌3 、场内交通事故4、物体打击。

常见的土石方工程有: 场地平整、基坑(槽)与管沟开挖 、路基开挖 、人防工程开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筑以及基坑回填。要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尽量不要安排在雨季 ,同时为了降低土石方工程施工费用,贯彻不占或少占农田和可耕地并有利于改地造田的原则,要作出土石方的合理调配方案 ,统筹安排 。土石方工程是一个面广、量大 、劳动力繁重的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的条件也极为复杂。

水电站库区复建道路作为水电站移民安置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整个水电站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水电站库区复建道路的特点出发 ,结合道路设计的原则,分析设计中应综合考虑的各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1.概述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 ,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国际社会以及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选择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如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成为了我国大力发展的能源建设的重点 。而水电因为受外界自然环境影响小 、可持续利用年限时间长、对环境基本无影响、可调峰等诸多优点,是我国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近些年国家大力投资建设水电站。

水电站建设的主要道路有:对外交通 、场内交通和库区复建道路。对外交通主要研究对外运输线路 ,通过经济技术论证选择合适的线路 。场内交通主要根据电站施工总布置的运输需要,选择合适的路线、等级进行布设,以满足电站建设的需要 。本文所讨论的库区路属于水电站建设的场内道路 ,是主要根据水库的“三原则 ”(原规模、原标准 、原功能)对水库淹没的库区原有道路进行复建。根据水库的“三原原则 ”以及交通量分析,确定复建道路的标准、等级。

水电站库区复建道路作为库区建设的主要道路,对移民安置点建设、移民搬迁乃至水电站的蓄水发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2. 水电站库区道路设计的原则

水电站库区复建道路的整体设计特点是结合库区两岸布置的移民安置点和集镇 ,对由于水库蓄水淹没的现有交通工程按照水库复建的“原等级 、原规模 、原标准”的标准进行复建。其设计特点是首先应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基础上,满足水库蓄水的安全性要求,即路基设计应以水库常蓄水位和设计洪水位作为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其次 ,该项目是服务于安置后的水库移民点当地群众,不但要满足村庄附近的道路的公路建筑限界要求,满足群众的出行需要 ,同时也要兼顾生产、生活的需要,要与现有的田间机耕道、通村路 、灌溉设置有较好的结合。而现场的周边人文地质情况一般较为复杂,这也就成为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

受水库蓄水影响库区复建路线线位提高 ,路线经过的路段地形陡峻、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段增多,设计难度较大。设计时应考虑水库蓄水的影响以及地形地质情况的因数。并且在越岭路线的设计中 ,应利用地形自然展线,尽量避免设置回头曲线,鉴于库区道路在自然展线无法争取需要的距离并且克服高差 ,可在适当的地方设计回头曲线减少工程量 。当设置回头曲线时,回头曲线的前后线性应连续、均匀 、通视良好,两端宜布设过渡性的曲线 ,且设置限速标志、交通安全设施等。

3.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1)水电站库区复建道路往往是沿河路基 ,水电站库区蓄水后,水位大幅度的变化以及沿河水流的冲刷引起浸水路基坡脚的后退,沿河路基边坡稳定性将受到严重的的威胁 ,应对沿河路基进行防治,以确保路基在水流的侵蚀下与水位的涨落下功能的可靠性。沿河凹岸路基的防治措施按其构造和作用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直接防护,用抗冲材料直接覆盖在凹岸路基边坡上 ,以抵抗水流的淘刷而引起的崩塌;二是间接防护,如丁坝,通过在凹岸布设丁坝或丁坝群 ,来改变水流性质,减轻水流对路基的作用 。

(2)水电站库区复建道路作为连接移民安置点的通道,在勘察设计过程中应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沟通 ,根据移民安置点的规划布置,满足移民安置点建设的要求以及能够与移民安置区主要干道顺接。

(3)设计现场调查阶段应与当地政府沟通,了解当地居民意愿。避免因当地居民意愿与设计思路不同意 ,阻挠施工 ,造成施工建设无法开展,不得不进行变更以满足当地居民的意愿,造成投资浪费甚至出现废置工程 。

(4)注重水库塌岸区的影响 ,由于水电站在运行过程中,水位受季节、气候 、梯级电站调节要求等,水库的蓄水位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而处于这范围内的水库库岸常年处于保水及过保水的状态 ,处于不稳定状态。路基如果通过此路段可能处于失稳的不利状态。所以通过水库塌岸区时,应根据地质报告确定的水库塌岸区范围,进行避让 ,并保证不小于10m的安全距离 。

(5)充分考虑农田灌溉的需要。应结合当地的灌溉系统及地形条件,组成完成的灌溉排水网路,避免因公路建设对原有灌溉系统造成破坏。通过农田段的路基做低填路基(1~2m) ,横穿路基灌渠做涵洞联通,既可保证灌溉系统的完整性,同时也可处理道路部分废方 。

(6)注重地质勘查工作。水电站库区复建公路一般因受水库蓄水影响 ,线位抬高。路线往往出路较为陡峻的地段 ,边坡开挖、填方高度较高 。在地质勘查阶段,应重点对高填深挖地段进行勘查工作,避免因施工开挖过程中实际揭露的地质情况与地勘报告出现较大的差异 ,引起防护工程数量增多,甚至路线的调整。

(7)注意路基防护设计。一般库区复建道路工程所经地区内外力地质作用强烈,地质构造较复杂 ,新构造运动表现为大面积整体间歇性急速抬升为主,岩体破碎,风化强烈 ,暴雨集中,山高坡陡,各种外动力地质现象发育 ,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有风化碎落、崩塌 、滑坡等 。

风化碎落主要发生于在部分公路及小道边坡出露的各种裸露岩质边坡,由于风化剧烈,普遍可见风化碎落现象 ,但规模小 ,易于清除,对工程影响不大。

崩塌主要发生于河谷、沟谷两岸,部分公路及小道的边坡出露的硬质岩类边坡 ,由于纵横交错的节理裂隙发育,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在陡坡处易产生崩塌 ,但仅与个别工点有关,具有低频特征,规模小 ,易于清除,对工程影响不大。

库区复建道路路段,地形多为山地斜坡 ,地形横坡较陡,岩面起伏大,坡面覆盖层及基岩全风化层较厚 ,加之区内雨量集中且频繁 ,在雨水及沟水对坡面、坡脚的集中冲刷下,往往产生表浅型松散堆积层滑塌(土溜),但规模小 ,设计 、施工易于清除或处治,对拟改建公路影响不大 。

公路沿线覆盖层厚度变化较大,局部可能存在路基不均一沉陷及红粘土膨胀等问题 。

对深挖路基以及高填方浸水路基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防护形式:边坡喷锚支护;边坡设置SNS主 、被动防护网;开挖边坡顶部设置截、排水沟;土工格栅处理高填方浸水路基;高填方浸水路基采用填石路基;填方路基设置挡土墙等。

(8)注意道路安全设施的布设。库区复建道路线路采用的设计指标较低 ,且遇到的道路实际的问题较多,如:淹没水位,复杂地质 ,山岭重丘,移民安置等 。做好其安全设施的布设是行车安全、民众安全的重要保障。如遇到非单独设置的标志需要并列设置时,应优先保留禁令和指示标志。

5.小结

水电站建设中 ,作为移民安置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库区复建道路对移民安置 、搬迁、出行,移民安置点的建设 ,水电站建设中按期蓄水、发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因素 。水电站复建公路在设计中 ,应综合考虑自然条件 、人文因素,做好现场的调查工作,按照的相关的规范、规程 ,满足水电站及地方建设的需要。

关于“施工场内交通(关于施工场内交通的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kino520]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jyan/202507-1431.html

(21)
kino520的头像kino520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kino520的头像
    kino520 2025年07月23日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kino520”

  • kino520
    kino520 2025年07月2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施工场内交通(关于施工场内交通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施工场内交通(关于施工场内交通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

  • kino520
    用户072301 2025年07月23日

    文章不错《施工场内交通(关于施工场内交通的简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