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天十二个时辰分别叫什么?

网上有关“古代一天十二个时辰分别叫什么?”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古代一天十二个时辰分别叫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古代一天十二个时辰分别称呼如下:

1、夜半

23:00-01:00丨子时

释义:

夜半 ,又名子夜 、中夜 ,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此时,灯火幽暗,夜色阑珊。

2、鸡鸣

01:00-03:00丨丑时

释义:

鸡鸣 ,或曰荒鸡 。此时,轻风拂过梦境,万籁俱寂 。偶有几点寒鸦惊起 ,绕树三匝,飞掠皎皎明月。

3、平旦

03:00-05:00丨寅时

释义:

平旦,又称黎明 、日旦。此时 ,天色朦胧,尚未破晓 。大地漆黑幽暗,天上微微发白。

4 、日出

05:00-07:00丨卯时

释义:

日出 ,亦称破晓、日晞。此时,太阳跃出地平线,光耀大地 。古代官员上早朝。衙门口点名时 ,恰是卯时。故而将“点卯 ”称为上班报道的说法 ,沿用至今 。

5、食时

07:00-09:00丨辰时

释义:

食时,亦称早食 、宴食。这一时段,正是古人”朝食“(吃早饭)之时。秦汉时期 ,民间一天两顿,以”朝食“为主餐 。

6、隅中

09:00-11:00丨巳时

释义:

隅中,也叫做日禺。此时 ,临近中午,大雾散去,艳阳当空。

7、日中

07:00-09:00丨午时

释义:

日中 ,又名日正 。此时,太阳行至中天,烈日当头 。上古时期 ,人们把这一时段作为到集市去交易的时间标志。

8 、日昳

13:00-15:00丨未时

释义:

日昳,又名日央、日仄等。此时,太阳偏西 ,以中天为界 ,与隅中相对 。

9、晡时

15:00-17:00丨申时

释义:

晡时,或曰夕食 、馎时。是古时汉人吃第二顿饭的时段。

10、日入

17:00-19:00丨酉时

释义:

日入,又叫日没、日沉 。此时 ,太阳即将落山,夕阳西下。古人将“日出 ”和“日入 ”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

11 、黄昏

19:00-21:00丨戌时

释义:

黄昏,亦称日暮、日夕 。此时 ,夕阳沉没,万物朦胧,一更欲黑而未黑。

12、人定

21:00-23:00丨亥时

释义:

人定 ,即人静。也叫定昏 、夤夜 。乃一昼夜中十二时的最末一个时辰。此时,二更夜已深,人们安歇入眠。

扩展资料:

养生方法:

1 、子时:23:00~1:00——胆经当令

子时胆经当令 。子时睡眠的好坏 ,胆“值班”情况的好坏,关系到脏腑,全身气机的生发 。胆气 ,阳气生发的顺畅 ,人的胆气就壮,胆量就足,人的精神状况就好!

常见症状:头晕目眩、口苦、善叹息。

时辰宜忌:宜:睡觉。

忌:熬夜 ,吃夜宵 。

2 、丑时:1:00~3:00——肝经最旺

肝主藏血,肝主筋,肝为将军之官 ,谋略出焉。因此丑时好好睡觉,可以养血,养筋 ,可以使人才思敏捷,决策力强。丑时是阳气生发的重要阶段,丑时阳气的生发对全天阳气的生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常见症状:胸闷、疲倦、黑眼圈 、特别容易烦躁

时辰宜忌:宜:熟睡;

忌:熬夜 ,生闷气,久视。

3、寅时:3:00~5:00——肺经最旺

寅时深度睡眠是对人体从静到动的转化,对人体气血的输布 ,对人体经络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寅时养生 ,重在确保深度睡眠!确保气血的输布,确保经络的气血动力,确保人体由静向动的过度 ,确保新一天工作和生活 。

常见症状:肺部胀满、咳嗽气喘 、缺盆部疼痛

时辰宜忌:宜:熟睡或导引吐纳,调理肺经;

忌:熬夜。

4、卯时:5:00~7:00——大肠经最旺

卯时排大便,是排大便最佳时间。身体经过一夜的代谢 ,将废物传至大肠,若此时不解,身体会将毒素和废物重新吸收 。同时 ,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这时,肺气实 ,最容易解出。因此,养成卯时大便的习惯,是卯时养生的重要方面。

常见症状:牙齿疼痛、颈部肿大

时辰宜忌:宜:起床喝温热的白开水 ,排便;

忌:饮酒 ,睡懒觉 。

新华网——正文> 时辰古韵一日思君十二时

新华网—— 正文> ?> 军医详解十二时辰如何养生(一)

十二时晨代表的时间段及名称分别是?

古代一天可分为12个时辰 。

这12个时辰分别是子(zǐ)  、丑(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 、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

子时:23:00-1:00

丑时:1:00-3:00

寅时:3:00-5:00

卯时:5:00-7:00

辰时:7:00-9:00

巳时:9:00-11:00

午时:11:00-13:00

未时:13:00-15:00

申时:15:00-17:00

酉时:17:00-19:00

戌时:19:00-21:00

亥时:21:00-23:00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 、日出、食时、隅中 、日中、日昳、晡时 、日入 、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 ,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 ,依次递推 。

二十四时辰制出现在宋代。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 、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 ,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相同。

另外还有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 。昼夜各五分。 ,昼为朝 、禺、中、晡 、夕;夜为甲、乙、丙 、丁、戊。即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 ,丑时为四 ,寅时为五更 。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时辰

古代时辰表示法?

1、子时:23时至1时,夜半 ,又名子夜 、中夜。

2 、丑时:1时至3时,鸡鸣,又名荒鸡 。

3、寅时:3时至5时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 、日旦 。

4、卯时:5时至7时,日出 ,又名日始、破晓 、旭日。

5、辰时:7时至9时,食时,又名早食。

6、巳时:9 时至11时 ,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

7 、午时:11时至13时,日中 ,又名日正、中午。

8、未时:13时至15时 ,日昳,又名日跌 、日央。

9、申时:15时至17时,晡时 ,又名日铺、夕食 。

10 、酉时:17时至19时,日入,又名日落 、日沉、傍晚。

11、戌时:19时至21时 ,黄昏,又名日夕 、日暮、日晚。

12、亥时:21时至23时,人定 ,又名定昏 。

扩展资料: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在中国古代 ,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 、丑、寅、卯 、辰、巳、午 、未、申、酉 、戌 、亥 ,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 。

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 ,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 ,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 ” ,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

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 ,而“小时 ”却沿用至今 。

百度百科——时辰

比如来说午时是11点到13点,11点到12点为上半时 用初来表示,11点称为初午 ,11:15古代称作初午一刻以此类推到初午四刻,12点到13点为下半时,用正来表示 ,12点称为正午 ,12:15便称作正午一刻依此类推到正午四刻 。 接下来又从初未。初未一刻开始算起依此类推。

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 ,以为易记 。具体划分如下:

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

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

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 ,以四点为正点;

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

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

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 ,以十点为正点;

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

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

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 ,以四点为正点;

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

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

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 ,以十点为正点。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 ,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革象新书》中有非常明确的描述 “昼夜十二时,均分百刻 ,一时有八大刻二小刻,大刻总九十六,小刻总二十四 ,小刻六准大刻一,故共为百刻也 。上半时之大刻四,始曰初初 ,次初一,次初二,次初三 ,最后小刻为初四;下半时之大刻亦四,始曰正初,次正一 ,次正二 ,次正三,最后小刻为正四”。一个时辰分成了两部分——“初 ”和“正”,每部分四大刻一小刻 ,这样每时辰的“初”和“正 ”都是以大刻起头,以小刻收尾。比如来说午时是11点到13点,11点到12点为上半时 11:15古代称作初午一刻以此类推到初午四刻 ,12点到13点为下半时 12:15便称作正午一刻依此类推带正午四刻

 。 接下来又从初未一刻开始算起依此类推。

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至今仍然使用 ,如“下午三点十个字 ”,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 ”。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特别多 ,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汉人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 ,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 。“字 ”以下的分法不详 ,据《隋书 律历志》载,秒为古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算 ,书上没说清楚,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关于“古代一天十二个时辰分别叫什么?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kino520]投稿,不代表吾尔凌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kino520.cn/jyan/202507-1418.html

(9)
kino520的头像kino520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kino520的头像
    kino520 2025年07月23日

    我是吾尔凌的签约作者“kino520”

  • kino520
    kino520 2025年07月2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古代一天十二个时辰分别叫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代一天十二个时辰分别叫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

  • kino520
    用户072311 2025年07月23日

    文章不错《古代一天十二个时辰分别叫什么?》内容很有帮助